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相敏专利>正文

一种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63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涉及家电移动照明品,它是针对现有移动照明品,电池消耗快,聚光能力差,水易渗入的缺点,而公开一种由透明灯罩、散热型灯座、推拉开关、前后灯泡、充电电池、充电器、瞬时限流器和脚板、脚架组成的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该筒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反复充电、瞬时限流起动、聚光能力强、亮度大、光束射程远、防水效果好、可显示障碍,便于提挎的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照明家电品,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提照明家电品。目前,以干电池为电源的手提照明家电品,市售种类很多,它们多为散件组合式(玻璃片、灯头壳、连接圈)灯头,单点按钮,壳体、尾盖组成,此类产品均采用非充电式电池作为电源,与灯泡组为简单的开关电路。应用后,常常感到灯头防水效果差,开关接触不良,电源能量消耗快,光束收聚力弱,射程近,亮度小,灯泡使用寿命短。本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反复充电,瞬时限流起动,灯泡使用寿命长,聚光能力强,亮度大,光束射程远,防水效果好,便于手提和障碍显示的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在包含有外壳,尾灯罩在内的电筒基础上,于其外壳前部设有透明灯罩,罩内设有聚光碗,罩外设有保护圈,穿过聚光碗和外壳顶壁中心孔处,设有散热型灯座,座内装有前灯泡,前灯泡负极与散热型灯座相连,此座与瞬时限流电路输出极e相联,前灯泡正极与电池组正极A相联;外壳底表设有左、右支座,左支座设有脚架,右支座设有脚板,脚板上设有供脚架支撑的梯条;外壳腹腔内设有电池盒,盒内装有充电电池;外壳上部形同把手,把手顶部设有盖,把手和盖的前部,互为对应处开有槽,槽内设有推拉开关,在把手腹腔内对应推拉开关处的底壁上,设有前、后灯泡负极片和公用固定负极,把手尾腔内设有尾灯泡和充电指示发光元件;外壳腹腔前上部设有瞬时限流器和充电器;外壳上表面和尾表面设有皮带卡座。与本技术相关的电路,包含有整流充电电路,充电指示电路,并联电池组电路,开关电路,瞬时限流电路,前灯电路和尾灯电路,其中市电Y-0,通过C1R1滤波后与整流元件D1-4输入端相联,该元件正极串接充电指示电路后与并联电池组电路正极相联;负极与并联电池组电路负极和开关电路公用固定负极相联,开关电路中的负极片B点与并联电池组电路正极间串接尾灯电路,负极片D点与并联电池组电路正极间串接瞬时限流电路,此电路与前灯电路相联,从而实现了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由于本技术的结构与电路特点,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可反复充电、减少更换电池次数,瞬时限流起动灯泡发光,延长灯泡使用寿命、聚光能力强,亮度大、光束射程远,防水效果好,可移动、静止使用,方便操作者作业,能发出障碍红光跳闪显示的优点,此外由于壳体等部件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所以具有重量轻、表面光洁、成本低,利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电气原理图。由图1、2可知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是由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组成,其中机械部分是外壳(3)前部设有透明灯罩(1),透明灯罩内设有聚光碗(15),透明灯罩外设有保护圈(2),穿过聚光碗和外壳顶壁中心孔处设有散热型灯座(14),座内装有前灯炮(13),前灯泡负极与散热型灯座相连;此座与瞬时限流电路输出极e相联,前灯泡正极与电池正极(A)相联,外壳(3)底表设有左、右支座(Z1、Z2),左支座(Z1)设有脚架(12),右支座(Z2)设有脚板(11),脚板上设有供脚架(12)支掌的梯条(L);外壳(3)腹腔内设有电池盒(9),盒内装有充电电池(10);外壳(3)上部形同把手(6),把手(6)顶部设有盖(5),把手(6)和盖(5)的前部互为对应处开有槽(K),槽(K)内设有推拉开关(4),在把手(6)腹腔内对应推拉开关(4)处的底壁上,设有前、后灯泡负极片(D、B)和公用固定负极(c),把手(6)尾腔内设有尾灯泡(7)和充电指标发光元件(H),尾腔外设有尾灯罩(8);外壳(3)腹腔前上部设有瞬时限流器(17)和充电器(16)。