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动车墙体集成布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2238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车墙体集成布线装置,解决了动车墙体布线安装缺乏一种能够快速安装模块化线槽、线束的问题,包括推车,推车的下部设置有万向轮和支撑架杆,推车上部固定有垂直设置的升降支架,升降支架顶部连接有箱型主体,箱型主体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一个表面为满布螺栓孔的面板,面板上连接有多个能够调节位置的连接块,连接块中部垂直固定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端部设置有线槽固定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模块化设计后的线槽和线束实现车下布线,进一步进行整体上车安装,大幅提高动车墙体集成布线的速度;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电动推杆,同步性好,一经安装无需进行经常性维护,性价比极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An integrated wiring device for power ca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墙体集成布线装置
本技术属于动车设备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动车墙体集成布线装置。
技术介绍
动车引进消化吸收天花板线槽的模块化布线工艺已经成熟,但通常是先安装线槽再进行车内布线,布线速度较慢,布线难度大。随着标准化工位建设的推动,布线严重制约着节拍化的实现。模块化设计能够将线槽和线束实现车下布线后的整体上车,此创新改变了原有的布线工艺及工艺流程,将车上布线安装时间大大缩短。可见,设计一种能够将整合成整体的线槽、线束进行快速安装的装置就显得极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动车墙体布线安装缺乏一种能够快速安装模块化线槽和线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动车墙体集成布线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动车墙体集成布线装置,包括推车,推车的下部设置有万向轮和支撑架杆,推车上部固定有垂直设置的升降支架,升降支架顶部连接有箱型主体,箱型主体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一个表面为满布螺栓孔的面板,面板上连接有多个能够调节位置的连接块,连接块中部垂直固定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端部设置有线槽固定卡。升降支架为电动升降支架或液压升降支架均可。进一步的,连接块呈方形,连接块的中部设置有电动推杆连接孔,电动推杆连接孔的四周对称设置有长孔,长孔用于连接块与满布螺栓孔的箱型主体固定连接时的位置微调。升降支架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箱型主体的安装板,安装板与箱型主体的固定方式为螺栓固定。线槽固定卡为开口向外设置的U型结构,线槽固定卡的U型口内部直线距离大于线槽宽度的取值范围为2~3毫米。其中2~3毫米的间距有助于提高线槽固定卡在固定线槽安装过程中的点位精度,提高安装质量。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特定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能够通过常规工艺和零配件的组合实现,使得模块化设计后的线槽和线束实现车下布线,进一步实现整体上车安装,大幅提高了动车墙体集成布线的速率;同时本技术采用电动推杆,同步性好,一经安装无需进行经常性维护,性价比极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箱型主体的下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电动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箱型主体的其中一种结构形式示意图。图中:1-推车,2-箱型主体,3-电动推杆,4-连接块,5-线槽,6-线槽固定卡,7-升降支架,8-支撑架杆,9-电动推杆连接孔,10-长孔,11-万向轮,12-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一种动车墙体集成布线装置,包括推车1,推车1的下部设置有万向轮11和支撑架杆8,推车1上部固定有垂直设置的升降支架7,升降支架7顶部连接有箱型主体2,箱型主体2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一个表面为满布螺栓孔的面板,面板上连接有多个能够调节位置的连接块4,连接块4中部垂直固定有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的端部设置有线槽固定卡6。升降支架7为电动升降支架或液压升降支架均可。连接块4呈方形,连接块4的中部设置有电动推杆连接孔9,电动推杆连接孔9的四周对称设置有长孔10。升降支架7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箱型主体2的安装板12,安装板12与箱型主体2的固定方式为螺栓固定。线槽固定卡6为开口向外设置的U型结构,线槽固定卡6的U型口内部直线距离大于线槽5宽度的取值范围为2~3毫米。本技术中,箱型主体2通过螺栓连接与设置在升降支架7顶部的安装板12固定,同时也可借助其他结构实现,例如图5所示特殊形态的箱型主体2,箱型主体2的结构形式与安装板12的连接为凸凹结构配合形式下的卡紧连接。进一步的,支撑架杆8共四根且对称设置在万向轮的中部,在推车移动过程中,支撑架杆8处于离地状态;在布线过程中,支撑架杆8处于与地面接触状态,用于固定支撑推车1并起到定位作用。支撑架杆8可采用螺纹杆旋拧结构,可采用电动推杆结构,也可采用液压推杆结构,上述三种实现方式均为常规技术。其中,电动推杆3的动力部分设置在箱型主体2内,电动推杆3采用相同型号并做同步化处理;此外,电动推杆3具体位置的选取根据动车墙体所布设的线槽进行设定。连接块4用于实现电动推杆3的具体位置,箱型主体2与连接块4固定的表面上满布有螺栓孔,螺栓孔用于与连接块4的长孔10进行配合并用于实现位置的灵活调节。本技术装置的利用,能够实现在动车下完成布线,线路位置需与动车墙体位置一一对应。为了加快实现动车墙体布线的速率,本技术箱型主体2的长向尽量选择大尺寸;同时由于箱型主体2的尺寸范围远大于动车车门尺寸,故在安装时,需从动车的顶部空调口将布线完成的本技术整体吊装至动车车厢内,进行最终动车墙体的布线安装。在动车车厢外侧进行初步线路布设前,需控制电动推杆3到达预设位置后再进行布线的预敷设;由于考虑到空调口宽度较窄,在进行吊装至动车车厢时,需控制电动推杆3进行回缩,满足进入条件后进行吊入备用。本技术吊装至动车车厢后,利用人工推移至待工作区域后,控制支撑架杆8与地面接触受力进而达到固定本技术的目的。进一步的,操作电动推杆3向动车墙体一侧伸出,直至在线槽固定卡6的作用下将线槽5卡紧固定在动车墙体上完成定位;进一步的,利用工具实现对完成定位后线槽5的最终固定。由于本技术在动车车厢内不方便掉头,为实现两边墙体的集成布线安装,可在完成在一侧墙体集成布线安装后将本技术从空调口吊出,转换位置并确认电动推杆3的安装点位后,再次吊入车厢内进行另一侧墙体的工作。作为优选,可在箱型主体2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电动推杆3,以便于安装速率的提升。此种技术方案,均视为本技术所涉及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墙体集成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1),推车(1)的下部设置有万向轮(11)和支撑架杆(8),推车(1)上部固定有垂直设置的升降支架(7),升降支架(7)顶部连接有箱型主体(2),箱型主体(2)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一个表面为满布螺栓孔的面板,面板上连接有多个能够调节位置的连接块(4),连接块(4)中部垂直固定有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的端部设置有线槽固定卡(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墙体集成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1),推车(1)的下部设置有万向轮(11)和支撑架杆(8),推车(1)上部固定有垂直设置的升降支架(7),升降支架(7)顶部连接有箱型主体(2),箱型主体(2)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一个表面为满布螺栓孔的面板,面板上连接有多个能够调节位置的连接块(4),连接块(4)中部垂直固定有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的端部设置有线槽固定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墙体集成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支架(7)为电动升降支架或液压升降支架均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倩孟宏君刘振国范秋霞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