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茶园立体种养结合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0146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茶园立体种养结合的方法,其步骤为:S1、园地选择;S2、建立茶园;S3、套种猕猴桃;S4、套种三叶草;S5、散养土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态种养立体茶园所生产的茶叶的鲜爽度更佳、苦涩味更低、品质更好;常规的标准化茶园的每亩茶园年均投入总成本要低。

A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 ecological tea gard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茶园立体种养结合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的茶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茶园立体种养结合的方法。
技术介绍
低山丘陵地区阳光辐射强,特别是夏季高温伏旱天气,炎炎烈日影响茶树的生长,导致夏茶中茶多酚含量高,茶叶苦涩味浓,品质差等特点。在茶园中间种猕猴桃,一是可以提高茶园遮荫率,降低太阳辐射,提升茶叶品质;二是间作猕猴桃可以增加茶园的经济效益,且猕猴桃的病虫害少,不影响茶树的生长;三是间作猕猴桃的茶园有遮荫面积,减少阳光直射,树底下好乘凉,有助于茶农采茶;四是猕猴桃为落叶植物,其落叶可以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此外,茶园杂草是困扰茶农的难题,尤其是幼龄茶园中杂草种类繁多、防治困难,不但与茶树争水肥、争光照、争空间,对土壤结构产生不良影响,还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庇护所,成为茶树病虫害的侵染来源,影响茶苗成活率和生长发育,造成茶叶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因此,在茶园中套种三叶草,一是三叶草为宿根性植物,一般可持续生长10年以上,同时成坪后有发达的侧根,与其他杂草相比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从而使三叶草与杂草争水肥、争光照,达到控杂草的目的,提高幼年茶树的成活率;二是三叶草有具有很强的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N2转化成无机氮肥,为茶叶提供大量的富氮有机肥;三是三叶草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3月中上旬播种,10月下旬开始枯萎,且植株矮小,不影响茶树生长;四是三叶草作为茶园绿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五是茶园种植三叶草,减少茶园杂草,节省茶园劳动力,且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六是茶园种植三叶草能大大减少由于水土流失而造成土壤肥力不足。第三,茶尺蠖是茶园的主要害虫,危害程度大,严重爆发时可以在数周内将几百亩茶园全部啃食殆尽。在茶园散养土鸡,可以有效的哺食茶尺蠖、茶毛虫等茶园害虫。此外,鸡粪作为农家肥,是较好的茶园有机肥,增加茶园有机质含量。土鸡蛋可以食用,其营养价值较高。土鸡作为肉食性畜禽,营养价值高于圈养鸡,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和追捧,出售土鸡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茶园立体种养结合的方法,主要解决提高茶叶品质,控制茶园杂草,减轻茶园病虫危害及提高茶苗成活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夏秋茶叶品质差,以及茶园杂草、茶园病虫害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立体种养结合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态茶园立体种养