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持式口腔内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32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手持式口腔内电极的电极头露出长度固定,难以适应不同患者病情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持式口腔内电极,包括手持体,手持体包括外壳、夹体和电极头,外壳的内壁左端设有限位凸;夹体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与下夹板的端部相互铰接,下夹板开有用于容纳电极头的容纳槽,上夹板朝向下夹板的一端设有含凸起颗粒的橡胶带;外壳的外壁开有调节孔,调节轴穿过调节孔伸入外壳内部,调节轴伸入外壳内的端部固接有圆盘,圆盘的偏心位置固设有固定杆;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铰接点处固接有牵引绳,牵引绳远离上夹板的端部与固定杆固接;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连接有压簧。

A hand-held intraoral electrode for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持式口腔内电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持式口腔内电极。
技术介绍
目前吞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颅脑外伤、多发性硬化等,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食管上括约肌痉挛,或者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后,甚至老年人的常见功能障碍,往往引起坠积性肺炎、脱水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而现有治疗吞咽障碍的电刺激仪器多利用电极片贴敷于吞咽相关肌群,使用低中频电刺激作用于相应肌群的皮肤表面,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此类作用于皮肤表面的电极片往往因为个体差异,难以精确定位肌群的位置,导致治疗效果不确切,并且对于部分由上述疾病引起的口腔内唾液腺分泌减少或吞咽反射启动延迟为表现的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国专利CN105833426B提供了一种可换可调式手持电棒。该可换可调式手持电棒包括电极棒夹座、活动安装于电极棒夹座上的电极棒和辅助电极铅板,电极棒夹座设置有输出电极,电极棒通过连接输出电极外接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仪,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仪与辅助电极铅板连接。上述可换可调式手持电棒,在用来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将电极棒安装在电极棒夹座内,接着将电极棒的露出端与患者的肌群位置接触。由于不同年龄患者肌群位置均有差异,电极棒需要伸入口腔的距离也会变化,而电极棒安装在电极棒夹座时,电机棒的露出长度并不能改变;所以,上述方案在针对不同患者时,难以调节电级棒露出长度的可换可调式电棒在使用时具有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持式口腔内电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持式口腔内电极的电极头露出长度固定,难以适应不同患者病情的问题。本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持式口腔内电极,包括手持体,所述手持体包括外壳、夹体和电极头;所述外壳的内壁端部设有限位凸,限位凸具有弹性;所述夹体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与下夹板的端部相互铰接,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连接有压簧,下夹板开有用于容纳电极头的容纳槽,容纳槽朝向上夹板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容纳槽远离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铰接点的一端也与外界连通;上夹板朝向下夹板的一端设有含凸起颗粒的橡胶带;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外壁均开有若干限位槽;外壳的外壁开有调节孔,调节轴穿过调节孔伸入外壳内部,调节轴伸入外壳内的端部固接有圆盘,圆盘的偏心位置固设有固定杆;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铰接点处固接有牵引绳,牵引绳远离上夹板的端部与固定杆固接。基础方案的原理: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夹体从外壳中取出,夹体在压簧的作用下,上夹体与下夹体逐渐分离,上夹体与下夹体之间的角度逐步增大,下夹体朝向上夹体一侧的容纳槽与外界接触;用户将电极头放置在容纳槽内,接着将夹体塞入外壳中。随着夹体逐步塞入外壳,上夹体和下夹体的自由端越来越靠近,由于上夹体的底部设有橡胶带,橡胶带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橡胶带会逐渐挤压容纳槽,从而将容纳槽内的电极头夹紧;同时,橡胶带上凸起的小颗粒增大了橡胶带与电极头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电极头从容纳腔中脱落。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轴,从而使得圆盘转动,圆盘上的固定杆相对于调节轴的轴线旋转;由于牵引绳的一端连接固定杆,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上夹体与下夹体之间的铰接点,调节轴的旋转会带动牵引绳以调节轴轴线为中心进行缠紧或放松。当牵引绳逐渐缠紧调节轴时,牵引绳对夹体施加牵引力,该牵引力使得夹体逐渐伸入外壳内,进而使得电极头到外壳远离夹体端部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当牵引绳逐渐放松调节轴时,牵引绳不再对夹体施加牵引力,夹体在压簧的作用下,上夹体与下夹体之间的自由端距离逐步增大,夹体逐渐伸出外壳,电极头到外壳远离夹体端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并且,由于压簧的弹力,使得上夹体与外壳内壁相抵,下夹体与外壳内壁相抵,外壳内壁的限位凸逐渐卡入限位槽中,从而使得夹体能够保持相对于外壳的固定。