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932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防滑装置,其包括轮毂、制动卡钳、扎地装置和压钢针装置,扎地装置包括钢圈、第一钢筒、钢针和第一弹簧,钢圈焊接在轮毂内侧,多个第一钢筒分布在钢圈上,每一钢针穿过一个第一钢筒,第一弹簧一端与钢针固定,另一端与第一钢筒固定,压钢针装置包括连接杆、第二钢筒、第二弹簧和T字形的推手,连接杆焊接在制动卡钳上,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铁,推手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竖直方向设置且顶端安装有通电后与第一电磁铁相斥的第二电磁铁,第二弹簧的一端与上板固定,另一端与第二钢筒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防滑装置,在需要防滑的路段可帮助汽车防滑,在不需要防滑的路段后不需要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滑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滑装置。
技术介绍
防滑链根据其使用大致原料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钢链、聚氨酯防滑链和布罩防滑链。防滑链的原理是把车辆的重力集中到铁链的几个点上,产生巨大的压强,轧透冰雪层直达路面,从而增大摩擦力,增加车辆行驶的安全系数。因此,这也决定了,一旦离开冰雪湿滑路面时,要及时拆卸防滑链,使用起来相对麻烦。在其他情况下,若带着防滑链在没有积雪的路面上行驶,会严重损坏轮胎。而且未及时拆下的防滑链不仅对轮胎有伤害,对减震器也会有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防滑装置,该汽车防滑装置不和轮胎直接接触,在需要防滑的路段可帮助汽车防滑,在不需要防滑的路段后不需要拆卸,省时省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防滑装置,包括轮毂、制动卡钳、扎地装置和压钢针装置,所述扎地装置包括钢圈、第一钢筒、钢针和第一弹簧,所述钢圈焊接在所述轮毂内侧,多个所述第一钢筒均匀分布在所述钢圈上,每一所述钢针穿过一个所述第一钢筒,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钢针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筒固定,所述压钢针装置包括连接杆、第二钢筒、第二弹簧和T字形的推手,所述连接杆焊接在所述制动卡钳上,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铁,所述推手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竖直方向设置且顶端安装有通电后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相斥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钢筒套在所述上板上且外侧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底端,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板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筒固定,所述下板与多个所述钢针的顶端接触。进一步的,所述下板为由下向上凹陷的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为“匚”形。进一步的,所述钢针底端设有针尖,所述针尖向外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筒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筒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滑装置,不和轮胎直接接触,在需要防滑的路段可帮助汽车防滑,在不需要防滑的路段后不需要拆卸,省时省力。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滑装置,推手的下板为由下向上凹陷的弧形结构,可保证下板推动的与地面接触的钢针呈一条直线,进一步增加防滑效果。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滑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分别防止因为向心力的作用,钢针和推手向下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杆和推手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推手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钢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轮毂;2、制动卡钳;3、扎地装置;31、钢圈;32、第一钢筒;33、钢针;331、针尖;34、第一弹簧;4、压钢针装置;41、连接杆;42、第二钢筒;43、第二弹簧;44、推手;441、上板;442、下板;5、第一电磁铁;6、第二电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图4所示,一种汽车防滑装置,包括轮毂1、制动卡钳2、扎地装置3和压钢针装置4。扎地装置3中用于与地面接触,帮助汽车轮胎防滑。压钢针装置4用于推动扎地装置3与地面接触。扎地装置3包括钢圈31、第一钢筒32、钢针33和第一弹簧34。钢圈31焊接在轮毂1内侧,多个第一钢筒32均匀分布在钢圈31上,每一钢针33穿过一个第一钢筒32。第一弹簧34设置在第一钢筒32上方,第一弹簧34一端与钢针33固定,另一端与第一钢筒32固定。第一钢筒32用于放置钢针33,并限制钢针33的运动方向,使钢针33相对于第一钢筒32上下运动。由于第一弹簧34一端与钢针33固定,另一端与第一钢筒32固定,而第一钢筒32分布在钢圈31上,第一弹簧34可帮助防止钢针33在相对于第一钢筒32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因为向心力的作用掉落,多个第一钢筒32可均匀焊接在钢圈31上。压钢针装置4包括连接杆41、第二钢筒42、第二弹簧43和T字形的推手44。连接杆41焊接在制动卡钳2上,连接杆41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铁5。推手44包括上板441和下板442,上板441和下板442一体化设置,上板441竖直方向设置且顶端安装有通电后与第一电磁铁5相斥的第二电磁铁6。第二钢筒42套在上板441上且外侧固定在连接杆41的底端。第二弹簧43设置在第二钢筒42下方,第二弹簧43的一端与上板441固定,另一端与第二钢筒42固定。下板442与多个钢针的顶端接触。第二钢筒42用于放置推手44的上板441,且限制上板441的运动方向,使上板441相对于第二钢筒42上下运动,由于上板441和下板442一体化,从而使下板442向下运动,进而可推动多个钢针33与地面接触。由于第二钢筒42外侧焊接在制动卡钳2上,第二弹簧43的一端连接推手44的上板441,另一端连接第二钢筒42,第二弹簧43可帮助防止推手44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因为向心力的作用掉落。在使用过程中,向第一电磁铁5和第二电磁铁6通电,由于第一电磁铁5和第二电磁铁6相斥,推手44的上板441会相对于第二钢筒42向下运动,从而使推手44的下板442向下运动,进而推动多个钢针33与地面接触,帮助汽车轮胎防滑,此时,第二弹簧43被压缩,第一弹簧34被拉伸。在不需要防滑的路段,第一电磁铁5和第二电磁铁6未通电,压缩的第二弹簧43恢复原状的同时,会将推手44的上板441向上拉,推手44不会因为两个电磁铁的作用推动多个钢针33,每一钢针33的第一弹簧34恢复原状的同时,会将该钢针33向上拉,使多个钢针33不与地面接触。如图2和图3所示,下板442为由下向上凹陷的弧形结构,可保证下板442推动的与地面接触的钢针33呈一条直线,进一步增加防滑效果。如图2所示,连接杆41为“匚”形。连接杆41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铁5,连接杆41的底端与第二钢筒42固定。如图4所示,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制动卡钳、扎地装置和压钢针装置,所述扎地装置包括钢圈、第一钢筒、钢针和第一弹簧,所述钢圈焊接在所述轮毂内侧,多个所述第一钢筒均匀分布在所述钢圈上,每一所述钢针穿过一个所述第一钢筒,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钢针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筒固定,所述压钢针装置包括连接杆、第二钢筒、第二弹簧和T字形的推手,所述连接杆焊接在所述制动卡钳上,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铁,所述推手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竖直方向设置且顶端安装有通电后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相斥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钢筒套在所述上板上且外侧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底端,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板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筒固定,所述下板与多个所述钢针的顶端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制动卡钳、扎地装置和压钢针装置,所述扎地装置包括钢圈、第一钢筒、钢针和第一弹簧,所述钢圈焊接在所述轮毂内侧,多个所述第一钢筒均匀分布在所述钢圈上,每一所述钢针穿过一个所述第一钢筒,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钢针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筒固定,所述压钢针装置包括连接杆、第二钢筒、第二弹簧和T字形的推手,所述连接杆焊接在所述制动卡钳上,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铁,所述推手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竖直方向设置且顶端安装有通电后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相斥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钢筒套在所述上板上且外侧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底端,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板固定,另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翔黄东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