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贴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02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贴合机构,包括工作支架、放卷装置、导向装置、喷淋装置、钢结构传送装置;放卷装置包括支撑部、旋转架,支撑部包括底部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上方的中心轴,第一凸台固定设于工作支架上,中心轴固定设于第一凸台上;旋转架包括多组横杆、以及每根横杆中部上方固定设置的竖杆,中心轴贯穿旋转架的中心孔;导向装置包括多组导向辊,多组导向辊沿着钢结构传送装置的边缘方向布置,导向装置侧钢结构传送装置边缘的上方设有喷淋头,喷淋头固定安装在支座上,支座固定设置在工作支架上方,喷淋头与喷淋管相连,喷淋管与水泵相连,喷淋头用于喷淋海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填塞海绵条的效率高,贴合度好,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贴合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绵贴合机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在运输中,难免会由于震动、晃动,造成磕碰。而地铁、桥梁等工程中要使用的钢结构要求都很高,因此,对于大工程中要求高的钢结构,都需要进行海绵填塞。传统的钢结构的填塞,是通过人工进行的,比如在槽钢、H型钢等钢结构的凹槽内,由人工进行海绵条的填塞,费时费力。尤其是对于长度较长的,或者异形的钢结构,比如带有弧度的钢结构,这样的填塞就更加的浪费时间和精力,填塞成本非常高,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提高在钢结构中填塞海绵条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可靠性,是本专利技术的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海绵贴合机构,能够快速的将海绵条填入到钢结构中,贴合度好,效率高,可靠性高,成本低。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海绵贴合机构,包括工作支架、放卷装置、导向装置、喷淋装置、钢结构传送装置;放卷装置包括支撑部、旋转架,支撑部包括底部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上方的中心轴5,第一凸台固定设于工作支架上,中心轴固定设于第一凸台上;旋转架包括多组横杆、以及每根横杆中部上方固定设置的竖杆,中心轴贯穿旋转架的中心孔;导向装置包括多组导向辊,多组导向辊沿着钢结构传送装置的边缘方向布置,导向装置侧钢结构传送装置边缘的上方设有喷淋头,喷淋头固定安装在支座上,支座固定设置在工作支架上方,喷淋头与喷淋管相连,喷淋管与水泵相连,喷淋头用于喷淋海绵。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辊组、第二导向辊组、第三导向辊;第一导向辊组设于靠近放卷装置侧,第三导向辊、第二导向辊组从钢结构传送装置的入料侧沿着钢结构传送装置输送方向端设置;第一导向辊组包括一号辊、二号辊,一号辊、二号辊错开相对设置;第二导向辊组包括三号辊、四号辊,三号辊、四号辊错开相对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三导向辊、四号辊均为工字型。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喷淋头设于第三导向辊与三号辊之间,喷淋头设于靠近三号辊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钢结构传送装置为辊道传输装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钢结构传送装置的传送路径与被传送的钢结构的形状一致,辊道呈弧形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贴合机构,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1、旋转架的竖杆外侧能够绕多圈海绵卷,转动方便;2、在旋转架放卷时,随着钢结构传送装置带动槽钢等钢结构运行,贴着导向装置与槽钢等钢结构的海绵卷,在槽钢等钢结构带动下向钢结构传送装置输送的方向运行,通过导向装置3的转动,对海绵条张力、挤压,使得海绵条与槽钢等钢结构贴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与人工塞海绵条相比,省时省力效率高;3、喷淋头的设置,用于湿润海绵卷,提高海绵条与槽钢等钢结构的贴合度;4、第一导向辊组中的一号辊、二号辊,起到了导向的作用,第三导向辊起到了张拉的作用,一号辊、二号辊、第三导向辊的共同作用,使得输送的海绵条更平整;便于与槽钢等钢结构进行贴合;5、第三导向辊、四号辊均为工字型,能够防止海绵条向上移动,起到了限位的作用;6、喷淋头靠近三号辊,即靠近海绵条与槽钢等钢结构的开始贴合处,保证了海绵条的湿度;7、辊道传输装置作为钢结构传送装置,便于输送槽钢等钢结构,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8、钢结构传送装置的传送路径与被传送的钢结构的形状一致,便于输送和海绵条的贴合。