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水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1758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热水循环装置,包括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和冷却水循环供应系统,所述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包括热水储存机构、热水循环用水泵和能够制取85~150℃热水的第一热泵;所述冷却水循环供应系统包括冷却水储存机构、冷却水循环用水泵和能够制取45~65℃热水的第二热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将冷却水中的热量向热水中传递的方法获得温度较高的热水和温度较低的冷水,利用较少的能量消耗制备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热水和冷水,同时实现热水和冷水独立循环使用。

Cold and hot water circu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热水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热水循环供应
具体地说是一种冷热水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在的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热水供热和冷却水进行降温,对于短时间内需热水供热或冷却水降温的,可以单独采用制热装置制备热水或采用制冷装置制备温度低于常温的冷水来降温,对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不大,但对于长时间需要热水供热或冷却水降温的,单独采用制热装置制备热水或采用制冷装置制备温度低于常温的冷水来降温,则会企业生产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而现有的冷热水循环装置,多是采用单独的制热装置制备热水和制冷装置制备温度低于常温的冷水,甚至将常温水来用作冷却水,不仅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损耗,还会消耗大量的冷却水。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冷热水循环装置,利用将冷却水中的热量向热水中传递的方法获得温度较高的热水和温度较低的冷水,利用较少的能量消耗制备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热水和冷水,同时实现热水和冷水独立循环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冷热水循环装置,包括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和冷却水循环供应系统,所述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包括热水储存机构、热水循环用水泵和能够制取85~150℃热水的第一热泵;所述冷却水循环供应系统包括冷却水储存机构、冷却水循环用水泵和能够制取45~65℃热水的第二热泵;所述热水储存机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泵制热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热泵制热部出水端与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热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热水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循环用水泵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循环用水泵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储存机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水储存机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热泵制冷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热泵制冷部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冷却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冷却水出水端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用水泵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用水泵出水端与所述冷却水储存机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热泵制冷部出水端与内循环用储水机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内循环用储水机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热泵制热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热泵制热部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泵制冷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热泵制热部热水出水端通过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输水管以及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与所述热水循环用水泵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第三分管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热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热水出水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第三分管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热泵制热部冷却水出水端通过第三三通阀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输水管以及第四三通阀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用水泵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三三通阀第三分管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冷却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冷却水出水端与所述第四三通阀第三分管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热水进水端上和热水出水端上分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热水出水端上安装有流速仪,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流速仪分别与数字显示器通信连接。上述冷热水循环装置,所述第二热泵制热部出水端通过内循环用水泵与所述第一热泵制冷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上述冷热水循环装置,位于所述内循环用储水机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热泵制热部进水端之间的输水管通过混流构件与所述第二热泵制热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混流构件包括连接管和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且与所述连接管内壁连接。上述冷热水循环装置,所述扰流结构包括安装轴和扰流片,在所述安装轴同一周向上,所述安装轴外壁上设有大于等于2个所述扰流片,所述扰流片在所述安装轴外壁上的分布满足所述安装轴通过所述扰流片与所述连接管内壁连接且所述安装轴与所述连接管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上述冷热水循环装置,在所述安装轴轴向上,所述安装轴外壁上设有大于或等于2个所述扰流片。上述冷热水循环装置,所述扰流片上设有导流孔。上述冷热水循环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热泵制热部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泵制冷部进水端之间的输水管通过混流构件与所述第一热泵制冷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混流构件包括连接管和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且与所述连接管内壁连接。上述冷热水循环装置,所述扰流结构包括安装轴和扰流片,在所述安装轴同一周向上,所述安装轴外壁上设有1个所述扰流片,在所述安装轴轴向上,所述安装轴外壁上设有大于或等于3个所述扰流片,且所述扰流片在所述安装轴外壁上的分布满足所述安装轴通过所述扰流片与所述连接管内壁连接且所述安装轴与所述连接管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上述冷热水循环装置,所述扰流片上设有导流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技术利用二级热泵结构(第一热泵和第二热泵联用)将常温水分成两种不同温度的水,热水用于供热,冷水用于降温,相对于常规制热装置或制冷装置而言,本技术利用二级热泵结构同时制备热水和冷水可以节省60%左右的电能。2.本技术采用混流构件使得输入第一热泵制冷部内的水流体和输入第二热泵制热部内的水流体均为表层流体和内部流体发生交换流动的流体,从而有利于将冷水中更多的热量传递给热水,提高二级热泵结构的热传递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冷热水循环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冷热水循环装置的混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冷热水循环装置的扰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冷热水循环装置的扰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热水储存机构;2-热水循环用水泵;3-第一热泵;4-第一三通阀;5-第二三通阀;6-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7-冷却水储存机构;8-冷却水循环用水泵;9-第二热泵;10-第三三通阀;11-第四三通阀;12-内循环用水泵;13-内循环用储水机构;14-温度传感器;15-流速仪;16-混流构件,16-1-连接管,16-2-安装轴,16-3-扰流片,16-4-导流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冷热水循环装置,包括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和冷却水循环供应系统。