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刚专利>正文

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146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属于辅助行走设备领域,主要解决平衡性差但腿脚有力的老人或病人没有合适的辅助行走设备的问题,行步车包括车架、座椅部,滚轮组,其中所述滚轮组设置在所述车架下方,所述车架整体近似长U形结构并围成一近似长U形的开口空间,所述座椅部设置在所述车架长U形开口空间内且靠近车架的弧形段,所述病人/老人可以站立起来手扶车架开口侧将身体支撑在车架上面朝弧形段推车行走,也可以坐在座椅部上背朝弧形段面向开口侧自行用脚蹬地驱车行走。这种行步车更加适应平衡性差但腿脚有力的老人或病人使用。

A walking car to assist the patients / the elderly to walk out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
本技术涉及辅助行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
技术介绍
在老年人或病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出现行走不便的情况时,一般会借助辅助工具行走。目前,轮椅和手杖是老年人或病人常用的辅助行走工具,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使用,一般轮椅用于腿脚无力支撑身体,无法站立的情况,拐杖需要使用者身体协调且腿脚有一定的支撑力。有脑病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小脑的平衡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站立不稳,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向前倾斜,拐杖难以给病人足够支撑,这种情况下无法使用拐杖,尤其是病人体重较大或腿部力量很弱的情况下更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使用轮椅由他人帮助推动或自己手摇驱动轮椅,但问题是人长期坐在轮椅上身体长期得不到活动锻炼很容易导致肌肉萎缩等其他健康问题,而病人/老人一旦尝试站立起来扶着轮椅行走,由于轮椅滚轮较大,且轮椅整体重量较轻(轮椅是为不能站立走动的人设计的,所以轮子直径的设计也好还是轮椅材料、整体重量设计都好,都是做轻便设计),腿脚不好身体平衡性不好的老人、病人很难控制,极易摔倒。目前已有的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能够辅助腿脚还有一定力量可以自己站立行走但身体平衡性不好的病人/老人行走的装置,开发一种介于轮椅和拐杖中间的一种替代工具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可以辅助不能平衡自己身体行走且腿部有一定力量的老人和病人行走。其介于轮椅和拐杖之间,不但可以让病人和老人自己推车行走,也可以方便被人帮助扶车走,还可以坐在行步车上依靠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自己驱车行走,一种无论何种状态,病人/老人用该车时向前不趴下,向后不倒下,手臂平衡左右,可动可静的病人/老人辅助行走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包括车架、座椅部,滚轮组,其中滚轮组设置在车架下方,车架整体长U形结构围成一长U形的开口空间,座椅部设置在车架长U形开口空间内且靠近车架的弧形段,病人/老人可以站立起来手扶车架开口侧将身体支撑在车架上面朝弧形段推车行走,也可以坐在座椅部上背朝弧形段面向开口侧自行用脚蹬地驱车行走。优选的,车架包括有长U形的上支撑架、长U形的下支撑架。优选的,上、下支撑架分别由椭圆弧形段和位于椭圆弧形段两侧的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组成,三者构成长U形的轴对称开口结构,且在俯视投影上,下支撑架的对称轴与上支撑架的对称轴重合且开口端方向一致,以便维持行步车的稳定。优选的,上、下支撑架之间还设有连接在上、下支撑架之间的多个支撑杆。优选的,上、下支撑架之间的高度在50厘米-70厘米范围内。优选的,上支撑架、下支撑架形状,且上支撑架的尺寸小于下支撑架,上支撑架的俯视图投影位于下支撑架的俯视图投影内;上小下大的结构使行步车更加稳定,在使用时不易翻车。优选的,上支撑架的弧形段的俯视图投影轮廓线与下支撑架的弧形段的俯视图投影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为dn,上支撑架的第一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与下支撑架的第一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之间的轮廓线距离与上支撑架的第二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与下支撑架的第二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之间的轮廓线距离均为dm,dn大于或等于dm。优选的,dm等于下支撑架的管径D2,dn为1~1.3倍的D2。优选的,上、下支撑架的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长度相等,弧形段弧度为124度-180度范围内,下支撑架的弧形段弦距与第一、二直段的长度比例为5:7~6:5,上支撑架的弧形段弦距与第一、二直段的长度比例为4:7~1:1;下支撑架的弧线段弦长与第一二直段开口宽度以及与上、下支撑架之间的高度距离比例约为5:6:7~1:1:1,上支撑架的弧线段弦长与第一二直段开口宽度以及与上、下支撑架之间的高度距离比例约为4:6:7~1:1:1。优选的,上支撑架的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长度为50厘米-70厘米之间;所述上支撑架的开口端宽度为45厘米-50厘米,所述下支撑架的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长度为50厘米-70厘米之间,下支撑架开口端宽度为55-60厘米;所述下支撑架的弧形段顶点到端点的宽度为20-30厘米,所述上支撑架的弧形段顶点到端点的宽度为15厘米-25厘米。优选的,下支撑架的重量大于上支撑架的重量,降低行步车的重心,进一步提升行步车的稳定性。优选的,上、下支撑架为管状结构。优选的,下支撑架的内部设置配重且可调节,根据使用者的体重,调节配重,进一步优化行步车的重量和稳定性。优选的,座椅部可折叠、可升降地设置在支撑杆上,通过调节座椅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优选的,座椅部通过座椅横梁固定,座椅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相对的支撑杆上,使用者可以根据身高情况调节座椅横梁的高度使座椅部处于合适的位置。