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68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减少嵌合时的配对端子的磨损,并且抑制接触件和配对端子的接触不良的电连接器。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接触件部件(80A、80B)收纳于第二壳体(70),通过相向的多个弹簧片(83、83、84、84)来夹配对端子(42)并与配对端子电连接。插拔辅助突起(28A、28B)在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沿嵌合方向相对移动时将弹簧片的间隔推开。相向的弹簧片分别具有朝内突出的接点部(83C、84C)。插拔辅助突起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平面上配置在与接点部偏移的位置。插拔辅助突起在嵌合方向上配置在与嵌合时的接点部的位置相比朝嵌合的起点侧偏移的位置。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用夹子状的接触件夹住平板状端子的构成的电连接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构成:为了抑制由与夹子状的接触件的接触引起的配对端子的损伤,在一个壳体设置接触避免部,接触避免部扩大夹子状的接触件的开口宽度。在专利文献1中,在配对端子的插入时,接触避免部进入夹子状的接触件之间以将接触件的开口宽度推大。由此,容许配对端子在不与接触件接触的情况下插入其间。而且,在连接器的嵌合过程中,通过移动壳体的移动来从接触件之间拉拔接触避免部。于是,插入了配对端子的接触件的开口宽度变窄,配对端子与接触件接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918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在连接器的嵌合时,夹子状的接触件相对于配对端子在没有滑动的情况下接触。因此,如果绝缘物质附着于配对端子,那么存在由于绝缘物质介于夹子状的接触件和配对端子之间而导致接触不良的风险。基于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减少嵌合时的配对端子的磨损,并且抑制接触件和配对端子的接触不良的电连接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具备:第一壳体;配对端子,其被第一壳体保持;第二壳体,其与第一壳体嵌合;接触件部件;以及插拔辅助突起。接触件部件收纳于第二壳体,通过相向的多个弹簧片来夹配对端子并与配对端子电连接。插拔辅助突起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嵌合方向相对移动时,将弹簧片的间隔推开。相向的弹簧片分别具有朝内突出的接点部。插拔辅助突起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平面上配置在与接点部偏移的位置。插拔辅助突起在嵌合方向上配置在与嵌合时的接点部的位置相比朝嵌合的起点侧偏移的位置。电连接器还可以以如果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接近,那么在插拔辅助突起将弹簧片的间隔推开之后,接点部与配对端子滑动并到达嵌合时的位置的方式构成。插拔辅助突起还可以与第一壳体一体地形成,如果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接近,那么插拔辅助突起插入相向的弹簧片之间。第一壳体还可以具有分隔壁,该分隔壁沿嵌合方向延长,在嵌合方向上与配对端子相比配置在第一壳体的插口侧。另外,插拔辅助突起可以形成在分隔壁的两面。接触件部件还可以具有多对弹簧片。另外,插拔辅助突起还可以与多对弹簧片中的各个对应地设置。接触件部件还可以具有第一弹簧片对、以及与第一弹簧片相比嵌合方向的长度短的第二弹簧片对。另外,第一弹簧片以及第二弹簧片还可以在嵌合方向的不同位置处支撑配对端子。第二弹簧片还可以与比第一弹簧片多的插拔辅助突起接触。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插拔辅助突起在嵌合方向上配置在与嵌合时的接点部的位置相比朝嵌合的起点侧偏移的位置。在嵌合时,在越过与嵌合时的接点部相比位于起点侧的插拔辅助突起之后,配对端子和接点部滑动。与配对端子和接点部从嵌合的起点侧开始滑动的构成相比,根据本专利技术,配对端子和接点部的滑动区间变短。因此,能够减轻在嵌合时因配对端子和接点部的接触引起的磨损。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嵌合时越过插拔辅助突起之后,在配对端子和接点部的滑动区间内,进行配对端子表面的擦拭。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接触件部件和配对端子的接触不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a)示出嵌合前的嵌合解除位置的状态,(b)示出嵌合后的嵌合位置的状态,(c)示出电路工作位置的状态;图2示出图1的电连接器,(a)是杠杆组件的立体图,(b)是帽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a)的杠杆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在图4中,(a)是外壳体的立体图,(b)是图4(a)的IVb-Ivb线截面图;在图5中,(a)是外壳体的平面图,(b)是图5(a)的Vb-Vb线截面图,(c)是图5(c)的Vc-Vc线截面图;图6是示出图2(b)的帽