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行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95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行李架,包括车顶,所述车顶的顶端前后两侧分别螺钉连接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后侧和第二横杆的前侧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插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焊接有第一矩形板,所述第一矩形板的顶端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二矩形板,所述第二矩形板的顶端焊接有架体,所述第一横杆的后侧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腔左右两侧中心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前侧插接有第二滑块。该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行李架,可减少安装和拆卸行李架所需要的时间,给安装人员带来便利,减轻了安装人员的体力消耗。

A new energy vehicle luggage rack for easy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行李架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部件
,具体为一种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行李架。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车顶行李架除了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外,它可以能放行李厢放不下的东西,比如体积大的行李、自行车、折叠床等等,只要车主将货物固定到位,特别是在货物上加装上行李绳网的话,它可以承载比你预料的更多的东西,当然不能超过行李架的设计承重30-50公斤,车顶行李架最常用于自驾旅游,配合车顶箱、车顶框搭载旅游行李,增大车内空间,也可以携带其他运动器材比如滑雪板、自行车、帆船等,现有新能源汽车车顶行李架在安装时通常使用螺钉将其固定,安装与拆卸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给安装人员造成不便,增大了安装人员的体力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行李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行李架,包括车顶,所述车顶的顶端前后两侧分别螺钉连接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后侧和第二横杆的前侧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插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焊接有第一矩形板,所述第一矩形板的顶端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二矩形板,所述第二矩形板的顶端焊接有架体,所述第一横杆的后侧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腔左右两侧中心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前侧插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内侧焊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前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横杆的前侧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与螺纹孔的内腔螺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前侧延伸出第一横杆的前侧表面焊接有旋钮,所述第一矩形板的顶端前侧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二矩形槽的内腔后侧左右两端均卡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卡接有第三矩形板,所述第三矩形板的前侧中心位置焊接有矩形杆的一端,所述矩形杆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板的前侧表面并与第一矩形槽的内腔插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形状为“T”字形,且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相适配插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后侧和第二滑槽的内腔后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矩形块的后侧表面和第一横杆的后侧表面之间的间距。优选的,所述第三矩形板的后侧与第二矩形槽的内腔后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矩形杆延伸进第一矩形槽的内腔长度。优选的,所述矩形杆的前侧为斜面,且倾斜角度为45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行李架,通过第二矩形槽、弹簧、第三矩形板、矩形杆和第一矩形槽的配合可方便将第一矩形板固定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内侧,从而可将架体架体固定,通过旋钮、轴承、螺杆、螺纹孔、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的配合可使螺杆向后侧水平移动,从而可推动第一矩形槽挤压弹簧向后侧移动,方便对该装置进行拆卸,可减少安装和拆卸行李架所需要的时间,给安装人员带来便利,减轻了安装人员的体力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矩形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顶,2、第一横杆,3、第二横杆,4、第一滑槽,5、第一滑块,6、第一矩形板,7、第二矩形板,8、架体,9、第一矩形槽,10、第二滑槽,11、第二滑块,12、矩形块,13、螺纹孔,14、螺杆,15、旋钮,16、第二矩形槽,17、弹簧,18、第三矩形板,19、矩形杆,20、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行李架,包括车顶1,车顶1的顶端前后两侧分别螺钉连接有第一横杆2和第二横杆3,第一横杆2和第二横杆3相对于车顶1沿左右的中心线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横杆2的后侧和第二横杆3的前侧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4,第一滑槽4的内腔插接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的内侧焊接有第一矩形板6,第一矩形板6的顶端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二矩形板7,第二矩形板7的顶端焊接有架体8,使用者可将行李固定在架体8上,第一横杆2的后侧