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带有拉胀结构的鞋底的鞋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80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8:01
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可以包括用于在鞋底结构中提供拉胀行为的设置。该鞋底结构可以包含多个层,每个层可以具有不同类型的拉胀材料。鞋外底可以包括连接到一个非拉胀部分的至少一个拉胀部分。类似地,鞋底夹层可以包括连接到非拉胀部分的至少一个拉胀部分。在鞋外底的拉胀部分中形成的孔口可以延伸穿过鞋底夹层的至少一部分。

Footwear with an expanded 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带有拉胀结构的鞋底的鞋类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美国专利申请号为15/604,865,申请日为2017年5月25日的美国专利的优先权的益处,该美国专利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可以用于体育活动或娱乐活动的鞋类物品。鞋类物品通常可以被描述为具有两个主要元件,用于围绕穿用者的脚部的鞋面,和附接到鞋面的鞋底结构。鞋面通常沿着脚部的内侧和外侧并围绕足跟的后部在脚部的脚趾和脚背区域上延伸。鞋面通常包括允许穿用者将穿用者的脚部插入到鞋类物品中的脚踝开口。鞋面可以包含有紧固系统,例如系带系统、钩环系统或用于将鞋面紧固在穿用者的脚部上的其他系统。鞋面还可以包括在紧固系统下方延伸的鞋舌,以增强鞋面的可调整性并增加鞋类的舒适性。鞋底结构被附接到鞋面的下部并且被定位在鞋面和地面之间。通常,鞋底结构可以包括鞋内底,鞋底夹层和鞋外底。鞋内底与穿用者的脚部或袜子紧密接触,并且为穿用者的脚部的鞋底提供舒适的感觉。鞋底夹层通常会随着穿用者行走、奔跑、跳跃或参加其他活动而减轻由于地面力引起的冲击或其他应力。鞋外底可以由耐用且耐磨的材料制成,并且它可以携带有胎面花纹以提供抵靠地面或比赛台面的牵引力。对于某些活动,鞋外底还可以使用防滑钉、长钉或其他突起来接合地面或比赛台面,并且由此提供附加牵引力。附图说明参照以下的附图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实施例。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说明实施例的原理上。此外,在附图中,贯穿不同的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部分。图1是鞋类物品的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是鞋类物品中的鞋底结构的实施例的等距仰视图;图3是处于中立状态的鞋类物品中的鞋底结构的实施例的等距仰视图;图4是处于展开状态的鞋类物品中的鞋底结构的实施例的等距仰视图;图5是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的实施例的分解图;图6是鞋底结构的实施例的等距组装图;图7是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夹层的实施例的等距俯视图;图8是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夹层的实施例的等距俯视图;图9是具有孔口的鞋底层的一部分的实施例的等距视图;图10是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夹层的实施例的等距俯视图;图11是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元件的实施例的等距俯视图;图12是鞋类物品中的鞋底元件的实施例的仰视图;图13是鞋类物品中的鞋底元件的实施例的仰视图;图14是鞋底元件的实施例的等距视图;以及图15是鞋底元件的实施例的等距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包括鞋外底的鞋底结构。鞋底结构包括前足区域、中足区域和足跟区域。足跟区域具有比前足区域更大的厚度。此外,鞋底结构的足跟区域包括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在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鞋外底。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子集的所有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前足区域包括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在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鞋外底。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的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所有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的取向不同于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的取向。鞋类物品可以使用拉胀结构来调整。通过拉胀结构,整个鞋底结构的踩踏(ride)、配合和缓冲性能可以被定制。当使用整体式橡胶或泡沫鞋底时,这种定制通常是不可能的。足跟区域被配置为吸收能量,同时提供横向稳定性。中足区域可以比足跟区域更硬和/或非拉胀,因为与足跟区域相比时,脚部在中足部分施加非常小的接触压力。前足区域具有足够的硬度和结构以实现良好/牢固的推出,而无需挖出软垫。通过制造当前公开的鞋底结构,贯穿步幅的足跟和前足的响应可以被定制,这是整体式橡胶片无法做到的。改变孔口的取向和深度可以改变鞋底结构在不同方向上张开的程度。例如,可能是令人期望的是,提供额外的足跟缓冲,同时还要提供横向足跟支撑(因为大多数人在足跟的外侧上冲击)。然后,中足可以是硬的,并且前足可以具有不同的响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鞋底结构进一步包括连接至鞋外底的鞋底夹层。在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到鞋底夹层中。在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到鞋底夹层中,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包括第一孔口。第一孔口可以在大体上水平的平面上具有孔口面积,并且该孔口面积响应于压缩力而改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鞋底结构的每个拉胀孔口可以被多个拉胀元件包围。每个拉胀元件可以通过铰链部分连接到相邻的拉胀元件。前足区域中的第一铰链部分的宽度大于足跟区域中的第二铰链部分的宽度。第一孔口是通孔式孔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第一孔口包含大体上三星形状。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孔口可以具有简单的等角星状多边形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鞋底结构可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变形,并且在第二配置中的第一孔口的孔口面积相对于第一配置中的更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鞋底结构被配置为一经对鞋底结构施加张力就从第一配置变形为第二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鞋底结构包括第一鞋底元件和第二鞋底元件。第一鞋底元件设置在第二鞋底元件的下方并与第二鞋底元件相邻。鞋底结构包括前足区域,中足区域和足跟区域。足跟区域包括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第一鞋底元件的厚度。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在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第一鞋底元件的整个厚度。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前足区域包括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在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第一鞋底元件的厚度。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在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第一鞋底元件的整个厚度。