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增加,车型更新迭代日益频繁,车型派生种类随之增多,汽车生产商需要投入的生产设备成本越来越高。为了降低生产设备成本的投入,在车型定位信息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汽车生产商一般会把白车身定位孔的直径大小,以及X、Y轴坐标设计成一致,但因车型尺寸不一致,白车身定位孔的Z向位置很难设计成一致。为了能只使用一套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就能对定位孔的Z向位置不同的各种白车身进行定位,现有技术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数控NC定位技术,即,通过伺服电机来驱动白车身焊装夹具,使夹具定位在Z向的不同高度,从而借助一套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就能对定位孔的Z向位置不同的各白车身进行定位。但是由于数控NC定位技术需要使用伺服电机,其投入成本高,机构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重复定位精度好的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包括底板、底板连接板、驱动机构、夹具连接板、夹具、第一限位机构以及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连接板(23)、驱动机构(4)、夹具连接板(6)、夹具(9)、第一限位机构以及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底板连接板(23)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板(1),所述驱动机构(4)与所述夹具连接板(6)相连动,所述夹具(9)固定安装于所述夹具连接板(6),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均连接于所述底板连接板(23)和所述夹具连接板(6)之间;/n在所述驱动机构(4)伸出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机构锁紧,所述夹具(9)被定位在第一高度;/n在所述驱动机构(4)缩回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机构锁紧,所述夹具(9)被定位在第二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连接板(23)、驱动机构(4)、夹具连接板(6)、夹具(9)、第一限位机构以及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底板连接板(23)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板(1),所述驱动机构(4)与所述夹具连接板(6)相连动,所述夹具(9)固定安装于所述夹具连接板(6),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均连接于所述底板连接板(23)和所述夹具连接板(6)之间;
在所述驱动机构(4)伸出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机构锁紧,所述夹具(9)被定位在第一高度;
在所述驱动机构(4)缩回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机构锁紧,所述夹具(9)被定位在第二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为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体(41)和伸缩杆(42),所述伸缩杆(42)与所述夹具连接板(6)相连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上限位块(13)以及第一下限位块(11),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第二上限位块(15)以及第二下限位块(17),所述第一上限位块(13)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连接板(23),所述第一下限位块(11)固定安装于所述夹具连接板(6),所述第二上限位块(15)固定安装于所述夹具连接板(6),所述第二下限位块(17)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连接板(23),第一上限位块(13)与所述第一下限位块(11)位于一条竖直线上,且所述第一上限位块(13)位于所述第一下限位块(11)的上方,所述第二上限位块(15)与所述第二下限位块(17)位于一条竖直线上,且所述第二上限位块(15)位于所述第二下限位块(17)的上方;
在所述伸缩杆(42)的远离所述缸体(41)的一端伸出至第一位置时,所述伸缩杆(42)带动所述夹具连接板(6)上升,并使所述第一下限位块(11)上升而使所述第一下限位块(11)与所述第一上限位块(13)契合并锁紧,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被锁紧,所述夹具(9)被定位在第一高度;
在所述伸缩杆(42)的远离所述缸体(41)的一端缩回至第二位置时,所述伸缩杆(42)带动所述夹具连接板(6)下降,并使所述第二上限位块(15)下降而使所述第二上限位块(15)与所述第二下限位块(17)契合并锁紧,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被锁紧,所述夹具(9)被定位在第二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白车身焊装夹具系统还包括第三上限位块(21)以及第三下限位块(19);
所述第三下限位块(19)能随所述伸缩杆(42)的伸缩而升降;
所述第三上限位块(21)能做往复运动;
所述第三下限位块(19)的运动路线与所述第三上限位块(21)的运动路线具有一相交点;
在所述第三上限位块(21)运动至所述相交点后,所述伸缩杆(42)的远离所述缸体(41)的一端由所述第二位置伸出至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时,所述伸缩杆(42)带动所述第三下限位块(19)上升,而使所述第三下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明,李钊文,杨建,李银波,许福军,张锦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