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动线刹脚轮,包括支架、刹车块、刹车弹片、弹簧、轮体、拉绳、上珠皿、下珠皿、钢珠、空心铆钉和导杆。所述轮体包括轮轴和轮芯,所述支架通过螺杆和螺丝与轮轴活动连接。所述导杆分别贯穿于空心铆钉和弹簧,所述上珠皿和下珠皿同时铆接于空心铆钉,所述钢珠位于上珠皿和下珠皿之间。所述导杆具有导杆通孔,所述拉绳的一端贯穿于导杆通孔并且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刹车块具有供嵌入刹车弹片的圆形通孔,所述刹车块与刹车弹片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活动线刹脚轮,巧妙地通过刹车块、刹车弹片和轮体之间的联动配合,实现了在纯机械控制方式下的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Movable line brake ca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动线刹脚轮
本技术属于移动脚轮
,具体涉及一种活动线刹脚轮。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5573488U,主题名称为脚轮刹车架和脚轮的技术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包括刹车架本体,所述刹车架本体与转动头活动连接,所述转动头上端与一连接板固连,下端具有嵌入所述刹车架本体开设的连接孔的翻铆部;所述翻铆部为中空圆柱体,其靠近所述刹车架本体的位置沿径向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刹车架本体上,与所述第一环形槽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填充多数颗滚珠;所述翻铆部底端具有翻边,所述刹车架本体上,与所述翻边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三环形槽之间填充多数颗滚珠”。然而,以上述技术专利为例,尽管取消了连接铆钉,可以实现刹车架本体和转动头连接,但较少涉及通过机械控制方式实现刹车脚轮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需要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针对现有状况,提供一种活动线刹脚轮。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活动线刹脚轮包括支架、刹车块、刹车弹片、弹簧、轮体、拉绳、上珠皿、下珠皿、钢珠、空心铆钉和导杆,其中:所述轮体包括轮轴和轮芯,所述支架通过螺杆和螺丝与轮轴活动连接;所述导杆分别贯穿于空心铆钉和弹簧,所述上珠皿和下珠皿同时铆接于空心铆钉,所述钢珠位于上珠皿和下珠皿之间;所述导杆具有导杆通孔,所述拉绳的一端贯穿于导杆通孔并且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刹车块具有供嵌入刹车弹片的圆形通孔,所述刹车块与刹车弹片固定连接;所述刹车块的底面呈弧状;沿所述轮芯的外周缘的周向方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齿牙,相邻齿牙之间具有供嵌入刹车弹片的齿牙间隙。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刹车块与刹车弹片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刹车弹片呈U型,所述刹车弹片的一端末端内接于刹车块的圆形通孔,所述刹车弹片的另一端末端内接于齿牙间隙。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杆的上端的直径小于导杆的下端的直径。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刹车块的顶面具有供容纳导杆的刹车块凹槽。本技术专利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活动线刹脚轮,包括支架、刹车块、刹车弹片、弹簧、轮体、拉绳、上珠皿、下珠皿、钢珠、空心铆钉和导杆,其中:所述轮体包括轮轴和轮芯,所述支架通过螺杆和螺丝与轮轴活动连接;所述导杆分别贯穿于空心铆钉和弹簧,所述上珠皿和下珠皿同时铆接于空心铆钉,所述钢珠位于上珠皿和下珠皿之间;所述导杆具有导杆通孔,所述拉绳的一端贯穿于导杆通孔并且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刹车开关相连;所述刹车块具有供嵌入刹车弹片的圆形通孔,所述刹车块与刹车弹片固定连接;所述刹车块的底面呈弧状;沿所述轮芯的外周缘的周向方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齿牙,相邻齿牙之间具有供嵌入刹车弹片的齿牙间隙。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刹车块与刹车弹片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刹车弹片呈U型,所述刹车弹片的一端末端内接于刹车块的圆形通孔,所述刹车弹片的另一端末端内接于齿牙间隙。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杆的上端的直径小于导杆的下端的直径。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刹车块的顶面具有供容纳导杆的刹车块凹槽。本技术公开的活动线刹脚轮,其有益效果在于,巧妙地通过刹车块、刹车弹片和轮体之间的联动配合,实现了在纯机械控制方式下的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沿BB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沿BB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处于工作状态)。图7是图3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处于非工作状态)。