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防扣合机构及工件装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407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输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工件防扣合机构具有多个上下层叠设置的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的承载部和传动部设在转轴的两侧,且支撑部件的重心偏向于传动部,当工件接触并压迫位于下层的支撑部件的承载部时,该支撑部件绕转轴转动使其传动部向上翘起,进而顶推位于上层的支撑部件的传动部,位于上层的支撑部件的承载部向下翻转以准备承接下一个工件,同时位于下层的支撑部件在限转部件的限制下停止转动以承托住工件,每个工件均由各层支撑部件承托,分层放置,多个支撑部件使得相邻的两个工件之间留有间隙,避免相邻的两个工件紧紧地扣合,还能防止多个工件相互挤压而产生形变。

Work piece anti buckling mechanism and work piece loa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件防扣合机构及工件装载装置
本技术涉及运输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件防扣合机构及工件装载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的部分零件呈具有开口的壳体结构,在该类零件运输的过程中,由于零件直接叠置,同时零件在运输途中较为颠簸而使零件产生了微小的形变,导致相邻的两个零件紧紧地扣合在一起,难以将扣合的多个零件分离取用。不仅如此,紧紧扣合的两个零件在运输或分离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相互划伤的现象,存在零件品质不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防扣合机构及工件装载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零件直接叠置而导致紧紧扣合的多个零件难以分离取用且存在零件品质不良的风险的问题。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件防扣合机构,包括多个上下层叠设置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转轴以及设于所述转轴两侧的承载部和传动部,且所述支撑部件的重心偏向于所述传动部,所述支撑部件上还设有用于在工件搭接于所述承载部时限制所述支撑部件转动的限转部件;当工件接触并迫使下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承载部摆动时,下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传动部向上翘起并顶推上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传动部,使上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承载部向下翻转。作为优选的,还包括架体,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记所述架体朝向工件的侧壁为工作面;所述传动部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并迫使所述承载部向上翘起,使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工作面所在的平面相分离。作为优选的,所述限转部件设于所述传动部的末端,且二者相垂直,所述限转部件的一侧抵靠在所述架体的侧壁上。作为优选的,所述架体上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最底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传动部下方,位于最底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传动部搭接在所述阻挡部上。作为优选的,所述架体上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通孔,所述转轴转动地穿过所述通孔。作为优选的,所述承载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转轴和工作面的间距。作为优选的,所述承载部和传动部倾斜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承载部和传动部之间的夹角为150~160°。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件装载装置,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设有多个上述的工件防扣合机构。作为优选的,所述承载架的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本技术的工件防扣合机构具有多个上下层叠设置的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的承载部和传动部设在转轴的两侧,且支撑部件的重心偏向于传动部,当工件接触并压迫位于下层的支撑部件的承载部时,该支撑部件绕转轴转动使其传动部向上翘起,进而顶推位于上层的支撑部件的传动部,位于上层的支撑部件的承载部向下翻转以准备承接下一个工件,同时位于下层的支撑部件在限转部件的限制下停止转动以承托住工件,每个工件均由各层支撑部件承托,分层放置,多个支撑部件使得相邻的两个工件之间留有间隙,避免相邻的两个工件紧紧地扣合,还能防止多个工件相互挤压而产生形变,甚至划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件防扣合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件防扣合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件防扣合机构的支撑部件和阻挡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件防扣合机构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件防扣合机构的支撑部件和限转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件防扣合机构的架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件防扣合机构的工件叠置状态示意图之一;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件防扣合机构的工件叠置状态示意图之二;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件防扣合机构的工件叠置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件装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撑部件;11、转轴;12、承载部;13、传动部;2、限转部件;3、架体;31、工作面;32、阻挡部;33、通孔;4、承载架;41、插接口;5、工件;6、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10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工件防扣合机构,包括架体3和多个上下层叠设置的支撑部件1。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部件1包括转轴11以及设于转轴11两侧的承载部12和传动部13,转轴11转动连接于架体3,且支撑部件1的重心偏向于传动部13,使传动部1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并迫使承载部12向上翘起,支撑部件1上还设有用于在工件5搭接于承载部12时限制支撑部件1转动的限转部件2。如图7和图8,当工件5接触并压迫位于下层的支撑部件1的承载部12时,该支撑部件1绕转轴11转动使其传动部13向上翘起,进而顶推位于上层的支撑部件1的传动部13,位于上层的支撑部件1的承载部12向下翻转以准备承接下一个工件5(记承载部12向下翻转以准备承接下一个工件5的支撑部件1的状态为预承接状态)。与此同时,位于下层的支撑部件1在限转部件2的限制下停止转动以承托住工件5。本技术的工件防扣合机构可实现每个工件5均由各层支撑部件1承托,多层支撑部件1使得上下相邻的两个工件5之间留有间隙6,避免相邻的两个工件5紧紧地扣合,还能防止多个工件5相互挤压而产生形变,甚至划伤,方便多个工件5分离取用,并确保了工件5的尺寸精度。进一步的,如图3,记架体3朝向工件5的侧壁为工作面31,由于支撑部件1的重心偏向于传动部13,因此传动部1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并迫使承载部12向上翘起,使承载部12与工作面31所在的平面相分离,避免工件5被未进入预承接状态的支撑部件1的承载部12阻挡。限转部件2设于传动部13的末端,且二者相垂直,限转部件2的一侧抵靠在架体3的侧壁上,限转部件2使得传动部13向上翘起或向下翻转均具有一定的限度。具体地,架体3上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通孔33,转轴11转动地穿过通孔33。承载部12的长度大于转轴11和工作面31的间距,确保处于预承接状态的支撑部件1的承载部12能够与工作面31相交,以准备承接工件5。架体3呈杆状结构,支撑部件1设于架体3的一侧或两侧。为了确保位于最底层的支撑部件1始终处于预承接状态,架体3上设有阻挡部32,阻挡部32位于最底层的支撑部件1的传动部13下方,位于最底层的支撑部件1的传动部13搭接在阻挡部32上。优选的,承载部12和传动部13均为板状结构,承载部12和传动部13倾斜设置,二者之间的倾斜夹角为150~160°,且二者的夹角开口朝上。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件装载装置,如图10,包括承载架4,承载架4上设有多个工件防扣合机构,以承载多层工件5。承载架4的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和多个插接口41,万向轮使得承载架4能够在厂区内运动,而插接口41则是用于与叉车相连,供叉车托起运输。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工件防扣合机构具有多个上下层叠设置的支撑部件1,支撑部件1的承载部12和传动部13设在转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防扣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上下层叠设置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转轴以及设于所述转轴两侧的承载部和传动部,且所述支撑部件的重心偏向于所述传动部,所述支撑部件上还设有用于在工件搭接于所述承载部时限制所述支撑部件转动的限转部件;/n当工件接触并迫使下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承载部摆动时,下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传动部向上翘起并顶推上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传动部,使上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承载部向下翻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防扣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上下层叠设置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转轴以及设于所述转轴两侧的承载部和传动部,且所述支撑部件的重心偏向于所述传动部,所述支撑部件上还设有用于在工件搭接于所述承载部时限制所述支撑部件转动的限转部件;
当工件接触并迫使下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承载部摆动时,下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传动部向上翘起并顶推上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传动部,使上层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承载部向下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防扣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体,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记所述架体朝向工件的侧壁为工作面;所述传动部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并迫使所述承载部向上翘起,使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工作面所在的平面相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防扣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转部件设于所述传动部的末端,且二者相垂直,所述限转部件的一侧抵靠在所述架体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防扣合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漆世泽誉智威汤建灵吴旭坤黄丹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