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珍珍专利>正文

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185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27
本实用属于卷布机构领域,具体为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包括底板、卷辊、压辊、控制面板,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端,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机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电动机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侧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主动轮上方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外侧套有皮带,所述从动轮内设置有第二转轴。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压辊一方面会对布料进行平压,使布料平整的卷在卷辊外侧,利用伸缩柱可以防止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产生横向形变,导致压辊发生偏移,使得卷入卷辊的布料平整、无折痕。

Fabric rolling mechanism for knit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
本技术属于卷布机构领域,具体是涉及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
技术介绍
纺织机械就是把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为纺织品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纺织机械通常按生产过程分类,计有:纺纱设备、织造设备、印染设备、整理设备、化学纤维抽丝设备、缫丝设备和无纺织布设备,卷布机构即是使用于各种布料,无纺布,泡棉,皮革,纸张,反光材料,醋酸布,补强带,导电布等材料卷圆包装及各种织物工切捆条前的重复打卷。目前市场上的卷布机构存在卷入的布料不平整,容易打褶的问题,并且卷布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人工停止卷布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包括底板、卷辊、压辊、控制面板,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端,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机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电动机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侧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主动轮上方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外侧套有皮带,所述从动轮内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设置有所述卷辊,所述卷辊两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卷辊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卷辊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顶板下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套筒下端设置有电阻片,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下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端设置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侧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下端,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侧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外侧设置有所述压辊,所述压辊与所述第三转轴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卷辊下方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处理器卡在所述控制面板内,所述处理器型号为TQFP100ARM7。优选地: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通过所述皮带连接。如此设置,利用所述主动轮、所述皮带、所述从动轮组成皮带轮传送机构,将所述电动机产生的动能传递给所述第二转轴。优选地: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从动轮、所述卷辊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如此设置,所述从动轮带动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支撑板之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卷辊转动。优选地:所述卷辊直径为30cm,所述限位板形状为圆盘状,所述限位板直径为50cm。如此设置,所述卷辊外侧与所述限位板外侧之间的距离为10cm,当布料卷在所述卷辊外侧时,能够卷布的厚度为10cm。优选地:所述电阻片材料为石英,所述电阻片与所述套筒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如此设置,石英晶体具有压电效应,当所述安装板接触到所述电阻片后,所述电阻片受力产生机械形变,所述电阻片内产生交变电场。优选地:所述伸缩柱为不锈钢多节杆,所述伸缩柱位于所述弹簧内侧,且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如此设置,利用所述伸缩柱可以防止所述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产生横向形变,导致所述压辊发生偏移。优选地:所述弹簧与所述顶板、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电阻片之间的距离为10cm。如此设置,当所述卷辊在卷布料时,随着布料的增多,厚度达到10cm后,所述安装板接触所述电阻片,对所述电阻片施加压力。优选地:所述电动机、所述电阻片、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如此设置,通过电连接方式可以增加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卷布的过程中,压辊一方面会对布料进行平压,使布料平整的卷在卷辊外侧,另一方面随着布料的增加,厚度也会越来越厚,弹簧受到布料的压力,开始收缩,当安装板接触电阻片后,电阻片产生压电压电效应,将电信号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控制电动机的开关,将电动机关闭,完成布料的卷入,实现卷布的自动化控制;2、伸缩柱为不锈钢多节杆,伸缩柱位于弹簧内侧,且与顶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利用伸缩柱可以防止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产生横向形变,导致压辊发生偏移,使得卷入卷辊的布料平整、无折痕。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的电路结构流程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板;2、支撑板;3、电动机;4、第一转轴;5、主动轮;6、皮带;7、从动轮;8、第二转轴;9、卷辊;10、限位板;11、顶板;12、套筒;13、电阻片;14、弹簧;15、伸缩柱;16、安装板;17、侧板;18、第三转轴;19、压辊;20、控制面板;21、处理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包括底板1、卷辊9、压辊19、控制面板20,支撑板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1上端,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电动机3,电动机3与底板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电动机3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与电动机3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转轴4带动主动轮5转动,第一转轴4外侧设置有主动轮5,主动轮5与第一转轴4之间通过键连接,主动轮5上方设置有从动轮7,主动轮5、从动轮7外侧套有皮带6,从动轮7内设置有第二转轴8,第二转轴8外侧设置有卷辊9,卷辊9两侧设置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作用在于阻挡布料,限位板10与卷辊9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卷辊9上方设置有顶板11,顶板11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顶板11下端设置有套筒12,套筒12与顶板1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套筒12下端设置有电阻片13,套筒12内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下端设置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上端设置有伸缩柱15,伸缩柱15作用在于防止弹簧14发生横向位移,伸缩柱15与安装板16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侧板17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板16下端,侧板17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轴18,第三转轴18与侧板17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三转轴18外侧设置有压辊19,压辊19与第三转轴18之间通过键连接,卷辊9下方设置有控制面板20,控制面板20与底板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处理器21卡在控制面板20内。工作原理:首先操作控制面板20打开电动机3,经过主动轮5、皮带6、从动轮7组成的传动机构,带动第二转轴8转动,第二转轴8带动卷辊9转动,卷辊9开始卷布,在卷布的过程中,压辊19一方面会对布料进行平压,使布料平整的卷在卷辊9外侧,另一方面随着布料的增加,厚度也会越来越厚,弹簧14受到布料的压力,开始收缩,当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卷辊(9)、压辊(19)、控制面板(20),支撑板(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端,所述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电动机(3),所述电动机(3)与所述底板(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机(3)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与所述电动机(3)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外侧设置有主动轮(5),所述主动轮(5)与所述第一转轴(4)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主动轮(5)上方设置有从动轮(7),所述主动轮(5)、所述从动轮(7)外侧套有皮带(6),所述从动轮(7)内设置有第二转轴(8),所述第二转轴(8)外侧设置有所述卷辊(9),所述卷辊(9)两侧设置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与所述卷辊(9)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卷辊(9)上方设置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与所述支撑板(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顶板(11)下端设置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与所述顶板(1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套筒(12)下端设置有电阻片(13),所述套筒(12)内设置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下端设置有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上端设置有伸缩柱(15),所述伸缩柱(15)与所述安装板(16)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侧板(17)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6)下端,所述侧板(17)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轴(18),所述第三转轴(18)与所述侧板(17)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转轴(18)外侧设置有所述压辊(19),所述压辊(19)与所述第三转轴(18)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卷辊(9)下方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20),所述控制面板(20)与所述底板(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处理器(21)卡在所述控制面板(2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编织机的卷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卷辊(9)、压辊(19)、控制面板(20),支撑板(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端,所述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电动机(3),所述电动机(3)与所述底板(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机(3)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与所述电动机(3)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外侧设置有主动轮(5),所述主动轮(5)与所述第一转轴(4)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主动轮(5)上方设置有从动轮(7),所述主动轮(5)、所述从动轮(7)外侧套有皮带(6),所述从动轮(7)内设置有第二转轴(8),所述第二转轴(8)外侧设置有所述卷辊(9),所述卷辊(9)两侧设置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与所述卷辊(9)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卷辊(9)上方设置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与所述支撑板(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顶板(11)下端设置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与所述顶板(1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套筒(12)下端设置有电阻片(13),所述套筒(12)内设置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下端设置有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上端设置有伸缩柱(15),所述伸缩柱(15)与所述安装板(16)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侧板(17)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6)下端,所述侧板(17)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轴(18),所述第三转轴(18)与所述侧板(17)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转轴(18)外侧设置有所述压辊(19),所述压辊(19)与所述第三转轴(18)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卷辊(9)下方设置有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彭珍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