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039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31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支撑板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托,支撑托靠近导轨的一侧设有支撑患者腋下的支撑弧槽,支撑板连接有驱动机构,主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中间件上转动安装有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第一主动杆的自由端与第一中间轴固定连接,第一中间轴上安装有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轴上安装有第二主动杆和第二中间齿轮,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相同且啮合,第二主动杆的自由端与上端件转动连接,往复直线驱动装置有长行程和短行程两种直线驱动方式。减轻陪护人员的工作量;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实现两种模式的驱动,结构设计巧妙,设计更加人性化;借助蜗杆涡轮的自锁特性,稳定性高,防止患者在使用该装置时造成意外伤害。

A recovery device after neuro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是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Neurosurgery)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神经外科是主治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的疾病,例如脑出血出血量危及生命,车祸致脑部外伤,或脑部有肿瘤压迫需手术治疗等。在神经外科手术后,宜尽量进行适应性的身体活动。在神经手术术后恢复的前期最主要的运动是先进行站立,蹲起运动,以及抬动胳膊的运动。现在没有合适的设备辅助患者进行这些简单的运动,患者需要在陪同人员的照顾和辅助下才能完成这些运动,这样增加了陪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陪护人员难以把握对患者辅助运动的节奏和辅助力度的大小,不能达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能够辅助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站立、蹲起运动、抬动胳膊运动,对患者手术后前期的运动恢复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有利于患者进行术后恢复。其解决方案是,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竖向的导轨,所述导轨上下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托,支撑托靠近导轨的一侧设有支撑患者腋下的支撑弧槽,支撑托另一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手腕的手腕固定件,所述支撑板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下端件、中间件和上端件,下端件上下滑动连接有竖向的齿条,下端件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轴,主动轴固定安装有第一主动杆和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中间件上转动安装有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第一主动杆的自由端与第一中间轴固定连接,第一中间轴上安装有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轴上安装有第二主动杆和第二中间齿轮,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相同且啮合,第二主动杆的自由端与上端件转动连接,上端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齿条连接有往复直线驱动装置,往复直线驱动装置有长行程和短行程两种直线驱动方式。优选地,导轨包括两个竖向的导轨柱,支撑板位于两导轨柱之间且与两导轨柱上下滑动连接,两导向柱之间设有可上下调节的座子。优选地,座子包括固定座板和翻折座板,所述固定座板的两侧均设有滑块,两所述的导轨柱均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滑块伸入到对应侧的滑槽内与导轨柱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上设有活动销孔,支撑柱上间隔设有固定销孔,固定销孔和活动销孔位置相对时插入销钉可将固定板位置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座板与翻折座板转动连接,翻折座板仅能由水平面向上转动90度。优选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水平设置的从动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驱动轴上同轴固定有蜗杆,蜗杆啮合有安装在从动轴上的涡轮,从动轴上安装有驱动盘,驱动盘设有与从动轴之间距离可调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与齿条转动连接。优选地,驱动盘上固定有螺母,螺母螺旋连接有螺杆,螺杆与驱动块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轴线与从动轴的轴线相交。优选地,驱动轴背离电机的一端安装有转动手柄。优选地,下端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第一横杆的一端与主动轴转动连接,其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杆,中间件上固定有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第一中间轴转动连接,第二横杆的与第一辅助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一端与第二中间轴转动连接,第三横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辅助杆,第二辅助杆的另一端固定转动连接有第四横杆,第四横杆与上端件连接,第四横杆背离第二辅助杆的一端与第二主动杆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的轴线与第二主动杆与上端件的转动轴线共线,第一主动杆、第一辅助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二主动杆、第二辅助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优选地,支撑弧槽上设有肩部张紧带,张紧带的一端固定在支撑弧槽的一侧,张紧带的另一端和支撑弧槽的另一侧设有相互配合的锁扣结构。