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68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装置的尺寸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在可靠地停止通电的状态下进行连接器的装卸的电连接器。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1)中,第一互锁部件(30)被第一壳体(2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第二互锁部件(70)配置于第二壳体(60),通过与第一互锁部件(30)嵌合,而使电气部件所连接的电气电路能够通电。第一凸轮机构(45、63)通过第一方向的杠杆(40)的动作执行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的第一动作,经过第一动作将杠杆的移动方向限制为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第二凸轮机构(34、47)将第二方向的杠杆的动作转换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嵌合方向的动作,执行使第一互锁部件嵌合于第二互锁部件的第二动作。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气电路的电连接器中,为了防止操作者的触电,需要在可靠地停止通电的状态下进行连接器的装卸。因此,提出了种种具有在装卸时使电气电路的通电停止的机构的电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源电路断路装置,其与电源端子分开设置连接器的嵌合检测用端子,在嵌合检测用端子非连接时使电源电路断路。专利文献1的电源电路断路装置通过使杠杆朝装置侧方滑动来解除嵌合检测用端子的连接。之后,如果使杠杆转动,那么连接器壳体的嵌合解除,电源端子的连接解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431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的断路装置沿与连接器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长度方向配置嵌合检测用端子。因此,如果沿长度方向确保嵌合检测用端子全长的空间和插拔端子的空间,那么装置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型化。根据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装置的尺寸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在可靠地停止通电的状态下进行连接器的装卸的电连接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具备收纳电气部件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杠杆、第一互锁部件、第二互锁部件、第一凸轮机构、以及第二凸轮机构。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互嵌合,与第一壳体一同收纳电气部件。杠杆将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连结。第一互锁部件被第一壳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第二互锁部件配置于第二壳体,能够通过与第一互锁部件嵌合而使电气部件所连接的电气电路通电。第一凸轮机构通过第一方向的杠杆的动作执行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的第一动作,经过第一动作将杠杆的移动方向限制为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第二凸轮机构将第二方向的杠杆的动作转换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嵌合方向的动作,执行使第一互锁部件嵌合于第二互锁部件的第二动作。杠杆也可以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第一壳体支撑。第一凸轮机构还可以具有设于杠杆的第一凸轮,以及设于第二壳体、在第一凸轮中滑动的第一凸轮从动件。第二凸轮机构还可以具有设于杠杆的第二凸轮、以及设于第一互锁部件的第二凸轮从动件。第二凸轮从动件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时,还可以插入第二凸轮。第一壳体还可以具有将第一互锁部件卡止的定位部件。第一互锁部件还可以在第一动作时,通过定位部件而被保持在与第二互锁部件不嵌合的位置。第一方向的动作可以是杠杆的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旋转,第二方向的动作还可以是杠杆的从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水平移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时的第一动作和对互锁部件进行插拔时的第二动作中,杠杆的移动方向不同。由于无法同时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故在第一动作时,在可靠地停止电气电路的通电的状态下进行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嵌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互锁部件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嵌合方向直线移动并嵌合于第二互锁部件,沿与嵌合方向交叉的长度方向不位移。因此,第一互锁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是能够保持刚性的程度即可。