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三导向辊、四号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工作支架;2-放卷装置;3-导向装置;4-喷淋装置;5-中心轴;6-旋转架;7-横杆;8-竖杆;9-钢结构传送装置;10-喷淋头;11-喷淋管;12-支座;13-第一导向辊组;14-第二导向辊组;15-第三导向辊;16-一号辊;17-二号辊;18-三号辊;19-四号辊;20-第一凸台。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如图1,一种海绵贴合机构,包括工作支架1、放卷装置2、导向装置3、喷淋装置4、钢结构传送装置9;放卷装置2包括支撑部、旋转架6,支撑部包括底部的第一凸台20、第一凸台20上方的中心轴5,第一凸台20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固定设于工作支架1上,中心轴5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固定设于第一凸台20上;旋转架6包括多组横杆7、以及每根横杆7中部上方通过焊接固定设置的竖杆8,横杆7为四组,四组横杆7通过焊接交叉相连,中心轴5贯穿旋转架6的中心孔:即多组横杆7交接处的中心位置,旋转架6能够围绕中心轴5转动,便于旋转架6上的海绵放卷;导向装置3包括多组导向辊,多组导向辊沿着钢结构传送装置9的边缘方向布置,导向装置3侧钢结构传送装置9边缘的上方设有喷淋头10,喷淋头10固定安装在支座12上,如图2,支座12为L型,支座12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工作支架1上方,喷淋头10与喷淋管11相连,喷淋管11与水泵相连,喷淋头10用于喷淋海绵。基于上述实施例,使用时,海绵卷绕在横杆7上竖杆8外圈,海绵卷的贴着导向装置3向钢结构传送装置9移动方向输送,通过最靠近钢结构传送装置9边缘的导向装置3中的最后一组导向辊与运行的钢结构挤压和移动,实现海绵卷与槽钢等钢结构的贴合,在海绵胶塞入到槽钢等钢结构之间,喷淋头10起到了湿润海绵卷的作用,能使得海绵卷更服帖,贴合度更好。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导向装置3包括第一导向辊组13、第二导向辊组14、第三导向辊15;第一导向辊组13设于靠近放卷装置2侧,第三导向辊15、第二导向辊组14从钢结构传送装置9的入料侧沿着钢结构传送装置9输送方向端设置;第一导向辊组13包括一号辊16、二号辊17,一号辊16、二号辊17错开相对设置;第二导向辊组14包括三号辊18、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贴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支架(1)、放卷装置(2)、导向装置(3)、喷淋装置(4)、钢结构传送装置(9);/n所述放卷装置(2)包括支撑部、旋转架(6),所述支撑部包括底部的第一凸台(20)、第一凸台(20)上方的中心轴(5),所述第一凸台(20)固定设于工作支架(1)上,所述中心轴(5)固定设于第一凸台(20)上;所述旋转架(6)包括多组横杆(7)、以及每根横杆(7)中部上方固定设置的竖杆(8),所述中心轴(5)贯穿旋转架(6)的中心孔;/n所述导向装置(3)包括多组导向辊,多组所述导向辊沿着钢结构传送装置(9)的边缘方向布置,所述导向装置(3)侧钢结构传送装置(9)边缘的上方设有喷淋头(10),所述喷淋头(10)固定安装在支座(12)上,所述支座(12)固定设置在工作支架(1)上方,所述喷淋头(10)与喷淋管(11)相连,所述喷淋管(11)与水泵相连,所述喷淋头(10)用于喷淋海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贴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支架(1)、放卷装置(2)、导向装置(3)、喷淋装置(4)、钢结构传送装置(9);
所述放卷装置(2)包括支撑部、旋转架(6),所述支撑部包括底部的第一凸台(20)、第一凸台(20)上方的中心轴(5),所述第一凸台(20)固定设于工作支架(1)上,所述中心轴(5)固定设于第一凸台(20)上;所述旋转架(6)包括多组横杆(7)、以及每根横杆(7)中部上方固定设置的竖杆(8),所述中心轴(5)贯穿旋转架(6)的中心孔;
所述导向装置(3)包括多组导向辊,多组所述导向辊沿着钢结构传送装置(9)的边缘方向布置,所述导向装置(3)侧钢结构传送装置(9)边缘的上方设有喷淋头(10),所述喷淋头(10)固定安装在支座(12)上,所述支座(12)固定设置在工作支架(1)上方,所述喷淋头(10)与喷淋管(11)相连,所述喷淋管(11)与水泵相连,所述喷淋头(10)用于喷淋海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贴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装置(3)包括第一导向辊组(13)、第二导向辊组(14)、第三导向辊(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启宏陈齐嵘施海姜伟亮张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睿中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