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1、电极头放入容纳槽后,通过外壳对上夹体和夹体的挤压,夹体与电极头之间的挤压力增加,电极头在使用时可以被紧紧夹持不会脱落,并且电极头可以更换多种样式,橡胶带的弹性可以保证不同样式的电极头均可以被夹持紧密。2、用户可以通过改变调节轴的旋转方向,控制夹体伸入外壳的距离,进而调节电极头到外壳远离夹体端部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下夹板的自由端开有定位槽,上夹板的自由端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朝向牵引绳的一侧设有定位凸,定位凸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定位凸能够嵌入到定位槽中。通过定位凸与定位槽之前的契合达成对于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位置的固定。进一步,调节轴的下端固接手柄。手柄按照人体工学设计,在保证便于调节调节轴的旋转方向的同时,提高用户手握手柄的舒适感。进一步,调节轴中部与调节孔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连接。相较于传统的调节轴与调节孔之间的滑动摩擦而言,本方案中滚珠轴承将调节轴与调节孔之间的摩擦改变为滚动摩擦,减少调节轴与调节孔之间的摩擦力,加强调节轴的灵活性进一步,还包括基准器,基准器包括测距模块和显示模块,测距模块包括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信号发射器设有双面胶,信号接收器固定在下夹板远离外壳的端部。使用时用户将信号发射器粘贴在预设位置,信号发射器到信号接收器之间所测试的距离在显示模块中显示,用户根据显示模块所显示出的距离信息,结合用户自身经验,从而调整用户手持电极的姿势,提高用户准确寻找到目标刺激点的效率。进一步,所述调节轴沿轴线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滚珠轴承内壁设有滑凸,所述滑凸与滑槽相契合,滑凸能够相对于滑槽滑动,调节轴伸入外壳的端部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的远离调节轴的端部设有齿轮,外壳内壁上部开有与齿轮相契合的齿槽,所述齿轮能够嵌入齿槽。在用户调节牵引绳长度完成后,用户可将调节轴向外壳内部推进,调节轴带动固定轴移动,固定轴端部的齿轮嵌入齿槽中,由于齿轮的齿部与齿槽的形状相契合,所以齿轮卡入齿槽内不再转动,也就可以保证固定轴和调节轴不再转动,用户也就可以将手从调节轴上放开,无需人力来完成调节轴的锁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持式口腔内电极实施例中外壳和夹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壳1、上夹板2、下夹板3、限位凸11、齿槽12、齿轮13、固定轴14、固定杆15、圆盘16、调节轴17、手柄18、橡胶带21、连接板22、定位槽23、容纳槽31、定位凸32。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持式口腔内电极,包括手持体和基准器,手持体包括外壳1、夹体和电极头。如图1所示,外壳1为开口向左的筒状物,外壳1内壁的左端设有限位凸11,限位凸11为橡胶制品,限位凸11具有一定弹性。外壳1的外壁开有调节孔,调节轴17穿过调节孔伸入外壳1内部,调节轴17的下端固接手柄18,手柄18的形状是符合人体工学的,提高用户手握手柄18的舒适度;调节轴17中部与调节孔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连接,减少调节轴17与调节孔之间的摩擦力,加强调节轴17的灵活性;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持式口腔内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体,所述手持体包括外壳、夹体和电极头;/n所述外壳的内壁端部设有限位凸,限位凸具有弹性;所述夹体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与下夹板的端部相互铰接,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连接有压簧,下夹板开有用于容纳电极头的容纳槽,容纳槽朝向上夹板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容纳槽远离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铰接点的一端也与外界连通;上夹板朝向下夹板的一端设有含凸起颗粒的橡胶带;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外壁均开有若干限位槽;/n外壳的外壁开有调节孔,调节轴穿过调节孔伸入外壳内部,调节轴伸入外壳内的端部固接有圆盘,圆盘的偏心位置固设有固定杆;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铰接点处固接有牵引绳,牵引绳远离上夹板的端部与固定杆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持式口腔内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体,所述手持体包括外壳、夹体和电极头;
所述外壳的内壁端部设有限位凸,限位凸具有弹性;所述夹体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与下夹板的端部相互铰接,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连接有压簧,下夹板开有用于容纳电极头的容纳槽,容纳槽朝向上夹板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容纳槽远离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铰接点的一端也与外界连通;上夹板朝向下夹板的一端设有含凸起颗粒的橡胶带;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外壁均开有若干限位槽;
外壳的外壁开有调节孔,调节轴穿过调节孔伸入外壳内部,调节轴伸入外壳内的端部固接有圆盘,圆盘的偏心位置固设有固定杆;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铰接点处固接有牵引绳,牵引绳远离上夹板的端部与固定杆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持式口腔内电极,其特征在于:下夹板的自由端开有定位槽,上夹板的自由端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朝向牵引绳的一侧设有定位凸,定位凸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当上夹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谦吴霜石阳梅陈欠周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