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絮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301782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熔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絮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絮片包括熔喷纤维层,所述熔喷纤维层包括熔喷纤维和短纤维;所述熔喷纤维的直径为200‑2000纳米,且具有所述直径范围内的熔喷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80%;其具有优异的回弹率和孔隙率,其过滤效果、绝热性、阻燃性、吸油性和吸音效果比普通的熔喷纤维制备得到的絮片提高10‑60%,且所述复合絮片具有无毒无害等优势。

A composite floc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絮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熔喷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絮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熔喷纤维是通过将熔融的聚合物从纺丝模头中挤出成为熔体细流,同时在高温高速热气流挟持下,被牵伸拉细而形成。熔喷法产生的熔喷纤维,可以收集在移动带或者滚筒上,并在冷却过程中彼此粘合,从而形成熔喷法非织造网。当一部分纤维表面由熔融温度比该纤维的其它部分材料的熔融温度低的材料组成时,这种纤维-纤维粘合方法就更有效。熔融温度低的材料增加了纤维之间的粘合,从而改进片材的整体性,而熔融温度较高的材料保持纤维不受影响。这种熔喷纤维的粘合材料可以用于更有效地将该熔喷纤维形成的非织造网粘合到其它纤维层上,例如其它熔喷网或纺粘网,进而制备得到絮片产品。熔喷纤维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吸音性、绝热性和吸油性,且其制品具有环保无毒,回收利用率高等优势,广泛用于空气、液体过滤材料、隔离材料、吸纳材料、口罩材料、保暖材料及擦拭布等领域。采用现有工艺,利用普通的熔喷纤维(直径一般在3-10微米)制备得到的絮片的弹性(回弹率和孔隙率)低、保温性能差、吸音效果差、阻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絮片,所述复合絮片包括熔喷纤维层,所述熔喷纤维层包括熔喷纤维和短纤维;所述熔喷纤维的直径为200-2000纳米,且具有所述直径范围内的熔喷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8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絮片,所述复合絮片包括熔喷纤维层,所述熔喷纤维层包括熔喷纤维和短纤维;所述熔喷纤维的直径为200-2000纳米,且具有所述直径范围内的熔喷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絮片,其中,所述熔喷纤维的直径为300-1800纳米,且在所述直径范围内的熔喷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85%。
优选地,所述熔喷纤维的直径为400-1500纳米,且在所述直径范围内的熔喷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88%。
优选地,所述熔喷纤维的直径为450-1000纳米,且在所述直径范围内的熔喷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90%。
优选地,所述熔喷纤维的直径为500-900纳米,且在所述直径范围内的熔喷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92%。
优选地,所述熔喷纤维层中熔喷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5-20%;短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80%。优选地,所述熔喷纤维层中熔喷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0-40%;短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60%。
优选地,所述短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0-100微米;所述短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100毫米。
优选地,所述熔喷纤维的材质为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为均聚物或共聚物,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及其共聚物,聚乙烯及其共聚物,聚酯及其共聚物,聚酰胺及其共聚物,聚甲醛及其共聚物,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共聚物。所述熔喷纤维根据ISO1133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至少为30g/10min。
优选地,所述短纤维的材质为人造无机纤维,如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等;人造有机纤维,如聚酯短纤、尼龙短纤等;天然纤维,如纤维素纤维,竹纤维等;动物羽毛等,如羽绒,鸭绒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絮片,其中,所述复合絮片还包括位于熔喷纤维层至少一侧表面的无纺布层。
优选地,所述复合絮片具有三维立体多孔网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复合絮片中熔喷纤维和短纤维互相缠绕,交错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复合絮片的截面具有∑形状。
优选地,所述复合絮片包括熔喷纤维层和位于熔喷纤维层两侧表面的无纺布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絮片,其中,所述熔喷纤维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熔融状态下的聚合物送入熔喷装置,纺丝,制备得到所述熔喷纤维;
所述熔喷装置包括衣架形纺丝模头、纺丝组件、气刀和用于均匀分配流体的装置;
所述纺丝组件包括分配板和喷丝板;所述喷丝板形成喷丝孔,用于熔体喷出;所述喷丝板、分配板和气刀形成牵伸热气流通道,用于热气流流通;所述气刀和喷丝板形成气隙狭缝,用于加速热气流并喷出;
所述衣架形纺丝模头底部的平衡腔与纺丝组件中喷丝板形成的喷丝孔连通,所述用于均匀分配流体的装置的出口端与纺丝组件中分配板、喷丝板和气刀形成的牵伸热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牵伸热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气隙狭缝连通,所述牵伸热气流通道和气隙狭缝将来自用于均匀分配流体的装置的气流高速喷出,所述气隙狭缝设置在喷丝孔一侧且与喷丝孔共用同一出口。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絮片包括熔喷纤维层,所述熔喷纤维层包括熔喷纤维和短纤维;所述熔喷纤维的平均直径为200-2000纳米,且具有所述直径范围内的熔喷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80%;所述方法是基于熔喷装置;所述熔喷装置包括衣架形纺丝模头、纺丝组件、气刀和用于均匀分配流体的装置;
所述纺丝组件包括分配板和喷丝板;所述喷丝板形成喷丝孔,用于熔体喷出;所述喷丝板、分配板和气刀形成牵伸热气流通道,用于热气流流通;所述气刀和喷丝板形成气隙狭缝,用于加速热气流并喷出;
所述衣架形纺丝模头底部的平衡腔与纺丝组件中喷丝板形成的喷丝孔连通,所述用于均匀分配流体的装置的出口端与纺丝组件中分配板、喷丝板和气刀形成的牵伸热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牵伸热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气隙狭缝连通,所述牵伸热气流通道和气隙狭缝将来自用于均匀分配流体的装置的气流高速喷出,所述气隙狭缝设置在喷丝孔一侧且与喷丝孔共用同一出口;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熔融状态下的聚合物送入熔喷装置,纺丝,制备得到所述熔喷纤维;
S2)将所述熔喷纤维与短纤维混合,制备得到复合絮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用于均匀分配流体的装置包括均分构件和稳压平衡构件;所述均分构件包括第一歧管和第一狭缝形流道;所述稳压平衡构件包括外管道、第二狭缝形流道和第二稳压腔;
所述第一歧管沿径向方向与第一狭缝形流道连通;所述均分构件置于外管道内;
所述外管道沿径向方向与第二狭缝形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一歧管与第一狭缝形流道的连通处的对侧靠近第二狭缝形流道与外管道的连通处;
所述第一歧管沿轴向方向一端存在开口,另一端为密封结构;所述外管道沿轴向方向两端为密封结构;所述均分构件外表面和外管道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第一稳压腔,所述第一稳压腔用于实现流体的第一次稳压处理;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慕毅刘玉军王钧效李化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钧毅微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