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在图7中,(a)是从下方看图6的一个夹子弹簧的立体图,(b)是图7(a)的侧面图,(c)是图7(b)的VIIc-VIIc线截面图;图8是图7(c)的支撑弹簧部分的放大图;在图9中,(a)是示出嵌合解除位置中的保险丝总线和夹子弹簧的卡合状态的截面立体图,(b)是示出与图9(a)相比使杠杆组件沿嵌合方向移动时的卡合状态的图;在图10中,(a)是示出与图9(b)相比使杠杆组件沿嵌合方向移动时的卡合状态的图,(b)是示出嵌合位置中的保险丝总线和夹子弹簧的卡合状态的截面立体图;在图11中,(a)是示出嵌合解除位置中的保险丝总线和夹子弹簧的卡合状态的截面侧视图,(b)是示出与图11(a)相比使杠杆组件沿嵌合方向移动时的卡合状态的图;在图12中,(a)是示出与图11(b)相比使杠杆组件沿嵌合方向移动时的卡合状态的图,(b)是示出嵌合位置中的保险丝总线和夹子弹簧的卡合状态的截面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各要素中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如图中所示地定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高度方向Z与铅垂方向一致,长度方向X以及宽度方向Y与水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电连接器1。[电连接器1]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例如以能够更换的方式收纳在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气电路中使用的保险丝部件。电连接器1如图2所示,具备杠杆组件10和帽组件60。杠杆组件10以能够嵌合于帽组件60的方式形成。杠杆组件10和帽组件60的嵌合如下地进行。首先,将杠杆组件10和帽组件60组装成图1(a)所示的嵌合前的状态。然后,将设于杠杆组件10的后述的杠杆50放倒至图1(b)所示的位置。由此,杠杆组件10和帽组件60的嵌合完成。反之,如果从图1(b)的位置将杠杆50立起至图1(a)的位置,那么杠杆组件10和帽组件60的嵌合解除。另外,如果使杠杆50从图1(b)所示的嵌合位置沿水平方向滑动,那么移动至图1(c)所示的电路工作位置。在嵌合位置处,未图示的互锁开关断开,电气电路被断路。另一方面,在电路工作位置处,互锁开关接通,从而电气电路变为通电状态。[杠杆组件10]杠杆组件10如图2(a)、图3所示,具备外壳体20、盖30、保险丝部件40、以及杠杆50。外壳体20是第一壳体的一例。外壳体20通过对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进行注射成形而一体地形成。盖30、杠杆50也与外壳体20同样。[外壳体20]外壳体20如图3所示,高度方向Z的两侧(图3的上下两侧)开口,在上下开口23、24之间具备第一收纳室21。连接于电气电路的保险丝部件40收纳于第一收纳室21。另外,在外壳体20的上表面侧安装有盖30,如图2(a)所示,上侧的开口23由盖30覆盖。在外壳体20中,高度方向Z的下侧的开口24为插口(間口)侧。如果杠杆组件10和帽组件60嵌合,那么第一收纳室21与设于帽组件60的后述的第二收纳室71重叠。从而,在杠杆组件10和帽组件60的嵌合状态下,保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壳体;/n配对端子,其被所述第一壳体保持;/n第二壳体,其与所述第一壳体嵌合;/n接触件部件,其收纳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相向的多个弹簧片来夹所述配对端子并与所述配对端子电连接;以及/n插拔辅助突起,其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嵌合的嵌合方向相对移动时,将所述弹簧片的间隔推开,/n相向的所述弹簧片分别具有朝内突出的接点部,/n所述插拔辅助突起在与所述嵌合方向交叉的平面上配置在与所述接点部偏移的位置,/n所述插拔辅助突起在所述嵌合方向上配置在与嵌合时的所述接点部的位置相比朝所述嵌合的起点侧偏移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6 JP 2018-120332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壳体;
配对端子,其被所述第一壳体保持;
第二壳体,其与所述第一壳体嵌合;
接触件部件,其收纳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相向的多个弹簧片来夹所述配对端子并与所述配对端子电连接;以及
插拔辅助突起,其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嵌合的嵌合方向相对移动时,将所述弹簧片的间隔推开,
相向的所述弹簧片分别具有朝内突出的接点部,
所述插拔辅助突起在与所述嵌合方向交叉的平面上配置在与所述接点部偏移的位置,
所述插拔辅助突起在所述嵌合方向上配置在与嵌合时的所述接点部的位置相比朝所述嵌合的起点侧偏移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如果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接近,那么在所述插拔辅助突起将所述弹簧片的间隔推开之后,所述接点部与所述配对端子滑动并到达所述嵌合时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根友和幸松圣儿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