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052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包括咬嘴体、波纹管,所述波纹管与所述咬嘴体通过三通接头连通;以及药物杯,所述药物杯连接于所述三通接头的竖管接头处;所述咬嘴体和三通接头的连接处形成有止流结构,该止流结构用以阻止呼气时唾液进入三通内;所述波纹管与所述三通接头的连接处形成有凝结回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雾化装置根据呼吸过程气流和药雾的流动方向设计了止流结构和凝结回流结构,能够阻止部分口水进入三通内,减轻了药液污染以及避免堵塞气流通道;而凝结回流结构能够将呼出的部分药液回收并导流至药物杯内,实现部分药液的二次雾化利用,减少药液浪费,降低雾化治疗成本。

An atomizing device 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liquid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雾化治疗用雾化装置是将药物分散成雾状药物气溶胶,经口、鼻吸入使其直接达到作用部位。相比传统口服药物途径,吸入药剂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具有给药刺激小、使用方便、患者顺应性好、毒副作用小、适用长期治疗等优点。该种治疗手段以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治疗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现阶段临床雾化治疗使用的一次性雾化装置在雾化治疗过程中,患者呼气时得到药液会被吹到空气中,约造成50%的药物浪费,如果能在设计上提高一次性雾化装置治疗过程的药物利用率,降低药物浪费,这将会节约很大一部分医疗成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亟需研发一种能够提高药液利用率以降低雾化治疗成本的雾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药液吹入空气的量、降低雾化治疗成本的雾化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包括:咬嘴体,所述咬嘴体一端形成为咬持部、另一端形成为咬嘴体连接部;波纹管,所述波纹管与所述咬嘴体通过三通接头连通,且所述波纹管和所述咬嘴体分别安装于所述三通接头的两个直管接头;以及药物杯,所述药物杯连接于所述三通接头的竖管接头处;所述咬嘴体和三通接头的连接处形成有止流结构,该止流结构用以阻止呼气时唾液进入三通接头内;所述波纹管与所述三通接头的连接处形成有凝结回流结构;呼气时,部分药液经过所述凝结回流结构导流至所述三通接头内,并通过呼吸的压力回流至所述药物杯内。进一步的,所述咬嘴体的咬持部和咬嘴体连接部呈连通的中空结构,且所述咬持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咬嘴体连接部的截面尺寸;所述三通接头靠近所述咬嘴体一端被配置为第一直管接头;所述第一直管接头部分嵌入所述咬嘴体连接部内,且所述第一直管接头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咬嘴体连接部的截面尺寸;所述咬嘴体与所述第一直管接头同轴布置;所述第一直管接头嵌入所述咬嘴体连接部的部分与所述咬嘴体连接部形成为所述止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三通接头与所述波纹管连接一端被配置为第二直管接头,所述第二直管接头部分嵌入所述波纹管内以与所述波纹管形成连接;所述波纹管与所述三通接头连接一端嵌装有所述凝结回流结构;所述凝结回流结构包括圆筒段、以及与所述圆筒段一体式结构的锥筒段;所述圆筒段部分嵌入所述三通接头内以与所述第二直管接头连通,所述锥筒段朝向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延伸;所述圆筒段的外径小于所述波纹管的内径;所述锥筒段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开口;呼气时,部分药液附着于所述圆筒段和锥筒段内壁并凝结;吸气时,部分凝结的药液通过所述三通接头回流至所述药物杯内。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沿所述锥筒段的轴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药物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内填充有药液,且所述杯体内安装喷头;所述杯盖扣合于所述杯体的上端,且所述杯盖凸出有连接管,所述药物杯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三通接头的竖管接头连通;所述杯体的下部预留接口,该接口连接有导气软管,所述导气软管的远端与外部供气设备或供氧设备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雾化装置根据呼吸过程气流和药雾的流动方向设计了止流结构和凝结回流结构,能够阻止部分口水进入三通内,减轻了药液污染以及避免堵塞气流通道;而凝结回流结构能够将呼出的部分药液回收并导流至药物杯内,实现部分药液的二次雾化利用,减少药液浪费,降低雾化治疗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的呼吸原理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