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S1、园地选择园地选择交通方便,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PH呈酸性,通透性良好,腐殖质丰富、有机质含量1.6%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年日照时数超过1300小时的低山丘陵缓坡地;S2、建立茶园2.1园地规划:茶园内宜根据生产规模、经营管理方式,科学规划全局与部分区域的分区;新建园地应选择以坡度25度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集中连片地块为宜;根据茶园面积和方便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来规划道路;一般200亩以上设立主道,宽7~9米;200亩以下只设支道,宽6~7米;茶园内还要设步行道,把茶园分割成若干作业区,一般以10亩为宜,茶行长50~60米左右为宜;梯级茶园一般8~10行设一条步行道,宽2米,横向步行道按水平开设,纵向步行道根据地形设置,可建成直道、Ⅰ字道、S道;主道、支道、步行道应连接贯通,以方便运输;园内规划建立能排、灌、蓄水的排灌蓄水沟和蓄水池,滴喷灌水利设施,水沟条数和深宽度宜视排水量与需水量而定;园外规划建立能阻隔暴雨进入茶园的防洪沟,水沟要求纵横有序,大小相通;蓄水池主要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一般每10亩茶园建立一个,深宽度按每亩蓄水量1~2立方米来计算;2.2开垦方法:园区采用全垦的方法,可用机械或人工开垦,先机垦后人工;梯级茶园可采用边挖沟边建梯级的技术方法;2.3种植规格:茶树以双行单株条列式种植,茶行间距大茶行150cm~160cm,小茶行30~40cm;茶树种植沟宽50~60cm,深40~50cm;2.4回沟方法:茶园开沟时底层留10厘米松土,中层填入基肥15~20厘米,基肥按每亩施入厩肥、垃圾、家畜粪、土杂肥等2000-4000公斤,磷肥200斤,上层填入泥土10~15厘米,余下10~15厘米待植茶时再填满;2.5定植:茶树定植时间在春秋两季;春季:2月中、下旬;秋季:10中旬~11月中旬,以秋植为最佳;定植规格按双行交错栽植,按双行单株的方式定植于种植沟里;猕猴桃定植时间,春季:2月中、下旬;秋季:10中旬下旬,提倡秋栽;2.6肥培管理:茶园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幼龄茶园每亩施饼肥100~150kg或农家肥500~1000kg,配施过磷酸钙25~50kg,硫酸钾10~20kg;茶树长到5年左右便进入成龄茶园,成龄茶园间隔一年施基肥,每亩施饼肥200~400kg或农家肥1000~2000kg,配施过磷酸钙100~200kg,硫酸钾15~25kg;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年施2~3次,幼龄茶园每亩施尿素5~6kg、硫酸钾3~6kg;成龄茶园每亩施尿素15~20kg、硫酸钾7~10kg;2.7修剪:幼年茶树修剪分定型修剪和轻修剪;茶苗定植后,当苗高达到30cm以上,主枝粗达3mm以上时,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剪后留高15cm左右;第二次修剪,剪后留高30—35cm,第三次修剪,茶树高度达到40—50cm,这时茶树骨架已经形成;定型修剪应选用整枝剪逐丛进行,剪口距剪口下第一个腋芽3—5mm,并尽量保留外侧芽,以利今后成长健壮的骨干枝;2.8茶叶采摘:成龄茶园可在每年春、夏、秋季进行茶叶采摘,以采取新长出的新芽和嫩稍为主;S3套种猕猴桃3.1种植规格在茶园中,每隔4行茶树种植一行猕猴桃,猕猴桃株距3~4m,行距6~8m;猕猴桃定植沟宽0.8~1.0m,沟深0.6~0.8m;3.2施底肥开好猕猴桃种植沟后,进行施底肥,每株猕猴桃施腐熟有机肥20公斤以上、过磷酸钙1公斤及适量菌肥,与熟土搅拌均匀后回填在定植沟中;3.3栽培猕猴桃栽培深度13~15cm,以苗木根颈部的土印与地面平行,嫁接口露在地面以上为准;栽植后灌一次透水,再在树盘上覆盖地膜,避开树干基部,保证成活,促进生长;3.4搭“T”型架在猕猴桃行用水泥杆和不锈钢管、三角铁、钢丝绳等搭建“T”型架,“T”型架要求埋入土中0.8~1.2m,高于土面2.0~2.4m,并培土压实,主要用于承受猕猴桃树枝及果实的重量;3.5肥培管理猕猴桃一般每年施肥3次,基肥1次,追肥2次;基肥也即冬肥,在果实采收后施入,每株施有机肥20kg,并混合施入1.5kg磷肥;第1次追肥在萌