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矩形槽9,第一矩形槽9的内腔左右两侧中心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0,第二滑槽10的内腔前侧插接有第二滑块11,第二滑块11的内侧焊接有矩形块12,矩形块12的前侧开设有螺纹孔13,第一横杆2的前侧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20的外环,且轴承20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与螺纹孔13的内腔螺接的螺杆14,当螺杆14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可使矩形块12在第二滑槽10和第二滑块11的配合作用下向向前侧或后侧水平移动,螺杆14的前侧延伸出第一横杆2的前侧表面焊接有旋钮15,旋转旋钮15可使螺杆14在轴承20的限制作用下实现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一矩形板6的顶端前侧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6,第二矩形槽16的内腔后侧左右两端均卡接有弹簧17的一端,弹簧17为旋转弹簧,弹簧17的弹性系数为25N/CM,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弹簧17的另一端卡接有第三矩形板18,第三矩形板18的前侧中心位置焊接有矩形杆19的一端,矩形杆19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板6的前侧表面并与第一矩形槽9的内腔插接,当矩形块12向后侧移动时可将延伸进第一矩形槽9内的矩形杆19完全推出,此时可使第一矩形板6向上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滑槽4的内腔形状为“T”字形,且第一滑块5与第一滑槽4相适配插接,可避免第一滑块5与第一滑槽4的内腔脱离,使第一矩形板6更加稳固。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二滑块11的后侧和第二滑槽10的内腔后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矩形块12的后侧表面和第一横杆2的后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可确保矩形块12能够将延伸进第一矩形槽9内腔的矩形杆19完全推出,使第一矩形板6可向上移动出来。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三矩形板18的后侧与第二矩形槽16的内腔后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矩形杆19延伸进第一矩形槽9的内腔长度,使矩形杆19的后侧能够延伸进第二矩形槽16内,可确保该装置能够向下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矩形杆19的前侧为斜面,且倾斜角度为45度。当矩形杆19的斜面与第一横杆2的后侧顶端接触时,可使矩形杆19自动向后侧移动。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在安装行李架时,将第一滑块5和第一滑槽4的位置对准,可推动该装置向下移动,此时矩形杆19的前侧底端斜面与第一横杆2的后侧顶端接触,从而可使矩形杆19挤压弹簧17自动向后侧移动,当第一滑块5的底端与第一滑槽4的内腔底端接触时,矩形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行李架,包括车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1)的顶端前后两侧分别螺钉连接有第一横杆(2)和第二横杆(3),所述第一横杆(2)的后侧和第二横杆(3)的前侧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滑槽(4)的内腔插接有第一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5)的内侧焊接有第一矩形板(6),所述第一矩形板(6)的顶端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二矩形板(7),所述第二矩形板(7)的顶端焊接有架体(8),所述第一横杆(2)的后侧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矩形槽(9),所述第一矩形槽(9)的内腔左右两侧中心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0),所述第二滑槽(10)的内腔前侧插接有第二滑块(11),所述第二滑块(11)的内侧焊接有矩形块(12),所述矩形块(12)的前侧开设有螺纹孔(13),所述第一横杆(2)的前侧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20)的外环,且轴承(20)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与螺纹孔(13)的内腔螺接的螺杆(14),所述螺杆(14)的前侧延伸出第一横杆(2)的前侧表面焊接有旋钮(15),所述第一矩形板(6)的顶端前侧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6),所述第二矩形槽(16)的内腔后侧左右两端均卡接有弹簧(17)的一端,所述弹簧(17)的另一端卡接有第三矩形板(18),所述第三矩形板(18)的前侧中心位置焊接有矩形杆(19)的一端,所述矩形杆(19)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板(6)的前侧表面并与第一矩形槽(9)的内腔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行李架,包括车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1)的顶端前后两侧分别螺钉连接有第一横杆(2)和第二横杆(3),所述第一横杆(2)的后侧和第二横杆(3)的前侧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滑槽(4)的内腔插接有第一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5)的内侧焊接有第一矩形板(6),所述第一矩形板(6)的顶端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二矩形板(7),所述第二矩形板(7)的顶端焊接有架体(8),所述第一横杆(2)的后侧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矩形槽(9),所述第一矩形槽(9)的内腔左右两侧中心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0),所述第二滑槽(10)的内腔前侧插接有第二滑块(11),所述第二滑块(11)的内侧焊接有矩形块(12),所述矩形块(12)的前侧开设有螺纹孔(13),所述第一横杆(2)的前侧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20)的外环,且轴承(20)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与螺纹孔(13)的内腔螺接的螺杆(14),所述螺杆(14)的前侧延伸出第一横杆(2)的前侧表面焊接有旋钮(15),所述第一矩形板(6)的顶端前侧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6),所述第二矩形槽(16)的内腔后侧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壹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