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杯及料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15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料理杯及料理机。所述料理杯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加工食材的处理空间,用于围成所述处理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扰流筋;所述第一扰流筋呈条状,其宽度记作H1,14mm≤H1≤18mm,长度记作H2,20mm≤H2≤25mm;所述料理空间的下部设置有刀具,所述刀具包括第一类刀片,所述第一类刀片的刀刃呈圆弧形,所述第一类刀片整体设置在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与所述刀具的转动轴垂直。由于第一类刀片的刀刃呈圆弧形,可使得第一类刀片与呈条状的第一扰流筋之间的配合作用较好,使得较小尺寸的第一扰流筋即可提高食材与第一类刀片的的刀刃接触几率,有效改善对食材的粉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料理杯及料理机
本申请涉及食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理杯及料理机。
技术介绍
料理机例如破壁机、榨汁机和豆浆机,料理机的料理杯内设有刀具,刀具可对料理杯内的食材进行搅打,以使食材粉碎。料理机内设置的扰流筋可改善食材的粉碎效果,但扰流筋的尺寸通常需设置得较大才可实现较好的扰流效果,达到改善食材的粉碎效果的目的。但是,在某些产品或应用场景中,由于制作工艺等的限制,扰流筋的尺寸不能达到预期,因而,其对粉碎效果的改善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料理杯和料理机,其通过设置特殊形式的刀具和扰流筋,从而实现以较小尺寸的扰流筋即可实现优良的粉碎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料理杯,所述料理杯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加工食材的处理空间,用于围成所述处理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扰流筋;所述第一扰流筋呈条状,其宽度记作H1,14mm≤H1≤18mm,长度记作H2,20mm≤H2≤25mm;所述料理空间的下部设置有刀具,所述刀具包括第一类刀片,所述第一类刀片的刀刃呈圆弧形,所述第一类刀片整体设置在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与所述刀具的转动轴垂直。可选的,22mm≤H2≤23.6mm,15mm≤H1≤17mm。在该范围内第一扰流筋与第一类刀片的配合作用更好,更利于改善对食材的粉碎效果。经过实验验证,H1等于16mm、H2等于22.8mm时,第一扰流筋与第一类刀片41的配合作用最好。可选的,所述第一扰流筋设置在所述处理空间的侧壁上。如此设置,有助于提高第一扰流筋与第一类刀片的配合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一扰流筋的碰撞频率以及食材与第一类刀片的接触几率,进而改善对食材的粉碎效率。所述第一类刀片所在的所述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扰流筋的下端且低于所述第一扰流筋的上端。经过实验验证,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改善第一扰流筋与第一类刀片的配合作用,保证食材在搅拌及粉碎过程中与第一扰流筋的碰撞频率,进而提高第一类刀片对食材的粉碎效率。可选的,所述第一类刀片所在的所述平面与所述第一扰流筋的中下段齐平。经过实验验证,这样的设计可进一步改善第一扰流筋与第一类刀片的配合作用,进一步增加食材与刀片的碰撞效率,进而提高第一类刀片对食材的粉碎效率。可选的,所述第一扰流筋以其下端为支点、朝向食材转动的方向倾斜,以使所述第一扰流筋便于下压转动的食材。被刀具搅打甩出的食材由于转动作用有向围成处理空间的侧壁运动的趋势,第一扰流筋以其下端为支点、朝向食材转动的方向倾斜设置,有利于第一扰流筋将被刀具搅打甩出的食材压回刀具,再次被第一刀片切割,从而进一步改善粉碎效果。可选的,用于围成所述处理空间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扰流筋,所述第二扰流筋位于所述第一扰流筋的上方;所述第二扰流筋垂直水平面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扰流筋倾斜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扰流筋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大于所述第一扰流筋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经过实验验证,上述结构使得第一扰流筋与第二扰流筋的配合效果较好,使得搅拌过程中,位于处理空间上部的食材也能够受到扰流,对食材的扰流效果更好。一般处理空间的下部的食材的扰动效果更大,所述第一扰流筋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小于第二扰流筋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则更利于第一扰流筋将被刀具搅打甩出的食材压回刀具,进一步提高食材与刀片的接触几率,进一步提高对食材的粉碎效果。可选的,所述第一扰流筋和/或所述第二扰流筋的个数为多个,并沿转动的周向排列。可选的,用于围成所述处理空间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三扰流筋。第三扰流筋可提高对沉积在处理空间底部的食材的扰流效果,使得食材向上撞击刀片,从而提高食材与刀具的刀片的接触几率,进而提高对食材的粉碎效果。可选的,所述料理杯包括杯体和安装在所述杯体的底部、并可供所述刀具安装在其上的刀盘,所述杯体和所述刀盘围成所述处理空间;所述刀盘包括底壁和自底壁相连的侧壁,刀盘的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一顶部具有开口的容置室,所述容置室的上端尺寸大于所述容置室的下端尺寸,以使所述容置室整体呈上宽下窄的形状;所述第一类刀片设置在所述容置室内。所述容置室可自上而下收窄,从而使得容置室与第一类刀片通过形状的配合,促进食材与刀片碰撞,并且增加食材与料理杯内壁的碰触面积,提高食材与刀片的碰撞效率,有利于提高对食材的粉碎效果。可选的,所述刀具还包括刀刃呈直线形的第二类刀片,所述第二类刀片的刀刃在所述容置室内设置得比所述第一类刀片的刀刃更靠上。