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43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釜体、进料口、出料口、搅拌轴、搅拌电机、搅拌框以及U形换热管;U形换热管包括横管段、第一竖管段以及第二竖管段;第一竖管段的外壁上设有两段螺旋导热叶片,且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的旋向相反;第二竖管段的外壁上也设有两段螺旋导热叶片,且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的旋向相反;各段螺旋导热叶片分别均布有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其能对压缩机油进行加热和搅拌,且加热效果和搅拌效果都比较好。

Blending kettle for compressor oi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
技术介绍
压缩机油是用于压缩机的润滑油,压缩机油由多种组分制成,压缩机油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调和釜,调和釜用于压缩机油各种组分的搅拌混合和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其能对压缩机油进行加热和搅拌,且加热效果和搅拌效果都比较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竖置釜体,设于釜体顶壁的进料口,设于釜体底壁的出料口,贯穿釜体顶壁的竖置搅拌轴,设于搅拌轴顶端的搅拌电机,设于釜体内部、且与搅拌轴底端连接的竖置搅拌框,以及设于釜体内部的U形换热管;所述U形换热管包括:设于釜体内部、且位于搅拌框下方的平置横管段,底端与横管段一端连通的竖置第一竖管段,以及底端与横管段另一端连通的竖置第二竖管段;第一竖管段、第二竖管段以搅拌轴对称设置;第一竖管段、第二竖管段的顶端分别贯穿釜体顶壁;且搅拌框位于第一竖管段和第二竖管段之间;所述第一竖管段的外壁上设有两段螺旋导热叶片,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都沿第一竖管段的轴向螺旋延伸,且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二竖管段的外壁上也设有两段螺旋导热叶片,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都沿第二竖管段的轴向螺旋延伸,且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的旋向相反;各段螺旋导热叶片分别均布有若干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管段外壁上的两段螺旋导热叶片包括:第一螺旋导热叶片和第二螺旋导热叶片;第一螺旋导热叶片位于第二螺旋导热叶片上方;第一螺旋导热叶片的顶端与釜体顶壁连接;第二螺旋导热叶片的底端与横管段连接;且第一螺旋导热叶片的底端与第二螺旋导热叶片的顶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导热叶片的轴向长度不小于第二螺旋导热叶片的轴向长度。优选的,所述第二竖管段外壁上的两段螺旋导热叶片包括:第三螺旋导热叶片和第四螺旋导热叶片;第三螺旋导热叶片位于第四螺旋导热叶片上方;第三螺旋导热叶片的顶端与釜体顶壁连接;第四螺旋导热叶片的底端与横管段连接;且第三螺旋导热叶片的底端与第四螺旋导热叶片的顶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螺旋导热叶片的轴向长度不小于第四螺旋导热叶片的轴向长度。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导热叶片、第三螺旋导热叶片以搅拌轴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旋导热叶片、第四螺旋导热叶片以搅拌轴对称设置。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其能对压缩机油进行加热和搅拌,且加热效果和搅拌效果都比较好。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框构成搅拌机构,可以对压缩机油进行搅拌。U形换热管可以外接导热介质,可对压缩机油进行加热。U形换热管配置螺旋导热叶片,可以提高加热效率/效果。多个螺旋导热叶片(且螺旋导热叶片均布通孔)的设置,可以提高搅拌效率/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所示,一种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竖置釜体1,设于釜体1顶壁的进料口2,设于釜体1底壁的出料口3,贯穿釜体1顶壁的竖置搅拌轴4,设于搅拌轴4顶端的搅拌电机5,设于釜体1内部、且与搅拌轴4底端连接的竖置搅拌框6,以及设于釜体1内部的U形换热管7;所述U形换热管7包括:设于釜体1内部、且位于搅拌框6下方的平置横管段71,底端与横管段71一端连通的竖置第一竖管段72,以及底端与横管段71另一端连通的竖置第二竖管段73;第一竖管段72、第二竖管段73以搅拌轴4对称设置;第一竖管段72、第二竖管段73的顶端分别贯穿釜体1顶壁;且搅拌框6位于第一竖管段72和第二竖管段73之间;所述第一竖管段72的外壁上设有两段螺旋导热叶片,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都沿第一竖管段72