附图标记包括:10-支架;20-刹车块;21-圆形通孔;30-刹车弹片;40-弹簧;50-轮体;51-轮轴;52-轮芯;53-齿牙;54-齿牙间隙;60-拉绳;71-上珠皿;72-下珠皿;73-钢珠;74-空心铆钉;75-导杆;76-导杆通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动线刹脚轮,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的图1至图7,图1示出了所述活动线刹脚轮的主视方向的整体结构,图2示出了所述活动线刹脚轮的侧视方向的整体结构,图3示出了所述活动线刹脚轮的俯视方向的整体结构,图4示出了沿图3中BB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图5示出了沿图3中BB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图6示出了所述活动线刹脚轮处于工作状态时的联动配合,图7示出了所述活动线刹脚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联动配合。优选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活动线刹脚轮包括支架10、刹车块20、刹车弹片30、弹簧40、轮体50、拉绳60、上珠皿71、下珠皿72、钢珠73、空心铆钉74和导杆75,其中:所述轮体50包括轮轴51和轮芯52,所述支架10通过螺杆和螺丝与轮轴51活动连接,使得将轮体50安装于支架10;所述导杆75分别贯穿于空心铆钉74和弹簧40,所述上珠皿71和下珠皿72同时铆接于空心铆钉74,所述钢珠73位于上珠皿71和下珠皿72之间;所述导杆75(的顶部)具有导杆通孔76,所述拉绳60的一端贯穿于导杆通孔76并且与导杆75固定连接;所述刹车块20(的底部)具有供嵌入(部分的)刹车弹片30的圆形通孔21,所述刹车块20与刹车弹片30固定连接,使得刹车弹片30无论在工作状态还是非工作状态均紧密地内嵌于刹车块20;所述刹车块20的底面(朝向轮体50的一侧外表面)呈弧状(该弧状恰好与轮体50的外轮面的形状相互契合),以便刹车块20在与轮体50相互贴合时相互摩擦形成第一刹车作用;沿所述轮芯52的外周缘的周向方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齿牙53,相邻齿牙53之间具有供嵌入刹车弹片30(的末端)的齿牙间隙54,以便刹车弹片30与齿牙43相互咬合时形成第二刹车作用,双重刹车使得刹车效果更佳。进一步地,所述刹车块20与刹车弹片3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以便提高刹车块20与刹车弹片30的稳固度,同时减少本活动线刹脚轮的安装次数,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刹车弹片30呈U型,所述刹车弹片30的一端末端内接于刹车块20的圆形通孔21,所述刹车弹片30的另一端末端内接于齿牙间隙54。进一步地,所述导杆75的上端(具有导杆通孔76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导杆75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动线刹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刹车块、刹车弹片、弹簧、轮体、拉绳、上珠皿、下珠皿、钢珠、空心铆钉和导杆,其中:/n所述轮体包括轮轴和轮芯,所述支架通过螺杆和螺丝与轮轴活动连接;/n所述导杆分别贯穿于空心铆钉和弹簧,所述上珠皿和下珠皿同时铆接于空心铆钉,所述钢珠位于上珠皿和下珠皿之间;/n所述导杆具有导杆通孔,所述拉绳的一端贯穿于导杆通孔并且与导杆固定连接;/n所述刹车块具有供嵌入刹车弹片的圆形通孔,所述刹车块与刹车弹片固定连接;/n所述刹车块的底面呈弧状;/n沿所述轮芯的外周缘的周向方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齿牙,相邻齿牙之间具有供嵌入刹车弹片的齿牙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线刹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刹车块、刹车弹片、弹簧、轮体、拉绳、上珠皿、下珠皿、钢珠、空心铆钉和导杆,其中:
所述轮体包括轮轴和轮芯,所述支架通过螺杆和螺丝与轮轴活动连接;
所述导杆分别贯穿于空心铆钉和弹簧,所述上珠皿和下珠皿同时铆接于空心铆钉,所述钢珠位于上珠皿和下珠皿之间;
所述导杆具有导杆通孔,所述拉绳的一端贯穿于导杆通孔并且与导杆固定连接;
所述刹车块具有供嵌入刹车弹片的圆形通孔,所述刹车块与刹车弹片固定连接;
所述刹车块的底面呈弧状;
沿所述轮芯的外周缘的周向方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齿牙,相邻齿牙之间具有供嵌入刹车弹片的齿牙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线刹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块与刹车弹片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线刹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弹片呈U型,所述刹车弹片的一端末端内接于刹车块的圆形通孔,所述刹车弹片的另一端末端内接于齿牙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线刹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上端的直径小于导杆的下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线刹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块的顶面具有供容纳导杆的刹车块凹槽。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福林,李正,彭留港,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兴腾脚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