刀具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二类刀片可切削较大块的食材,第一类刀片可对较小块的食材进行切削,两种不同类型的刀片互相配合,更利于把食材打碎。第二类刀片的刀刃在所述容置室内设置得比第一类刀片的刀刃更靠上,则刀具转动时,两个第二类刀片之间的区域形成低压漩涡区,对食材产生向下的吸力,可将食材引导至第一类刀片的刀刃处,有利于发挥第一类刀片的粉碎效果。可选的,所述刀具还包括安装部,所述第一类刀片和所述第二类刀片均一体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周侧,所述第一类刀片与所述安装部设置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类刀片自所述安装部倾斜向上延伸。如此设置,所述第二类刀片及所述第一类刀片可由一个金属片制作,相对于每一类型的刀片分别采用一个金属片制作来说,可简化刀具的制作工序,并且可节约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料理机,所述料理机包括上述的料理杯和机座,所述料理杯可安装在所述机座上。上述实施例中的料理机及料理杯,由于第一类刀片的刀刃呈圆弧形,可使得第一类刀片与呈条状的第一扰流筋之间的配合作用较好,使得较小尺寸的第一扰流筋(20mm≤H2≤25mm,14mm≤H1≤18mm)即可提高食材与第一类刀片的的刀刃接触几率,有效改善对食材的粉碎效果,进而可节省原材料,降低料理杯及料理机的重量和成本;并且,由于第一类刀片的刀刃呈圆弧形,则第一类刀片的刀刃各处的曲率一致,可提高食材与刀片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改善粉碎效果。附图说明图1至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料理机的结构视图;其中,图1是料理机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料理机的杯体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料理机的刀盘组件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料理机的杯体的俯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料理机的刀具的剖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刀具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刀具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刀具的部分结构一个视角的侧视图;图9是图7所示的刀具的部分结构另一个视角的侧视图;图10是图7所示的刀具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11是图7所示的刀具的部分结构在第二类刀片弯折前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料理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理杯(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加工食材的处理空间(14),用于围成所述处理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扰流筋(15);所述第一扰流筋呈条状,其宽度记作H1,14mm≤H1≤18mm,长度记作H2,20mm≤H2≤25mm;/n所述处理空间的下部设置有刀具(40),所述刀具包括第一类刀片(41),所述第一类刀片的刀刃呈圆弧形,所述第一类刀片整体设置在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与所述刀具的转动轴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理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理杯(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加工食材的处理空间(14),用于围成所述处理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扰流筋(15);所述第一扰流筋呈条状,其宽度记作H1,14mm≤H1≤18mm,长度记作H2,20mm≤H2≤25mm;
所述处理空间的下部设置有刀具(40),所述刀具包括第一类刀片(41),所述第一类刀片的刀刃呈圆弧形,所述第一类刀片整体设置在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与所述刀具的转动轴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杯,其特征在于,22mm≤H2≤23.6mm,15mm≤H1≤1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筋设置在所述处理空间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类刀片所在的所述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扰流筋的下端且低于所述第一扰流筋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理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刀片所在的所述平面与所述第一扰流筋的中下段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筋以其下端为支点、朝向食材转动的方向倾斜,以使所述第一扰流筋便于下压转动的食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理杯,其特征在于,用于围成所述处理空间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扰流筋(16),所述第二扰流筋位于所述第一扰流筋的上方;
所述第二扰流筋垂直水平面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扰流筋倾斜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扰流筋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大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术平邢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