优选的,支撑杆与上支撑架为可拆卸连接,支撑杆与下支撑架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的结构更加方便车的运输。优选的,支撑杆有4根,其中两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支撑架的开口端的端面;另外两根支撑杆的两端设置在靠近上、下支撑架的弧线段与直线段的交接处。优选的,滚轮组有4个滚轮,且安装在同一平面上,其中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对称的设置在下支撑架开口端两侧的前下方;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对称的设置在下支撑架弧形段的后下方。优选的,下支撑架弧形段处设置有一横梁,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对称的设置在横梁的下方;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外边缘和下支撑架的开口侧端面齐平,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的外边缘与下支撑架的弧形段的外边缘齐平。理论上,滚轮越靠近装置外边沿行步车的稳定性越高,但如果轮子凸出会容易磕碰到使用者或他人,所以优选的方案是在滚轮不凸出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设置在装置的边缘处。优选的,滚轮组的滚轮均为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固定行步车,防止装置移动。优选的,下支撑架的开口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使用时脚踏板向开口端内侧水平放置,不使用时脚踏板翻折后竖直放置。优选的,上支撑架的开口端部设置有软性材料制成的扶手部,给使用者更加舒适的体验。优选的,座椅部上设置有安全带。优选的,座椅部上设置有靠背,靠背垂直于座椅部设置,靠背固定在座椅部上或固定在支撑架上,靠背可以让使用者休息或使用时更加舒适。优选的,下支撑架的内侧上方设置有储物篮,储物篮位于座椅部的下方。优选的,上支撑的内侧设置有可折叠的遮挡部,遮挡部为遮光防雨的软性材料制成,遮挡部通过若干根伞骨固定在上支撑架上。方便使用者从容应对不同的天气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包括车架、座椅部,滚轮组,其中滚轮组设置在车架下方,车架整体长U形结构围成一长U形的开口空间,座椅部设置在车架长U形开口空间内且靠近车架的弧形段,病人/老人可以站立起来手扶车架开口侧将身体支撑在车架上面朝弧形段推车行走,也可以坐在座椅部上背朝弧形段面向开口侧自行用脚蹬地驱车行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座椅部,滚轮组,其中所述滚轮组设置在所述车架下方,所述车架整体由长U形结构围成一长U形的开口空间,所述座椅部设置在所述车架长U形开口空间内且靠近车架的弧形段,所述病人/老人可以站立起来手扶车架开口侧将身体支撑在车架上面朝弧形段推车行走,或坐在座椅部上背朝弧形段面向开口侧自行用脚蹬地驱车行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座椅部,滚轮组,其中所述滚轮组设置在所述车架下方,所述车架整体由长U形结构围成一长U形的开口空间,所述座椅部设置在所述车架长U形开口空间内且靠近车架的弧形段,所述病人/老人可以站立起来手扶车架开口侧将身体支撑在车架上面朝弧形段推车行走,或坐在座椅部上背朝弧形段面向开口侧自行用脚蹬地驱车行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有长U形的上支撑架、长U形的下支撑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支撑架分别由椭圆弧形段和位于椭圆弧形段两侧的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组成,三者构成长U形的轴对称开口结构,且在俯视投影上,所述下支撑架的对称轴与上支撑架的对称轴重合且开口端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支撑架之间还设有连接在上下支撑架之间的多个支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支撑架之间的高度在50厘米-70厘米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的尺寸小于所述下支撑架的尺寸,所述上支撑架的俯视图投影位于所述下支撑架的俯视图投影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的弧形段的俯视图投影轮廓线与所述下支撑架的弧形段的俯视图投影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为dn,所述上支撑架的第一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与所述下支撑架的第一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之间的轮廓线距离与所述上支撑架的第二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与所述下支撑架的第二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之间的轮廓线距离均为dm,所述dn大于或等于所述d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dn为1~1.3倍的管径D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长度相等,弧形段弧度为124度-180度范围内,下支撑架的弧形段弦距与第一、二直段的长度比例为5:7~6:5,上支撑架的弧形段弦距与第一、二直段的长度比例为4:7~1:1;下支撑架的弧线段弦长与第一二直段开口宽度以及与上下支撑架之间的高度距离比例约为5:6:7~1:1:1,上支撑架的弧线段弦长与第一二直段开口宽度以及与上下支撑架之间的高度距离比例约为4:6:7~1:1: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上支撑架的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长度为50厘米-70厘米之间;所述上支撑架的开口端宽度为45厘米-50厘米,所述下支撑架的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长度为50厘米-70厘米之间,下支撑架开口端宽度为55-60厘米;所述下支撑架的弧形段顶点到端点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王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