芽后施入,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2kg,以充实春梢和结果树;第2次在生长旺期前施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茶园立体种养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nS1、园地选择/n园地选择交通方便,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PH呈酸性,通透性良好,腐殖质丰富、有机质含量1.6%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年日照时数超过1300小时的低山丘陵缓坡地;/nS2、建立茶园/n2.1 园地规划:茶园内宜根据生产规模、经营管理方式,科学规划全局与部分区域的分区;/n新建园地应选择以坡度25度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集中连片地块为宜;/n根据茶园面积和方便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来规划道路;/n200亩以上设立主道,宽7~9米;200亩以下只设支道,宽6~7米;茶园内还要设步行道,把茶园分割成若干作业区,以10亩为宜,茶行长50~60米左右为宜;梯级茶园8~10行设一条步行道,宽2米,横向步行道按水平开设,纵向步行道根据地形设置,建成直道、Ⅰ字道、S道;/n主道、支道、步行道应连接贯通,以方便运输;/n园内规划建立能排、灌、蓄水的排灌蓄水沟和蓄水池,滴喷灌水利设施;园外规划建立能阻隔暴雨进入茶园的防洪沟,水沟要求纵横有序,大小相通;/n蓄水池主要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每10亩茶园建立一个,深宽度按每亩蓄水量1~2立方米来计算;/n2.2 开垦方法:园区采用全垦的方法,用机械或人工开垦,先机垦后人工;梯级茶园采用边挖沟边建梯级的技术方法;/n2.3 种植规格:茶树以双行单株条列式种植,茶行间距大茶行150cm~160cm,小茶行30~40cm;茶树种植沟宽50~60cm,深40~50cm;/n2.4 回沟方法:茶园开沟时底层留10厘米松土,中层填入基肥15~20厘米,基肥按每亩施入厩肥、垃圾、家畜粪、土杂肥2000-4000公斤,磷肥200斤,上层填入泥土10~15厘米,余下10~15厘米待植茶时再填满;/n2.5 定植:茶树定植时间在春秋两季;/n春季:2月中、下旬;秋季:10中旬~11月中旬;/n定植规格按双行交错栽植,按双行单株的方式定植于种植沟里;/n猕猴桃定植时间,春季:2月中、下旬;秋季:10中旬下旬;/n2.6 肥培管理:茶园施肥分基肥和追肥;/n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n幼龄茶园每亩施饼肥100~150kg或农家肥500~1000kg,配施过磷酸钙25~50kg,硫酸钾10~20kg;茶树长到5年左右便进入成龄茶园,成龄茶园间隔一年施基肥,每亩施饼肥200~400kg或农家肥1000~2000kg,配施过磷酸钙100~200kg,硫酸钾15~25kg;/n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年施2~3次,幼龄茶园每亩施尿素5~6kg、硫酸钾3~6kg;成龄茶园每亩施尿素15~20kg、硫酸钾7~10kg;/n2.7 修剪:幼年茶树修剪分定型修剪和轻修剪;/n茶苗定植后,当苗高达到30cm以上,主枝粗达3mm以上时,即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剪后留高15cm左右;/n第二次修剪,剪后留高30—35cm,第三次修剪,茶树高度达到40—50cm,这时茶树骨架已经形成;/n定型修剪应选用整枝剪逐丛进行,剪口距剪口下第一个腋芽3—5mm,并尽量保留外侧芽,以利今后成长健壮的骨干枝;/n2.8 茶叶采摘:成龄茶园在每年春、夏、秋季进行茶叶采摘,以采取新长出的新芽和嫩稍为主;/nS3 套种猕猴桃/n3.1 种植规格/n在茶园中,每隔4行茶树种植一行猕猴桃,猕猴桃株距3~4m,行距6~8m;/n猕猴桃定植沟宽0.8~1.0m,沟深0.6~0.8m;/n3.2 施底肥/n开好猕猴桃种植沟后,进行施底肥,每株猕猴桃施腐熟有机肥20公斤以上、过磷酸钙1公斤及适量菌肥,与熟土搅拌均匀后回填在定植沟中;/n3.3 栽培/n猕猴桃栽培深度13~15cm,嫁接口露在地面以上为准;/n栽植后灌一次透水,再在树盘上覆盖地膜,避开树干基部,保证成活,促进生长;/n3.4 