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疗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15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疗雾化器,包括三通管本体,三通管本体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竖直的第三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依次套设有弯管和鼻器,第二连接管上插接导气部,导气部内腔设有隔断片,导气部一端为辅进气孔,辅进气孔与隔断片的结合处设有环状凹槽,导气部外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呈螺旋状分布的导气槽,导气槽一端与环状凹槽连通,其另一端沿辅进气孔的进气方向延伸至导气部的端部;第三连接管套接雾化杯,雾化杯下部中央设有主进气管,主进气管与雾化杯内腔之间连接环状杯底,主进气管上部套设喷芯。该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路供气并使气流产生振荡,使药液的吸收率高,治疗效果好,用药量减小,携带方便。

Rhinotherapy atom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疗雾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鼻疗雾化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鼻疗雾化器产品能够实现从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将液态的药液雾化为气态,以供特殊患者将药液吸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的鼻疗雾化器,通常是雾化泵通过一根导管与其连通,将液态药液雾化为气态,采用该方法雾化后的药液吸收效果不佳,从而导致药液的疗效不甚理想,也会增加用药量,在同样的条件下治疗费用会相应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疗雾化器,通过双路供气形成振荡气流,振荡气流作用于雾化的药液,使雾化的药液更容易被鼻粘膜吸收,从而具有药液吸收率高,治疗效果好,减少用药量,降低用药成本,携带方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鼻疗雾化器,包括三通管本体,所述三通管本体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竖直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依次套设有弯管和鼻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插接管状导气部,所述导气部内腔设有隔断片,所述导气部一端为辅进气孔,所述辅进气孔与隔断片的结合处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导气部外表面设有至少两个连续的导气槽,所述导气槽沿导气部轴向呈螺旋状分布,所述导气槽一端与所述环状凹槽连通,其另一端沿所述辅进气孔的进气方向延伸至导气部的端部;所述第三连接管套接筒状雾化杯,所述雾化杯下部中央设有竖直主进气管,所述主进气管与所述雾化杯内腔之间连接环状杯底,所述雾化杯内壁、主进气管外壁及环状杯底形成容纳腔,所述主进气管上部套设喷芯。上述的鼻疗雾化器,其中,所述喷芯包括与所述主进气管相适配的喷芯座,所述喷芯座上端设有开口,所述喷芯座上设置竖直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嵌设有水平档片,所述档片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开口之间设有导气间隙。上述的鼻疗雾化器,其中,所述导气槽以第二连接管轴线为旋转中心均匀分布。上述的鼻疗雾化器,其中,所述导气槽均具有相同的螺旋角。上述的鼻疗雾化器,其中,所述导气槽截面为半圆形或U形。上述的鼻疗雾化器,其中,所述隔断片垂直所述导气部的轴线。上述的鼻疗雾化器,其中,所述主进气管上部为上小下大的锥状。上述的鼻疗雾化器,其中,所述辅进气孔的外壁上设有环状手柄。上述的鼻疗雾化器,其中,所述鼻器上设有两个平行的出雾管。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雾化器通过双路供气,使从鼻器出来的雾化药液具备振荡特性,其雾化后的药液更容易被鼻粘膜吸收,提高了药液的吸收率,增强了治疗效果。振荡气流能使雾化的药液更容易通过鼻窦进入鼻窦腔,可以治疗鼻炎、哮喘、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能有效促进鼻腔粘液排出,缓解鼻炎症状,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三通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导气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鼻器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雾化器;2、三通管本体;21、第一连接管;22、第二连接管;23、第三连接管;3、弯管;4、鼻器;41、出雾管;5、导气部;51、隔断片;52、辅进气孔;53、环状凹槽;54、导气槽;55、环状手柄;6、雾化杯;61、主进气管;62、杯底;63、容纳腔;7、喷芯;71、喷芯座;72、支撑板;73、档片;74、排气孔;75、导气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下:一种鼻疗雾化器,包括三通管本体2,三通管本体2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第一连接管21、第二连接管22及竖直的第三连接管23,第一连接管21依次套设有弯管3和鼻器4,第二连接管22上插接管状导气部5,导气部5内腔设有隔断片51,导气部5一端为辅进气孔52,辅进气孔52与隔断片51的结合处设有环状凹槽53,导气部5外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导气槽54,导气槽54沿导气部5轴向呈螺旋状分布,导气槽54一端与环状凹槽53连通,导气槽54另一端沿辅进气孔52的进气方向延伸至导气部5的端部;第三连接管23套接筒状雾化杯6,雾化杯6下部中央设有竖直的主进气管61,主进气管61与雾化杯6内腔之间连接环状杯底62,雾化杯6内壁、主进气管61外壁及环状杯底62形成容纳腔,主进气管61上部套设喷芯7。