其中,所述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包括热水储存机构1、热水循环用水泵2和能够制取85~150℃热水的第一热泵3;所述冷却水循环供应系统包括冷却水储存机构7、冷却水循环用水泵8和能够制取45~65℃热水的第二热泵9;所述热水储存机构1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泵3制热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热泵3制热部出水端与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循环用水泵2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循环用水泵2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储存机构1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水储存机构7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热泵9制冷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热泵9制冷部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冷却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冷却水出水端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冷热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和冷却水循环供应系统,所述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包括热水储存机构(1)、热水循环用水泵(2)和能够制取85~150℃热水的第一热泵(3);所述冷却水循环供应系统包括冷却水储存机构(7)、冷却水循环用水泵(8)和能够制取45~65℃热水的第二热泵(9);所述热水储存机构(1)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泵(3)制热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热泵(3)制热部出水端与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循环用水泵(2)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循环用水泵(2)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储存机构(1)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水储存机构(7)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热泵(9)制冷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热泵(9)制冷部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冷却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冷却水出水端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用水泵(8)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用水泵(8)出水端与所述冷却水储存机构(7)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热泵(3)制冷部出水端与内循环用储水机构(13)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内循环用储水机构(13)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热泵(9)制热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热泵(9)制热部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泵(3)制冷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热泵(3)制热部热水出水端通过第一三通阀(4)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输水管以及第二单通阀(5)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与所述热水循环用水泵(2)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4)第三分管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单通阀(5)第三分管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热泵(9)制热部冷却水出水端通过第三三通阀(10)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输水管以及第四三通阀(11)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用水泵(8)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三三通阀(10)第三分管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冷却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冷却水出水端与所述第四三通阀(11)第三分管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进水端上和热水出水端上分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出水端上安装有流速仪(15),所述温度传感器(14)和所述流速仪(15)分别与数字显示器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冷热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和冷却水循环供应系统,所述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包括热水储存机构(1)、热水循环用水泵(2)和能够制取85~150℃热水的第一热泵(3);所述冷却水循环供应系统包括冷却水储存机构(7)、冷却水循环用水泵(8)和能够制取45~65℃热水的第二热泵(9);所述热水储存机构(1)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泵(3)制热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热泵(3)制热部出水端与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循环用水泵(2)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循环用水泵(2)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储存机构(1)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水储存机构(7)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热泵(9)制冷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热泵(9)制冷部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冷却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冷却水出水端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用水泵(8)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用水泵(8)出水端与所述冷却水储存机构(7)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热泵(3)制冷部出水端与内循环用储水机构(13)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内循环用储水机构(13)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热泵(9)制热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热泵(9)制热部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泵(3)制冷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热泵(3)制热部热水出水端通过第一三通阀(4)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输水管以及第二单通阀(5)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与所述热水循环用水泵(2)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4)第三分管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单通阀(5)第三分管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热泵(9)制热部冷却水出水端通过第三三通阀(10)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输水管以及第四三通阀(11)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用水泵(8)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三三通阀(10)第三分管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冷却水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冷却水出水端与所述第四三通阀(11)第三分管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进水端上和热水出水端上分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所述热水/冷却水消耗设备(6)热水出水端上安装有流速仪(15),所述温度传感器(14)和所述流速仪(15)分别与数字显示器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泵(9)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绍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久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