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边坡土壤立体修复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边坡土壤立体修复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稀土被称为“工业黄金”,是高新
所需的重要材料。20世纪70年代开始,赣南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三种不同的工艺技术;三种工艺技术均存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稀土浸出率低、稀土资源利用率低等缺点,前两种工艺破坏地表植被极为突出,称为“搬山运动”,还因在稀土提取过程中会有大量NH4+和SO42-残留在矿区土壤中,导致盐化酸化土壤的现象非常明显,进而出现“南方沙漠”式废迹地。离子型稀土矿区由于无序开采以及产业经营方式粗放等原因,造成了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浪费大量稀土资源的同时,还使得大量稀土金属进入矿区土壤环境,在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发生迁移、累积、转化和扩散,对矿区周边大气、植物、水生态系统和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和潜在危害。因此,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开展废弃地土壤修复和矿山生态恢复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边坡土壤立体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截水池、生态截水沟、铺设于待修复边坡区域表面的改良土壤层和嵌入改良土壤层的土壤修复生态网;/n所述改良土壤层、生态截水池和生态截水沟均配置有组合植物层片体系;/n所述待修复边坡区域呈台阶状,包括若干级平台面和若干级坡面;/n所述生态截水沟包括第一坡面生态截水沟、第二坡面生态截水沟和平台面生态截水沟,其中,所述第一坡面生态截水沟和第二坡面生态截水沟分别设置于所述坡面的两侧,所述平台面生态截水沟设置于最低处平台面的靠坡脚内侧和外侧以及其余平台面的靠坡脚内侧,所述平台面生态截水沟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坡面生态截水沟和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边坡土壤立体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截水池、生态截水沟、铺设于待修复边坡区域表面的改良土壤层和嵌入改良土壤层的土壤修复生态网;
所述改良土壤层、生态截水池和生态截水沟均配置有组合植物层片体系;
所述待修复边坡区域呈台阶状,包括若干级平台面和若干级坡面;
所述生态截水沟包括第一坡面生态截水沟、第二坡面生态截水沟和平台面生态截水沟,其中,所述第一坡面生态截水沟和第二坡面生态截水沟分别设置于所述坡面的两侧,所述平台面生态截水沟设置于最低处平台面的靠坡脚内侧和外侧以及其余平台面的靠坡脚内侧,所述平台面生态截水沟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坡面生态截水沟和第二坡面生态截水沟连接,所述第一坡面生态截水沟或第二坡面生态截水沟的底端与生态截水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边坡土壤立体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面的宽为40~60cm,所述平台面的内倾坡率为3~8%;所述坡面的长为2~3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边坡土壤立体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修复生态网由若干固土装置构成,所述固土装置呈矩形框状,每条框的宽度为3~8cm;所述土壤修复生态网由农业废弃物制备的生物固土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边坡土壤立体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土壤层的厚度为20~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边坡土壤立体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土壤层由改良剂对待修复边坡区域表面的土壤层进行改良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边坡土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萌,姚娜,吴俊伟,朱佳琪,万禀颢,周慜,王涛,冯兵,刘足根,倪旺珍,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