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与使嵌合检测用端子在长度方向上嵌合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紧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a)示出嵌合前的嵌合解除位置的状态,(b)示出嵌合后的嵌合位置的状态,(c)示出嵌合后的电路工作位置的状态;图2示出图1的电连接器,(a)是杠杆组件的立体图,(b)是帽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a)的杠杆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在图4中,(a)是互锁部件的立体图,(b)是从底面看互锁部件的立体图,(c)是互锁部件的正视图,(d)是互锁部件的右侧面图;在图5中,(a)是外壳体的立体图,(b)是示出互锁部件被保持于外壳体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6中,(a)是外壳体的平面图,(b)是图6(a)的VIb-VIb线截面图,(c)示出图6(b)中的互锁部件的保持状态的例子;在图7中,(a)是杠杆的立体图,(b)是杠杆的后视图;图8是示出图2(b)的帽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在图9中,(a)是嵌合解除位置的电连接器的正视图,(b)是嵌合解除位置的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在图10中,(a)是嵌合位置的电连接器的正视图,(b)是嵌合位置的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在图11中,(a)是嵌合位置的电连接器的右侧面图,(b)是图11(a)的XIb-XIb线部分截面图;在图12中,(a)是电路工作位置的电连接器的正视图,(b)是电路工作位置的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在图13中,(a)示出嵌合位置处的引导槽和滑动凸起的卡合状态,(b)示出电路工作位置处的引导槽和滑动凸起的卡合状态,(c)示出电路工作位置处的互锁部件和配对互锁部件的嵌合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各要素中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如图中所示地定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高度方向Z与铅垂方向一致,宽度方向Y与水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电连接器1。[电连接器1]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例如以能够更换的方式收纳在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气电路中使用的电气部件。电连接器1如图2所示,具备杠杆组件10和帽组件50。杠杆组件10以能够嵌合于帽组件50的方式形成。[杠杆组件10]杠杆组件10如图2(a)、图3所示,具备外壳体20、盖29、互锁部件30、以及杠杆40。外壳体20是第一壳体的一例。互锁部件30是第一互锁部件的一例。外壳体20通过对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进行注射成形而一体地形成。盖29、互锁部件30的壳体部31、杠杆40也与外壳体20同样。[外壳体20]外壳体20如图3所示,高度方向Z的两侧(图3的上下两侧)开口,在上下的开口23、24之间具备第一收纳室21。连接于电源电路的未图示的电气部件收纳于第一收纳室21。另外,在外壳体20的上表面侧安装有盖29,如图2(a)所示,上侧的开口23由盖29覆盖。如果杠杆组件10和帽组件50嵌合,那么第一收纳室21与设于帽组件50的后述的第二收纳室61重叠。从而,在杠杆组件10和帽组件50的嵌合状态下,电气部件收纳于在内外重叠的第一收纳室21和第二收纳室61。外壳体20如图6(a)所示,在宽度方向Y的两侧,分别在其内部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杠杆40侧体41A、41B的一对旋转轴25、25。在外壳体20的内侧,形成有容纳部26,容纳部26以能够沿高度方向Z移动的方式保持互锁部件30。容纳部26如图6(a)所示,面对外壳体20的沿长度方向X延伸的一个侧面20A。另外,容纳部26形成在一个侧面20A的端部附近。容纳部26的位置和旋转轴25的位置沿长度方向分开。在外壳体20的一个侧面20A,如图6(b)所示,在容纳部26的位置形成有沿高度方向Z延伸的切口26A。另外,在容纳部26的内部,如图6(b)所示,形成有将互锁部件30卡止的定位片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壳体,其收纳电气部件;/n第二壳体,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嵌合,与所述第一壳体一同收纳所述电气部件;/n杠杆,其将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连结;/n第一互锁部件,其被所述第一壳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n第二互锁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与所述第一互锁部件嵌合而使所述电气部件所连接的电气电路通电;/n第一凸轮机构,其通过第一方向的所述杠杆的动作执行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嵌合的第一动作,经过所述第一动作将所述杠杆的移动方向限制为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以及/n第二凸轮机构,其将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杠杆的动作转换为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方向的动作,执行使所述第一互锁部件嵌合于所述第二互锁部件的第二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6 JP 2018-120331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壳体,其收纳电气部件;
第二壳体,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嵌合,与所述第一壳体一同收纳所述电气部件;
杠杆,其将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连结;
第一互锁部件,其被所述第一壳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
第二互锁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与所述第一互锁部件嵌合而使所述电气部件所连接的电气电路通电;
第一凸轮机构,其通过第一方向的所述杠杆的动作执行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嵌合的第一动作,经过所述第一动作将所述杠杆的移动方向限制为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以及
第二凸轮机构,其将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杠杆的动作转换为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方向的动作,执行使所述第一互锁部件嵌合于所述第二互锁部件的第二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杠杆被所述第一壳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根友和幸松圣儿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