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54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入式的神经刺激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内设PCB电路部件的神经刺激器本体,神经刺激器本体包括壳体部件和置于壳体部件内的8针馈通法兰,8针馈通法兰上具有电连接刺激电极近端的接触弹片,接触弹片连接有贯穿8针馈通法兰的针脚,针脚与PCB电路部件连接;8针馈通法兰上设有压紧刺激电极近端与接触弹片相抵的压盖,压盖与8针馈通法兰间压紧有环形的第一防液密封件,刺激电极近端由外侧插入第一防液密封件内,第一防液密封件内设有绕刺激电极近端并抵住8针馈通法兰的第二防液密封件。将神经刺激器与刺激电极近端一同植入人体内,省去延长导线的使用,降低了手术成本。

An implantable nerve stim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
技术介绍
神经刺激器是利用电刺激器产生脉冲电流传送至穿刺针,当穿刺针接近混合神经时,就会引起混合神经去极化,而其运动神经较易去极化出现所支配肌肉颤抽,这样就可以通过肌肉颤抽反应来定位,不必通过穿刺针接触神经产生异常感来判断。公告号为CN20530761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神经刺激器,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神经刺激器体,神经刺激器体连接有第一刺激电极与第二刺激电极,第一刺激电极、第二刺激电极分别与神经刺激器体通过电缆线连接;神经刺激器体的端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端部设有导向轮,导向轮通过连接轴与支撑杆的端部连接;支撑杆的外侧壁设有第一摆放条与第二摆放条。该专利的神经器设置于体外,当需要移动时非常不方便,容易造成导线被扯断。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治疗仪器,植入式神经刺激器(ImplantableNeuro-Stimulator)可植入人体内,方便行动。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按作用靶点区分,目前已有脑深部刺激、脊髓刺激、迷走神经刺激、骶神经刺激、膈神经刺激等多种治疗模式;按治疗疾病区分,对帕金森病、疼痛、癫痫、膀胱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高血压、肥胖等疾病有巨大的临床治疗意义。植入式神经刺激器一般由植入患者体内的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管,以及体外应用的程控/遥测设备组成,涉及低功耗、高可靠性、生物相容、密封、电极、经皮无线通信等多项关键技术。目前,在神经外科临床手术中,有源植入的医疗器械往往包含神经刺激器,但均存在以下缺点:1.现在市面上的神经刺激器都是设计为放入病人头颅以下的身体部位,体积一般较大,且与刺激靶点有较远的距离,参见图1,需要使用延长导线01进行刺激器02与刺激电极03的连接,病人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拉扯电极、延长导线,引起电极、延长导线的损坏;2.电极与刺激器位置过远也会在手术过程中对病人造成额外的创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该神经刺激器可直接放置在人体头颅颅骨内,且对应的电极靶点位置也在人体颅内,这样放置电极和刺激器就可以极大的缩短两者的距离,减小手术对病人的伤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包括神经刺激器本体,神经刺激器本体内设有PCB电路部件,神经刺激器本体包括壳体部件和置于壳体部件内的8针馈通法兰,8针馈通法兰上具有电连接刺激电极近端的接触弹片,接触弹片连接有贯穿8针馈通法兰的针脚,针脚与PCB电路部件连接;8针馈通法兰上设有压紧刺激电极近端与接触弹片相抵的压盖,压盖与8针馈通法兰间压紧有环形的第一防液密封件,刺激电极近端由外侧插入第一防液密封件内,第一防液密封件内设有绕刺激电极近端并抵住8针馈通法兰的第二防液密封件;壳体部件内通过封装硅胶填充的方式固定有无线通讯部件,无线通讯部件上覆盖有防撞盖。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神经刺激器与刺激电极近端一同植入人体内,刺激电极近端直接与神经刺激器连接,省去了延长导线的使用,降低了手术成本,减小了术中、术后植入设备损坏的风险。改善刺激器在人体内的安放位置,尽可能的避免各种外界因素对刺激电极近端的损坏。无线充电通讯部件通过封装硅胶填充的方式固定在壳体部件内,一方面起到防液的作用,另一方面,使整个装置结构更加紧凑。同时,通过第一防液密封件与第二防液密封件的密封设置,可防止人体组织液进入刺激器内部对刺激器内部电路造成损坏。具体的方案为第一防液密封件和第二防液密封件呈一体结构。使结构更加紧凑。利用第二防液密封件使电极触点与接触弹片的接触更加稳定,防止发生断电的现象。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第一防液密封件和第二防液密封件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其密封效果好,且具有柔性,方便安装。优选将硅胶通过模具硅胶硫化的方式粘附在压盖上,不容易被剥离,同时可以形成良好的防液防护,防止人体体液进入刺激器内造成刺激器电路短路;同时硅胶挤压在电极近端上形成挤压力将刺激电极近端卡死在刺激器内不易被拔出。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第二防液密封件为倒置的U型结构。U型结构构成容纳刺激电极近端的容纳槽,容纳槽的两端与第一防液密封件的两对侧贴合固定。