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脱钩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93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脱钩吊具。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纵向连有拉块,拉块下边均有吊钩和卸扣,吊钩与卸扣间有系绳。所述支架含有两个纵梁,纵梁同端间均有第一横撑。所述拉块含有内、外块,内、外块上边均与相应纵梁固定在一起。纵梁之下均有连杆,连杆纵向均布有转轴,转轴分别位于内外块之间。内外块下边的两头之间分别有钩轴和扣轴。所述吊钩含有直杆段和与其一端连为一体的U型段。直杆段外端铰接在转轴上,里端铰接在钩轴上。所述卸扣两端固定在扣轴上。两个连杆间连有第二横撑,第二横撑一侧有带动连杆前后伸缩的推拉机构。采用这种吊具,可提高卸货效率,消除安全隐患。适用于码头、港口等场合需要转运吨包的场合。

Automatic uncoupling s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脱钩吊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具。具体说,是用来同时起吊多个吨包并能自动脱钩的吊具。适用于码头、港口等场合需要转运吨包的场合。
技术介绍
目前,在码头、港口等场合的起重设备上,大都配备有用来转运吨包之类货物的吊具。其中的吊具含有呈水平布置的支架,支架纵向连有拉块,拉块下边均连有吊钩。起吊之前,需借助手工将吨包上的绳套套在吊钩上。将吨包吊至卸货位置后,又需借助手工将吨包上的绳套从吊钩上取下。由于卸货时,需借助手工将吨包上的绳套从吊钩上取下,卸货效率低。又由于采用手工将吨包上的绳套从吊钩上取下,操作者需来到吊具下方,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脱钩吊具。采用这种吊具,可提高卸货效率,消除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自动脱钩吊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呈水平布置,其纵向连有拉块,拉块下边均有吊钩。其特点是:拉块下边还有卸扣,同一拉块上的吊钩与卸扣间有系绳。系绳两端均有绳环,其一端穿过卸扣后再对折使其两端的绳环一起套在吊钩上。所述支架含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纵梁,两个纵梁的同端间均有第一横撑。纵梁上侧均有两个相应的绳座,所述绳座间有钢丝绳。两个纵梁上均有数量相同且对应的拉块。所述拉块含有内块和外块,内外块的上边均与相应纵梁固定在一起;纵梁之下均有连杆,连杆的纵向均布有转轴,转轴的数量与拉块数量相等,且分别位于相应拉块的内外块之间;内外块下边的两头之间分别有钩轴和扣轴。所述吊钩含有直杆段,直杆段下端有与其连为一体的U型段,且直杆段与U形段的竖部垂直。所述直杆段外端铰接在转轴上,直杆段里端呈活动状铰接在钩轴上,且使吊钩的钩口均朝向远离卸扣的一侧。所述卸扣为U形,其两端固定在扣轴上。两个连杆间连有第二横撑,第二横撑一侧有带动连杆前后伸缩的推拉机构。所述推拉机构一侧的两个纵梁间连有两个第三横撑,两个第三横撑的两端之下均有竖杆,竖杆上端分别与第三横撑连接在一起,它们的下端间连有平台,平台上有控制器。所述推拉机构是电液推杆,其两端分别与第二横撑和平台的邻边铰接在一起。所述电液推杆借助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与推拉机构相邻的那个第三横撑两侧均有护板,两个护板的里边均借助铰链分别铰接在第三横撑上,两个护板的外边均有拉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横撑两端之下均有支撑杆,四个支撑杆的长度相同,它们的上端均与相应第一横撑杆焊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纵梁两端均有缓冲垫块。所述缓冲垫块是橡胶块。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拉块下边还有卸扣,同一拉块上的吊钩与卸扣间有系绳。系绳两端均有绳环,其一端穿过卸扣后再对折使其两端的绳环一起套在吊钩上。所述支架含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纵梁,两个纵梁的同端间均有第一横撑。纵梁上侧均有两个相应的绳座,所述绳座间有钢丝绳。两个纵梁上均有数量相同且对应的拉块。所述拉块含有内块和外块,内外块的上边均与相应纵梁固定在一起。纵梁之下均有连杆,连杆上有转轴,转轴的数量与拉块数量相等且分别位于相应拉块的内外块之间。内外块下边的两头之间分别有钩轴和扣轴。所述吊钩含有直杆段,直杆段下端有与其连为一体的U型段,且直杆段与U形段的竖部垂直。所述直杆段外端铰接在转轴上,直杆段里端呈活动状铰接在钩轴上,且使吊钩的钩口均朝向远离卸扣的一侧。所述卸扣为U形,其两端固定在扣轴上。两个连杆间连有第二横撑,第二横撑一侧有带动连杆前后伸缩的推拉机构。装货时,通过手工将系绳一端穿过卸扣后对折,使系绳两端的绳环合并到一起并套在吊钩的U型部即钩口内,即可进行起吊。卸货时,可借助遥控器对控制器中的计算机下达指令,再由计算机通过导线给推拉机构下达指令并使其沿水平方向前移,使吊钩绕转轴进行逆时针旋转,直至使绳环自动脱离吊钩的U型部即钩口,从而实现了自动脱钩。由此可见,卸货时,不用手工即可实现吨包上的绳套从吊钩上取下,从而大大提高了卸货效率。又由于不用手工即可将吨包上的绳套从吊钩上取下,操作者不需来到吊具下方,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脱钩吊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图5是图3的I点放大图;图6是吊有吨包的本专利技术的自动脱钩吊具示意图;图7是卸货时的吊钩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脱钩吊具含有支架。