通过在导气部5上设置螺旋导气槽54,导气部5套设在第二连接管22上,从导气部5的辅进气孔52进入的气体通过环状凹槽53、环状凹槽53流入到三通管本体2的第一连接管21内腔经弯管3和鼻器4排出,由于导气槽54的结构如同螺旋状,所以流经导气槽54的气体呈螺旋振荡方式进入第一连接管21内腔。本实施例的辅进气孔52的外壁上设有环状手柄55。通过设置环状手柄55,可以方便从第二连接管22插入或拔出导气部5。本实施例的主进气管61上部为上小下大的锥状,喷芯7包括与主进气管61相适配的喷芯座71,喷芯座71上端设有开口,喷芯座71上设置竖直支撑板72,支撑板72上嵌设有水平档片73,档片73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排气孔74,支撑板72与开口之间设有导气间隙75。本实施例的主进气管61上部为上小下大的锥状。通过将主进气管61上部设置成锥状,高压气体流经主进气管61的管径逐渐变小,使高压气体在主进气管61出口喷出的气流速度加快。通过设置喷芯7,喷芯座71内表面与主进气管61上部的锥状管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药液通道,从主进气管61进入的高压气体在喷出时,会在主进气管61的出口与药液通道之间产生负压,雾化杯6内的药液沿药液通道被向上高速吸起,吸起的药液经导气间隙75与主进气管61出口上方的支撑板72撞击,将药液变为极细的雾状,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雾状药液又从排气孔74排出进入第一连接管21的内腔。导气槽54截面为半圆形或U形,本实施例中的导气槽54的截面优选U形。在一实施例中,隔断片51垂直导气部5的轴线,导气槽54为两条,导气槽54以第二连接管22轴线为旋转中心均匀分布,导气槽54均具有相同的螺旋角。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从辅进气孔52进入气体的振动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鼻器4上设有两个平行的出雾管41。在用药的时候,两个平行出雾管41可同时放入两个鼻孔中,适用于两个鼻腔都有炎症的患者。本实施例在导气部5的辅进气孔52外壁设有环状手柄55。通过设置环状手柄55可以方便导气部5插入或拔出第二连接管22。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雾化器1通过主进气管61和辅进气孔52为其供气,主进气管61内的高压气体从主进气管61的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疗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管本体,所述三通管本体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竖直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依次套设有弯管和鼻器,/n所述第二连接管上插接管状导气部, 所述导气部内腔设有隔断片,所述导气部一端为辅进气孔,所述辅进气孔与隔断片的结合处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导气部外表面设有至少两个连续的导气槽,所述导气槽沿导气部轴向呈螺旋状分布,所述导气槽一端与所述环状凹槽连通,其另一端沿所述辅进气孔的进气方向延伸至导气部的端部;所述第三连接管套接筒状雾化杯,所述雾化杯下部中央设有竖直主进气管,所述主进气管与所述雾化杯内腔之间连接环状杯底,所述雾化杯内壁、主进气管外壁及环状杯底形成容纳腔,所述主进气管上部套设喷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疗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管本体,所述三通管本体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竖直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依次套设有弯管和鼻器,
所述第二连接管上插接管状导气部,所述导气部内腔设有隔断片,所述导气部一端为辅进气孔,所述辅进气孔与隔断片的结合处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导气部外表面设有至少两个连续的导气槽,所述导气槽沿导气部轴向呈螺旋状分布,所述导气槽一端与所述环状凹槽连通,其另一端沿所述辅进气孔的进气方向延伸至导气部的端部;所述第三连接管套接筒状雾化杯,所述雾化杯下部中央设有竖直主进气管,所述主进气管与所述雾化杯内腔之间连接环状杯底,所述雾化杯内壁、主进气管外壁及环状杯底形成容纳腔,所述主进气管上部套设喷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疗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芯包括与所述主进气管相适配的喷芯座,所述喷芯座上端设有开口,所述喷芯座上设置竖直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