电气部分包含有整流充电电路①,充电指示电路②,并联电池组电路③,开关电路⑤,瞬时限流电路⑥,前灯电路⑦和尾灯电路④,其中市电Y-0通过C1、R1滤波后与整流元件D1-4输入端相联,该元件正极串接充电指示电路②后与并联电池组电路③正极相联,负极与并联电池组电路负极和开关电路公用固定负极(c)相联;开关电路⑤中的负极片(B)点与并联电池组电路③正极间串接尾灯电路④;负极片(D)点与并联电池组正极间串接瞬时限流电路⑥此电路e点与前灯电路⑦相联。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外壳(3),尾灯罩(8)的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其特征在于外壳前部,设有透明灯罩(1),透明灯罩内设有聚光碗(15),透明灯罩外设有保护圈(2),穿过聚光碗和外壳顶壁中心孔处设有散热型灯座(14),座内装有前灯炮(13),前灯泡负极与散热型灯座相连;此座与瞬时限流电路输出极e相联,前灯泡正极与电池正极(A)相联,外壳(3)底表设有左、右支座(Z1、Z2),左支座(Z1)设有脚架(12),右支座(Z2)设有脚板(11),脚板上设有供脚架支掌的梯条(L);外壳(3)腹腔内设有电池盒(9),盒内装有充电电池(10),外壳(3)上部形同把手(6),把手(6)顶部设有盖(5),把手(6)和盖(5)的前部互为对应处开有槽(K),槽(K)内设有推拉开关(4),在把手(6)腹腔内对应推拉开关(4)处的底壁上,设有前、后灯泡负极片(D、B)和公用固定负极(c),把手(6)尾腔内设有尾灯泡(7)和充电指标发光元件(H),外壳(3)腹腔前上部设有瞬时限流器(17)和充电器(16),外壳(3)上表面和尾表面设有皮带卡座(Z3、Z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其特征在于其电路是由整流充电电路①,充电指示电路②,并联电池组电路③,尾灯电路④,开关电路⑤,瞬时限流电路⑥和前灯电路⑦组成,其中市电Y-0通过C1、R1滤波后与整流元件D1-4输入端相联,该元件正极(A)串接充电指示电路②后与并联电池组电路③正极相联;负极与并联电池组电路负极和开关电路⑤公用固定负极(c)相联;开关电路中的(B)负极片与并联电池组电路③正极间串接尾灯电路④;(D)负极片与并联电池组正极间串接瞬时限流电路⑥此电路与前灯电路⑦相联。专利摘要一种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涉及家电移动照明品,它是针对现有移动照明品,电池消耗快,聚光能力差,水易渗入的缺点,而公开一种由透明灯罩、散热型灯座、推拉开关、前后灯泡、充电电池、充电器、瞬时限流器和脚板、脚架组成的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该筒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反复充电、瞬时限流起动、聚光能力强、亮度大、光束射程远、防水效果好、可显示障碍,便于提挎的优点。文档编号F21L4/00GK2459525SQ0021271公开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李相敏 申请人:李相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外壳(3),尾灯罩(8)的手提聚光充电式电筒,其特征在于:外壳前部,设有透明灯罩(1),透明灯罩内设有聚光碗(15),透明灯罩外设有保护圈(2),穿过聚光碗和外壳顶壁中心孔处设有散热型灯座(14),座内装有前灯炮(13),前灯泡负极与散热型灯座相连;此座与瞬时限流电路输出极e相联,前灯泡正极与电池正极(A)相联,外壳(3)底表设有左、右支座(Z↓[1]、Z↓[2]),左支座(Z↓[1])设有脚架(12),右支座(Z↓[2])设有脚板(11),脚板上设有供脚架支撑的梯条(L);外壳(3)腹腔内设有电池盒(9),盒内装有充电电池(10),外壳(3)上部形同把手(6),把手(6)顶部设有盖(5),把手(6)和盖(5)的前部互为对应处开有槽(K),槽(K)内设有推拉开关(4),在把手(6)腹腔内对应推拉开关(4)处的底壁上,设有前、后灯泡负极片(D、B)和公用固定负极(c),把手(6)尾腔内设有尾灯泡(7)和充电指标发光元件(H),外壳(3)腹腔前上部设有瞬时限流器(17)和充电器(16),外壳(3)上表面和尾表面设有皮带卡座(Z↓[3]、Z↓[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敏
申请(专利权)人:李相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