的吸气状态下的原理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的呼气状态下的原理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的咬嘴体与三通接头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的凝结回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的锥筒段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的锥筒段的成卷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咬嘴体;2、药物杯;3、波纹管;4、三通接头;5、止流结构;6、凝结回流结构;101、咬持部;102、咬嘴体连接部;201、导气软管;401、第一直管接头;402、第二直管接头;403、竖管接头;601、圆筒段;602、锥筒段;603、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包括:咬嘴体1,咬嘴体1一端形成为咬持部101、另一端形成为咬嘴体连接部102;波纹管3,波纹管3与咬嘴体1通过三通接头4连通,且波纹管3和咬嘴体1分别安装于三通接头4的两个直管接头;以及药物杯2,药物杯2连接于三通接头4的竖管接头403处;咬嘴体1和三通接头4的连接处形成有止流结构5,该止流结构5用以阻止呼气时唾液进入三通接头4内;波纹管3与三通接头4的连接处形成有凝结回流结构6;呼气时,部分药液经过凝结回流结构6导流至三通接头4内,并通过呼吸的压力回流至药物杯2内。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雾化装置,其具有供用户咬持的咬嘴体1、以及盛装药液的药物杯2,其中药物杯2与现有技术中的雾化器结构一样,内部具有压力喷口,并且填充有待雾化的药液,通过与外部供气设备或供氧设备连接,用户一旦利用咬嘴体1吸气就会对药液形成雾化,并且伴随着气流直达作用处。同时,与现有技术的雾化器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利用三通接头4连接有一波纹管3,同时,在咬嘴体1与三通接头4的连接处形成一止流结构5,该止流结构5能够阻止部分口水随着呼气进入去三通接头4内,同时还不会阻止部分药液随着呼气返回三通接头4或波纹管3,其次,本实施例的波纹管3与三通接头4的连接处具有上述的凝结回流结构6,其能够将随着呼气返回的部分药液凝结在凝结回流结构6内壁,在下一次吸气的压力作用下,驱使该凝结的药液再次回流至三通接头4内,并且最终进入药物杯2内,待下次雾化使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阻止部分口水进入三通接头4/药物杯2内,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咬嘴体(1),所述咬嘴体(1)一端形成为咬持部(101)、另一端形成为咬嘴体连接部(102);/n波纹管(3),所述波纹管(3)与所述咬嘴体(1)通过三通接头(4)连通,且所述波纹管(3)和所述咬嘴体(1)分别安装于所述三通接头(4)的两个直管接头;以及/n药物杯(2),所述药物杯(2)连接于所述三通接头(4)的竖管接头(403)处;/n所述咬嘴体(1)和三通接头(4)的连接处形成有止流结构(5),该止流结构(5)用以阻止呼气时唾液进入三通接头(4)内;/n所述波纹管(3)与所述三通接头(4)的连接处形成有凝结回流结构(6);/n呼气时,部分药液经过所述凝结回流结构(6)导流至所述三通接头(4)内,并通过呼吸的压力回流至所述药物杯(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咬嘴体(1),所述咬嘴体(1)一端形成为咬持部(101)、另一端形成为咬嘴体连接部(102);
波纹管(3),所述波纹管(3)与所述咬嘴体(1)通过三通接头(4)连通,且所述波纹管(3)和所述咬嘴体(1)分别安装于所述三通接头(4)的两个直管接头;以及
药物杯(2),所述药物杯(2)连接于所述三通接头(4)的竖管接头(403)处;
所述咬嘴体(1)和三通接头(4)的连接处形成有止流结构(5),该止流结构(5)用以阻止呼气时唾液进入三通接头(4)内;
所述波纹管(3)与所述三通接头(4)的连接处形成有凝结回流结构(6);
呼气时,部分药液经过所述凝结回流结构(6)导流至所述三通接头(4)内,并通过呼吸的压力回流至所述药物杯(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药液利用率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嘴体(1)的咬持部(101)和咬嘴体连接部(102)呈连通的中空结构,且所述咬持部(101)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咬嘴体连接部(102)的截面尺寸;
所述三通接头(4)靠近所述咬嘴体(1)一端被配置为第一直管接头(401);
所述第一直管接头(401)部分嵌入所述咬嘴体连接部(102)内,且所述第一直管接头(401)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咬嘴体连接部(102)的截面尺寸;
所述咬嘴体(1)与所述第一直管接头(401)同轴布置;
所述第一直管接头(401)嵌入所述咬嘴体连接部(102)的部分与所述咬嘴体连接部(102)形成为所述止流结构(5)。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师国伟黄燕方怡桂春梅贾宏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