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的每个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的至少一个拉胀孔口用第一材料填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该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的拉胀孔口中的至少一个用第一材料完全填充。第一鞋底元件包含第二材料。第一材料比第二材料更具有弹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第一鞋底元件在足跟区域中比在前足区域中具有更大的厚度,足跟区域包括第三子集的拉胀孔口。在第三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第二鞋底元件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第三子集的拉胀孔口的拉胀孔口以与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第三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在大体上竖直方向上与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对应的拉胀孔口对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前足区域包括第三子集的拉胀孔口。在第三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第二鞋底元件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第三子集的拉胀孔口以与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第三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对应的拉胀孔口对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第三子集的拉胀孔口以与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第三子集的拉胀孔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结构,包含:/n鞋外底;并且/n其中所述鞋底结构包括前足区域、中足区域和足跟区域;/n其中所述足跟区域具有比所述前足区域更大的厚度;/n其中所述足跟区域包括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所述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所述鞋外底,并且所述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所述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n其中所述前足区域包括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所述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所述鞋外底,并且所述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所述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并且/n其中所述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的第一取向不同于所述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的第二取向。/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25 US 15/604,8651.一种鞋底结构,包含:
鞋外底;并且
其中所述鞋底结构包括前足区域、中足区域和足跟区域;
其中所述足跟区域具有比所述前足区域更大的厚度;
其中所述足跟区域包括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所述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所述鞋外底,并且所述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所述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
其中所述前足区域包括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所述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所述鞋外底,并且所述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所述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的第一取向不同于所述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的第二取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进一步包含鞋底夹层,所述鞋底夹层连接到所述鞋外底,其中所述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鞋底夹层中,所述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鞋底夹层中,所述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包括第一孔口,所述第一孔口在大体上水平的平面上具有孔口面积,并且所述孔口面积响应于压缩力而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结构的每个拉胀孔口被多个拉胀元件包围,其中每个拉胀元件通过铰链部分连接到相邻的拉胀元件,并且其中所述前足区域中第一铰链部分的第一宽度大于所述足跟区域中第二铰链部分的第二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孔口是通孔式孔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孔口包含大体上三星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结构可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变形,并且所述第二配置中的所述第一孔口的孔口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一配置中的更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结构被配置为一经对所述鞋底结构施加张力就从所述第一配置变形为所述第二配置。


8.一种鞋类物品,包含:
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
第一鞋底元件;
第二鞋底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鞋底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鞋底元件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二鞋底元件相邻;
其中所述鞋底结构包括前足区域、中足区域和足跟区域;
其中所述足跟区域包括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所述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鞋底元件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
其中所述前足区域包括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所述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每个拉胀孔口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鞋底元件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二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所述拉胀孔口以大体上相同的取向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子集的拉胀孔口中的至少一个拉胀孔口用第一材料填充;
其中所述第一鞋底元件包含第二材料;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材料比所述第二材料更具有弹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鞋底元件在所述足跟区域中比在所述前足区域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里·M·克罗斯布莱恩·N·法里斯伊丽莎白·兰格文
申请(专利权)人: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