的轴向螺旋延伸,且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二竖管段73的外壁上也设有两段螺旋导热叶片,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都沿第二竖管段73的轴向螺旋延伸,且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的旋向相反;各段螺旋导热叶片分别均布有若干通孔(图中未示出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管段72外壁上的两段螺旋导热叶片包括:第一螺旋导热叶片81和第二螺旋导热叶片82;第一螺旋导热叶片81位于第二螺旋导热叶片82上方;第一螺旋导热叶片81的顶端与釜体1顶壁连接;第二螺旋导热叶片82的底端与横管段71连接;且第一螺旋导热叶片81的底端与第二螺旋导热叶片82的顶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导热叶片81的轴向长度不小于第二螺旋导热叶片82的轴向长度。优选的,所述第二竖管段外壁上的两段螺旋导热叶片包括:第三螺旋导热叶片83和第四螺旋导热叶片84;第三螺旋导热叶片83位于第四螺旋导热叶片84上方;第三螺旋导热叶片83的顶端与釜体1顶壁连接;第四螺旋导热叶片84的底端与横管段71连接;且第三螺旋导热叶片83的底端与第四螺旋导热叶片84的顶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螺旋导热叶片83的轴向长度不小于第四螺旋导热叶片84的轴向长度。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导热叶片81、第三螺旋导热叶片83以搅拌轴4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旋导热叶片82、第四螺旋导热叶片84以搅拌轴4对称设置。本技术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其能对压缩机油进行加热和搅拌,且加热效果和搅拌效果都比较好。搅拌电机5、搅拌轴4和搅拌框6构成搅拌机构,可以对压缩机油进行搅拌。U形换热管7可以外接导热介质,可对压缩机油进行加热。U形换热管7配置螺旋导热叶片,可以提高加热效率/效果。多个螺旋导热叶片(且螺旋导热叶片均布通孔)的设置,可以提高搅拌效率/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置釜体,设于釜体顶壁的进料口,设于釜体底壁的出料口,贯穿釜体顶壁的竖置搅拌轴,设于搅拌轴顶端的搅拌电机,设于釜体内部、且与搅拌轴底端连接的竖置搅拌框,以及设于釜体内部的U形换热管;/n所述U形换热管包括:设于釜体内部、且位于搅拌框下方的平置横管段,底端与横管段一端连通的竖置第一竖管段,以及底端与横管段另一端连通的竖置第二竖管段;第一竖管段、第二竖管段以搅拌轴对称设置;第一竖管段、第二竖管段的顶端分别贯穿釜体顶壁;且搅拌框位于第一竖管段和第二竖管段之间;/n所述第一竖管段的外壁上设有两段螺旋导热叶片,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都沿第一竖管段的轴向螺旋延伸,且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的旋向相反;/n所述第二竖管段的外壁上也设有两段螺旋导热叶片,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都沿第二竖管段的轴向螺旋延伸,且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的旋向相反;/n各段螺旋导热叶片分别均布有若干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置釜体,设于釜体顶壁的进料口,设于釜体底壁的出料口,贯穿釜体顶壁的竖置搅拌轴,设于搅拌轴顶端的搅拌电机,设于釜体内部、且与搅拌轴底端连接的竖置搅拌框,以及设于釜体内部的U形换热管;
所述U形换热管包括:设于釜体内部、且位于搅拌框下方的平置横管段,底端与横管段一端连通的竖置第一竖管段,以及底端与横管段另一端连通的竖置第二竖管段;第一竖管段、第二竖管段以搅拌轴对称设置;第一竖管段、第二竖管段的顶端分别贯穿釜体顶壁;且搅拌框位于第一竖管段和第二竖管段之间;
所述第一竖管段的外壁上设有两段螺旋导热叶片,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都沿第一竖管段的轴向螺旋延伸,且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的旋向相反;
所述第二竖管段的外壁上也设有两段螺旋导热叶片,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都沿第二竖管段的轴向螺旋延伸,且该两段螺旋导热叶片的旋向相反;
各段螺旋导热叶片分别均布有若干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油生产用调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管段外壁上的两段螺旋导热叶片包括:第一螺旋导热叶片和第二螺旋导热叶片;第一螺旋导热叶片位于第二螺旋导热叶片上方;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丹丹石杰张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森帝润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