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第一防液密封件的侧面设有引出套管,刺激电极近端穿过引出套管插入第二防液密封件内。将刺激电极近端穿过引出套管后进入第二防液密封件内,如此可使刺激电极近端安装更加稳定,防止松动。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壳体部件的顶部设有凹腔,8针馈通法兰置于凹腔的底部。可设置依次穿过压盖和8针馈通法兰的螺栓,压盖在螺栓紧固后与壳体部件表面齐平。螺栓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优选为一个,避免了繁琐的安装过程。而目前市面上的电极与刺激器连接时一般需要一把扭矩螺丝刀逐个拧紧各颗螺丝将电极锁紧在刺激器上,本专利技术只需一颗螺丝就可以锁紧全部电极。更具体的方案为壳体部件的侧面设有连通凹腔的折弯缓冲槽,引出套管通过该折弯缓冲槽向外延伸。方便安装和定位。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刺激电极为两根,8针馈通法兰内对应设有两排装配槽,每个装配槽内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接触弹片,位于同一装配槽内的接触弹片接触同一刺激电极近端;第二防液密封件的下部抵住装配槽的底部。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装配槽内设有U型的保护座,接触弹片的底部包裹在保护座外,顶部伸入保护座内。优选保护座与接触弹片通过激光焊接的形式焊接到一起,保护座的外尺寸大于接触弹片的尺寸,在手术中操作人员难免会不小心触碰到接触弹片,此处保护座选择高强度的钛合金制作而成,它的大尺寸可以有效避免误操作带来的与接触弹片的撞击,起到保护接触弹片的作用。再一个具体的方案为无线通讯部件包括无线通讯天线、充电线圈、垫设在充电线圈底部的阻磁垫、设置在充电线圈中心的增磁块以及连接充电线圈、无线通讯天线与PCB电路部件的四针馈通件。阻磁垫起到防止无线充电时外壳产生涡流从而产生热量的作用。充电线圈由黄金制作而成,有良好的充电效率。增磁块起到增强充电线圈中间磁场的作用,提高充电效率;无线通讯天线可以使刺激器与体外机进行通讯,起到信号传输的作用。四针馈通件将充电线圈、无线通讯天线的电连接连入刺激器内置电路,并起到防液的作用。无线通讯部件上覆盖的防撞盖放置在充电线圈、四针馈通件、无线通讯天线的正上方,当刺激器植入在人体颅骨上受到撞击时,防撞盖可保护充电线圈、四针馈通件、无线通讯天线免受撞击。优选的,壳体部件和8针馈通法兰均由钛合金焊接而成,并在外壳上粘附有封装硅胶。利用封装硅胶包覆住所有部件的缝隙,防止液体进入刺激器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省去了延长导线的使用,降低了手术成本,减小了术中、术后植入设备损坏的风险。通过改善刺激器在人体内的安放位置,尽可能的避免各种外界因素对刺激电极近端的损坏。刺激器和电极的距离大大缩短,大大减少了手术带来的创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现有神经刺激器的安装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神经刺激器的整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包括神经刺激器本体,神经刺激器本体内设有PCB电路部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神经刺激器本体包括壳体部件和置于壳体部件内的8针馈通法兰,所述8针馈通法兰上具有电连接刺激电极近端的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连接有贯穿所述8针馈通法兰的针脚,所述针脚与所述PCB电路部件连接;/n所述8针馈通法兰上设有压紧刺激电极近端与所述接触弹片相抵的压盖,压盖与8针馈通法兰间压紧有环形的第一防液密封件,刺激电极近端由外侧插入所述第一防液密封件内,所述第一防液密封件内设有绕所述刺激电极近端并抵住8针馈通法兰的第二防液密封件;/n所述壳体部件内通过封装硅胶填充的方式固定有无线通讯部件,所述无线通讯部件上覆盖有防撞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包括神经刺激器本体,神经刺激器本体内设有PCB电路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神经刺激器本体包括壳体部件和置于壳体部件内的8针馈通法兰,所述8针馈通法兰上具有电连接刺激电极近端的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连接有贯穿所述8针馈通法兰的针脚,所述针脚与所述PCB电路部件连接;
所述8针馈通法兰上设有压紧刺激电极近端与所述接触弹片相抵的压盖,压盖与8针馈通法兰间压紧有环形的第一防液密封件,刺激电极近端由外侧插入所述第一防液密封件内,所述第一防液密封件内设有绕所述刺激电极近端并抵住8针馈通法兰的第二防液密封件;
所述壳体部件内通过封装硅胶填充的方式固定有无线通讯部件,所述无线通讯部件上覆盖有防撞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防液密封件和第二防液密封件呈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防液密封件和第二防液密封件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防液密封件为倒置的U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的神经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栋良陈新蕾崔贺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诺为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