所述支架呈水平布置,其纵向连有拉块,拉块下边均设置有吊钩10和卸扣9,同一拉块上的吊钩10与卸扣9间配有系绳25。系绳25两端均连有绳环,其一端穿过卸扣9后再对折使其两端的绳环一起套在吊钩10上。所述支架含有两个长度相同且相互平行的纵梁4,两个纵梁4的同一端间均设置有第一横撑16。所述第一横撑16与纵梁垂直,其两端分别与纵梁4焊接在一起。纵梁4上侧均焊接有两个相应的绳座6,所述绳座6间连有钢丝绳7。两个纵梁4的纵向均连有六个相互对应的拉块。所述拉块含有内块15和外块3,内外块的上边均借助两个螺栓2与相应纵梁4固定在一起。纵梁4之下均设置有连杆5,连杆5的纵向均匀地固定有六个转轴23,六个转轴23分别位于相应拉块的内块15与外块3之间。内块15和外块3下边的两头之间分别连有钩轴12和扣轴11。见图5和图7,所述吊钩10含有直杆段,直杆段下端有与其连为一体的U型段,且直杆段与U形段的竖部垂直。所述直杆段外端铰接在转轴23上,直杆段里端呈活动状铰接在钩轴12上,且使吊钩10的钩口均朝向远离卸扣9的一侧。所述卸扣9为U形,其两端固定在扣轴11上。两个连杆5间设置有第二横撑24,第二横撑24的两端分别与焊接连杆5焊接在一起。第二横撑24一侧设置有带动连杆5前后伸缩的推拉机构18。为便于安装控制器19,在推拉机构18一侧的两个纵梁4间设置有两个第三横撑20,两个第三横撑20的两端之下均设置有竖杆21。竖杆21上端分别与第三横撑2焊接在一起,它们的下端间连有平台22,控制器19安装在平台22上。所述推拉机构18是电液推杆,其两端分别与第二横撑17和平台22的邻边铰接在一起。所述电液推杆借助导线与控制器19相连。与推拉机构18相邻的那个第三横撑20两侧均设置有护板17,两个护板17的里边均借助铰链13分别铰接在第三横撑20的上表面两边上,两个护板17的外边均安装有拉手14。为便于在非起吊吨包26时的停放,在第一横撑16两端之下均设置有支撑杆8,四个支撑杆8的长度相同,它们的上端均与相应第一横撑杆16焊接在一起。为安全起见,在纵梁4两端均连有缓冲垫块1。所述缓冲垫块1是橡胶块。如图6、图7所示,装货时,通过手工操作将系绳25一端穿过卸扣9后对折,使系绳25两端的绳环合并到一起并套在吊钩10的U型部即钩口内,即可对吨包26进行起吊。卸货时,可借助另配的遥控器对控制器19中的计算机下达指令,再由计算机通过导线给推拉机构18下达指令并使其沿水平方向前移,使吊钩10绕转轴23进行逆时针旋转,直至使系绳25的绳环自动脱离吊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脱钩吊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呈水平布置,其纵向连有拉块,拉块下边均有吊钩(10);其特征在于:拉块下边还有卸扣(9),同一拉块上的吊钩(10)与卸扣(9)间有系绳(25);系绳(25)两端均有绳环,其一端穿过卸扣(9)后再对折使其两端的绳环一起套在吊钩(10)上;所述支架含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纵梁(4),两个纵梁(4)的同端间均有第一横撑(16);纵梁(4)上侧均有两个相应的绳座(6),所述绳座(6)间有钢丝绳(7);两个纵梁(4)上均有数量相同且对应的拉块;所述拉块含有内块(15)和外块(3),内外块的上边均与相应纵梁(4)固定在一起;纵梁(4)之下均有连杆(5),连杆(5)的纵向均布有转轴(23),转轴(23)的数量与拉块数量相等,且分别位于相应拉块的内外块之间;内外块下边的两头之间分别有钩轴(12)和扣轴(11);所述吊钩(10)含有直杆段,直杆段下端有与其连为一体的U型段,且直杆段与U形段的竖部垂直;所述直杆段外端铰接在转轴(23)上,直杆段里端呈活动状铰接在钩轴(12)上,且使吊钩(10)的钩口均朝向远离卸扣(9)的一侧;所述卸扣(9)为U形,其两端固定在扣轴(11)上;两个连杆(5)间连有第二横撑(24),第二横撑(24)一侧有带动连杆(5)前后伸缩的推拉机构(18)。/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脱钩吊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呈水平布置,其纵向连有拉块,拉块下边均有吊钩(10);其特征在于:拉块下边还有卸扣(9),同一拉块上的吊钩(10)与卸扣(9)间有系绳(25);系绳(25)两端均有绳环,其一端穿过卸扣(9)后再对折使其两端的绳环一起套在吊钩(10)上;所述支架含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纵梁(4),两个纵梁(4)的同端间均有第一横撑(16);纵梁(4)上侧均有两个相应的绳座(6),所述绳座(6)间有钢丝绳(7);两个纵梁(4)上均有数量相同且对应的拉块;所述拉块含有内块(15)和外块(3),内外块的上边均与相应纵梁(4)固定在一起;纵梁(4)之下均有连杆(5),连杆(5)的纵向均布有转轴(23),转轴(23)的数量与拉块数量相等,且分别位于相应拉块的内外块之间;内外块下边的两头之间分别有钩轴(12)和扣轴(11);所述吊钩(10)含有直杆段,直杆段下端有与其连为一体的U型段,且直杆段与U形段的竖部垂直;所述直杆段外端铰接在转轴(23)上,直杆段里端呈活动状铰接在钩轴(12)上,且使吊钩(10)的钩口均朝向远离卸扣(9)的一侧;所述卸扣(9)为U形,其两端固定在扣轴(11)上;两个连杆(5)间连有第二横撑(24),第二横撑(24)一侧有带动连杆(5)前后伸缩的推拉机构(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丹严俊花丽君郑安国王昱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松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