优选地,手腕固定件包括与支撑托滑动连接的手腕固定块,手腕固定块上设有放置胳膊的手腕槽,手腕槽上设有手腕张紧带,手腕张紧带的一端固定在手腕槽的一侧,张紧带的另一端和支撑弧槽的另一端设有相互配合的锁扣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患者蹲起辅助训练和甩胳膊辅助训练,使得患者在神经外科术后的前期借助该装置进行术后恢复,减轻陪护人员的工作量;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实现两种模式的驱动,结构设计巧妙,同时能够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能够对辅助运动的幅度进行调节,设计更加人性化;借助蜗杆涡轮的自锁特性,防止支撑托在患者使用时进行大幅度意外运动,稳定性高,防止患者在使用该装置时造成意外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沿A-A方向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有竖向的导轨2,所述导轨2上下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托4,支撑托4靠近导轨2的一侧设有支撑患者腋下的支撑弧槽5,支撑托4另一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手腕的手腕固定件,所述支撑板3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下端件7、中间件8和上端件9,下端件7上下滑动连接有竖向的齿条10,下端件7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轴,主动轴固定安装有第一主动杆11和主动齿轮12,主动齿轮12与齿条10啮合,所述中间件8上转动安装有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第一主动杆11的自由端与第一中间轴固定连接,第一中间轴上安装有第一中间齿轮13,第二中间轴上安装有第二主动杆15和第二中间齿轮14,第一中间齿轮13和第二中间齿轮14相同且啮合,第二主动杆15的自由端与上端件9转动连接,上端件9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齿条10连接有往复直线驱动装置,往复直线驱动装置有长行程和短行程两种直线驱动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板3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实现两种不同行程的运动,一种是短行程运动,另一种是长行程运动,通过直线驱动装置的运动行程控制来实现。齿条10的上下运动带动主动齿轮12转动,主动齿轮12通过主动轴带动第一主动杆11偏转,第一主动杆11通过第一中间轴带动第一中间齿轮13自转的同时带动中间件和第一中间齿轮13绕着主动轴发生公转。第一中间齿轮13转动带动第二中间齿轮14转动,第二中间齿轮14转动通过第二中间轴带动第二主动杆15偏转,进而带动上端件9的上下运动,进而实现支撑板3沿着导轨2进行上下运动。驱动机构的上下运动范围取决于齿条10的上下运动行程,齿条10的行程由往复直线驱动装置控制。往复直线驱动装置在长行程的驱动状态时,带动齿条10进行大行程的运动,此时将患者的两胳膊的腋窝夹住支撑托4的支撑弧槽5,往复直线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托4做大行程运动,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有竖向的导轨(2),所述导轨(2)上下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托(4),支撑托(4)靠近导轨(2)的一侧设有支撑患者腋下的支撑弧槽(5),支撑托(4)另一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手腕的手腕固定件,所述支撑板(3)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下端件(7)、中间件(8)和上端件(9),下端件(7)上下滑动连接有竖向的齿条(10),下端件(7)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轴,主动轴固定安装有第一主动杆(11)和主动齿轮(12),主动齿轮(12)与齿条(10)啮合,所述中间件(8)上转动安装有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第一主动杆(11)的自由端与第一中间轴固定连接,第一中间轴上安装有第一中间齿轮(13),第二中间轴上安装有第二主动杆(15)和第二中间齿轮(14),第一中间齿轮(13)和第二中间齿轮(14)相同且啮合,第二主动杆(15)的自由端与上端件(9)转动连接,上端件(9)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齿条(10)连接有往复直线驱动装置,往复直线驱动装置有长行程和短行程两种直线驱动方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有竖向的导轨(2),所述导轨(2)上下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托(4),支撑托(4)靠近导轨(2)的一侧设有支撑患者腋下的支撑弧槽(5),支撑托(4)另一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手腕的手腕固定件,所述支撑板(3)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下端件(7)、中间件(8)和上端件(9),下端件(7)上下滑动连接有竖向的齿条(10),下端件(7)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轴,主动轴固定安装有第一主动杆(11)和主动齿轮(12),主动齿轮(12)与齿条(10)啮合,所述中间件(8)上转动安装有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第一主动杆(11)的自由端与第一中间轴固定连接,第一中间轴上安装有第一中间齿轮(13),第二中间轴上安装有第二主动杆(15)和第二中间齿轮(14),第一中间齿轮(13)和第二中间齿轮(14)相同且啮合,第二主动杆(15)的自由端与上端件(9)转动连接,上端件(9)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齿条(10)连接有往复直线驱动装置,往复直线驱动装置有长行程和短行程两种直线驱动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包括两个竖向的导轨柱(16),支撑板(3)位于两导轨柱(16)之间且与两导轨柱上下滑动连接,两导向柱之间设有可上下调节的座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子包括固定座板(17)和翻折座板(18),所述固定座板(17)的两侧均设有滑块,两所述的导轨柱(16)均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滑块伸入到对应侧的滑槽内与导轨柱(16)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上设有活动销孔,支撑柱上间隔设有固定销孔(19),固定销孔(19)和活动销孔位置相对时插入销钉可将固定板位置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座板(17)与翻折座板(18)转动连接,翻折座板仅能由水平面向上转动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20)、驱动轴(21)、水平设置的从动轴(22),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与驱动轴(21)同轴固定连接,驱动轴(21)上同轴固定有蜗杆(23),蜗杆(23)啮合有安装在从动轴(2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节侯汇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