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腔导管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031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腔导管及其系统。该大腔导管,应用于血栓抽吸,该导管包括导管外壁;所述导管外壁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沿所述导管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互不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用于抽吸血栓,所述第二腔室用于插入导丝;所述导管的尾端面与所述导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该大腔导管系统,包括导丝和所述的大腔导管;所述导丝能够插入所述第二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腔导管及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腔导管价格昂贵、在抽吸操作时需要撤回导丝等技术问题。

Large lumen catheter and its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腔导管及其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大腔导管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大量的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动脉血栓栓塞等相关疾病患者需要血栓抽吸治疗。现有技术中,主流的血栓抽吸导管价格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传统的血栓抽吸用的大腔导管为单腔系统,使用方法为穿刺血管后置入血管鞘,在导丝指引下插入大腔导管到血栓平面,在DSA(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透视下以20ml注射器连接在大腔导管尾端进行血栓抽吸,进行血栓抽吸操作时,为确保抽吸效果需要将导丝从大腔导管内撤出;这对于长段病变、闭塞性病变、入路不佳需要“翻山”或“接力”的病变,将不利于大腔导管的推进和调整位置,降低了大腔导管整体的稳定性,增加了大腔导管产生位移造成血管壁损伤及影响抽吸效果的可能,且反复置入导丝及回撤导丝造成手术操作繁琐、浪费时间。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大腔导管及其系统,既降低了大腔导管的价格,又可以在抽吸操作时无需撤回导丝以提高大腔导管抽吸操作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r>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腔导管,应用于血栓抽吸,其特征在于,该导管包括导管外壁;所述导管外壁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n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沿所述导管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互不连通;/n所述第一腔室用于抽吸血栓,所述第二腔室用于插入导丝;/n所述导管的尾端面与所述导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n还包括充气导管,所述充气导管沿所述导管的轴向延伸;/n所述导管外壁的尾端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与所述充气导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腔导管,应用于血栓抽吸,其特征在于,该导管包括导管外壁;所述导管外壁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沿所述导管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互不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用于抽吸血栓,所述第二腔室用于插入导丝;
所述导管的尾端面与所述导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还包括充气导管,所述充气导管沿所述导管的轴向延伸;
所述导管外壁的尾端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与所述充气导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外壁的内部设置有导管内壁,所述导管内壁将所述导管外壁的内部空腔分隔为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或者,所述导管外壁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管内壁和第二导管内壁,所述第一导管内壁形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导管内壁形成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导管内壁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外部;
所述导管的尾端面与所述导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42°-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外壁的首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头和第二连接接头;
所述第一连接接头与所述第一腔室可拆装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接头与所述第二腔室可拆装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头设置有第一锁紧装置,所述第一锁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跃鑫孙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