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创引导电极及为其提供刺激电流的直流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72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创引导电极及为其提供刺激电流的直流电源,该无创引导电极包括电极安装装置和电极(1),所述电极(1)安装于所述电极安装装置上;所述电极(1)为弹性金属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导电极利用弹性金属体作为电极,使电极柔软,跟随性强,随机体形态改变而变化,利用该引导电极进行生理检测实现了无创性,高效而不损伤动物获取信息。

A non-invasive guide electrode and a DC power supply for stimulating curr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创引导电极及为其提供刺激电流的直流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创引导电极及为其提供刺激电流的直流电源。
技术介绍
生物电是生物体所呈现的电现象,其主要基础是细胞膜内外有电位差,即膜电位。膜电位,在生物安静状态时,其值一般为数十毫伏,内负外正,称“静息电位”;在生物兴奋时,可兴奋细胞(如神经元或肌肉细胞)受刺激而传导冲动时,膜电位发生变化,可短暂的变为内正外负,称“动作电位”。此外,在生物细胞膜被损伤时,膜电位减少或损失。在对生物电实验测量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完成测量,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引导电极插入皮肤肌肉、神经层刺激,引起强烈挣扎,使血压、呼吸不稳定,严重影响测量。为了解决因引导电极刺激所造成的影响,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对动物进行麻醉后进行刺激,但麻醉后导致敏感性降低,实验复杂。目前,所使用的引导电极主要为针状和钩状,针状和钩状一方面会造成动物的损伤,另一方面刺入部位的不同会因为个体的不同产生一定的差异,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并且针状和钩状的引导电极属于有创电极,利用其进行检测生理指标,需要麻痹动物,手术分离神经检测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此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无创性、高效而不损伤动物获取信息的无创引导电极。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此提供的无创引导电极包括电极安装装置和电极,所述电极安装于所述电极安装装置上;所述电极为弹性金属体。具体的,所述电极安装装置包括台板、第一夹头、连接杆、第二夹头和电极夹,所述台板通过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夹头上,所述电极夹通过连杆连接于所述第二夹头上,所述电极安装于所述电极夹上;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安装于所述连接杆上。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导电极的灵活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导电极中的所述第二夹头可在所述连接杆上滑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导电极的灵活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导电极中所述连杆为活动臂。为了更好地固定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引导电极,在所述台板的底面安装有支撑支脚。为了固定电极,减低电极的随动性,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导电极定位更准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导电极中的所述电极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电极夹上。具体的,所述电极的顶部涂覆有耐腐蚀、抗氧化特殊合金。通过涂覆的耐腐蚀、抗氧化特殊合金,使电极电阻率较低,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本专利技术在此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创引导电极提供刺激电流的直流电源,该电源包括电源转换电路、可控开关和触发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触发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导电极利用弹性金属体作为电极,使电极柔软,跟随性强,随机体形态改变而变化,利用该引导电极进行生理检测实现了无创性,高效而不损伤动物获取信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流电源通过触发电路控制可控开关的通、断,可控开关的导通保证了脉冲周期的对称性,保证了输出脉冲信号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创引导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创引导电极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流电源的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流电源的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夹和电极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无创引导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连接图;图中:1-电极,2-台板,3-第一夹头,4-连接杆,5-第二夹头,6-电极夹,7-支撑杆,8-连杆,9-螺丝,21-支撑支脚,51-滑槽。具体实施方式在此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此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无创引导电极和为该引导电极提供刺激电流的直流电源,该无创引导电极的结构如图1-2所示,直流电源的原理及元器件连接关系如图3-4所示。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无创引导电极包括电极安装装置和电极1,电极1安装于电极安装装置上,电极1为弹性金属体;该弹性金属体在此采用弹簧。其中用于安装电极1的电极安装装置包括台板2、第一夹头3、连接杆4、第二夹头5和电极夹6,台板2通过支撑杆7连接于第一夹头3上,电极夹6通过连杆8连接于第二夹头5上,电极1安装于电极夹6上;第一夹头3和第二夹头5安装于连接杆4上。其中,第一夹头3为固定夹头,第二夹头5与连接杆4相接触的一面上开设有滑槽51,滑槽51与连接杆4契合接触,使第二夹头5可沿连接杆4滑动,实现了水平方向移动。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创引导电极中的连杆8的长度可以固定,也可以是活动臂,该活动臂可沿垂直方向上下伸缩,实现了竖直方向移动。在此,台板2的底面安装有支撑支脚21,该支撑支脚21用于支撑台板2;该支撑支脚21可以采用任何形状的支撑支脚,在此使用圆锥体支撑支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创引导电极中的电极夹6用陶瓷或工程塑料制作而成,电极1的底端嵌入电极夹6内,并通过螺丝9固定,如图5所示;螺丝9上连接电极联线,连接用于刺激电源的电源。通过螺丝9固定电极1,确保了电极1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随意移动,保证了电极1的稳定性。此外,电极1的顶部涂覆有耐腐蚀、抗氧化特殊合金;电极1的顶部为作用于生物体的一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创引导电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台板2将整个引导电极固定,并用导线连接电极1和直流电源;将电极1与需要测量的生物体接触,确定测量位置后,接通直流电源,在电极1上产生刺激电源并作用于需要测量的生物体,刺激生物体产生“动作电位”。用于为电极加载刺激电源的直流电源可以是任何一种电源,在此采用的直流电源包括了用于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的电源转换电路、可控开关和用于触发可控开关导通、关断的触发电路,如图3-4所示。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加载于电源变换电路,经电源变换电路处理后输出直流电,该直流电分别加载于触发电路和可控开关上,触发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可控开关的通、断,当可控开关导通时,电源转换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经可控开关输出。当可控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触发电路被短接,使电源转换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经可控开关输出。本申请直流电源中的电源转换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将交流电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在此采用的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U1、整流电路和稳压器U3,变压器U1的输入端用于接供电电源,输出端接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对交流电进行整流,形成脉冲信号,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稳压器的输入端,稳压器U3对整流电路输入的电源进行稳压处理。该直流电源中的整流电路可以是半波整流,也可以是桥式整流器。在此,可控开关采用双向晶闸管D4,双向晶闸管D4的主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创引导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安装装置和电极(1),所述电极(1)安装于所述电极安装装置上;所述电极(1)为弹性金属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创引导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安装装置和电极(1),所述电极(1)安装于所述电极安装装置上;所述电极(1)为弹性金属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创引导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安装装置包括包括台板(2)、第一夹头(3)、连接杆(4)、第二夹头(5)和电极夹(6),所述台板(2)通过支撑杆(7)连接于所述第一夹头(3)上,所述电极夹(6)通过连杆(8)连接于所述第二夹头(5)上,所述电极(1)安装于所述电极夹(6)上;所述第一夹头(3)和所述第二夹头(5)安装于所述连接杆(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创引导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头(5)可在所述连接杆(4)上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创引导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8)为活动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创引导电极,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志成俞健彬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