搭“T”型架/n在猕猴桃行用水泥杆和不锈钢管、三角铁、钢丝绳搭建“T”型架,“T”型架要求埋入土中0.8~1.2m,高于土面2.0~2.4m,并培土压实,主要用于承受猕猴桃树枝及果实的重量;/n3.5 肥培管理/n猕猴桃每年施肥3次,基肥1次,追肥2次;/n基肥也即冬肥,在果实采收后施入,每株施有机肥20kg,并混合施入1.5kg磷肥;/n第1次追肥在萌芽后施入,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2kg,以充实春梢和结果树;第2次在生长旺期前施入,施入果木肥或复合肥;/n因猕猴桃的根是肉质根,要在离根稍远处挖浅沟施入化肥并封土,以免引起烧根;/n3.6 剪枝/n猕猴桃株枝整形修剪根据搭架方式而定,要充分利用架面,使枝条分布均匀,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n猕猴桃修前分冬剪、夏剪和雄株修剪;/n冬剪在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1个月期间进行,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n留主蔓和结果母枝,剪去过密大枝;/n细弱枝、交叉枝和病虫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茶园立体种养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S1、园地选择
园地选择交通方便,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PH呈酸性,通透性良好,腐殖质丰富、有机质含量1.6%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年日照时数超过1300小时的低山丘陵缓坡地;
S2、建立茶园
2.1园地规划:茶园内宜根据生产规模、经营管理方式,科学规划全局与部分区域的分区;
新建园地应选择以坡度25度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集中连片地块为宜;
根据茶园面积和方便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来规划道路;
200亩以上设立主道,宽7~9米;200亩以下只设支道,宽6~7米;茶园内还要设步行道,把茶园分割成若干作业区,以10亩为宜,茶行长50~60米左右为宜;梯级茶园8~10行设一条步行道,宽2米,横向步行道按水平开设,纵向步行道根据地形设置,建成直道、Ⅰ字道、S道;
主道、支道、步行道应连接贯通,以方便运输;
园内规划建立能排、灌、蓄水的排灌蓄水沟和蓄水池,滴喷灌水利设施;园外规划建立能阻隔暴雨进入茶园的防洪沟,水沟要求纵横有序,大小相通;
蓄水池主要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每10亩茶园建立一个,深宽度按每亩蓄水量1~2立方米来计算;
2.2开垦方法:园区采用全垦的方法,用机械或人工开垦,先机垦后人工;梯级茶园采用边挖沟边建梯级的技术方法;
2.3种植规格:茶树以双行单株条列式种植,茶行间距大茶行150cm~160cm,小茶行30~40cm;茶树种植沟宽50~60cm,深40~50cm;
2.4回沟方法:茶园开沟时底层留10厘米松土,中层填入基肥15~20厘米,基肥按每亩施入厩肥、垃圾、家畜粪、土杂肥2000-4000公斤,磷肥200斤,上层填入泥土10~15厘米,余下10~15厘米待植茶时再填满;
2.5定植:茶树定植时间在春秋两季;
春季:2月中、下旬;秋季:10中旬~11月中旬;
定植规格按双行交错栽植,按双行单株的方式定植于种植沟里;
猕猴桃定植时间,春季:2月中、下旬;秋季:10中旬下旬;
2.6肥培管理:茶园施肥分基肥和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
幼龄茶园每亩施饼肥100~150kg或农家肥500~1000kg,配施过磷酸钙25~50kg,硫酸钾10~20kg;茶树长到5年左右便进入成龄茶园,成龄茶园间隔一年施基肥,每亩施饼肥200~400kg或农家肥1000~2000kg,配施过磷酸钙100~200kg,硫酸钾15~25kg;
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年施2~3次,幼龄茶园每亩施尿素5~6kg、硫酸钾3~6kg;成龄茶园每亩施尿素15~20kg、硫酸钾7~10kg;
2.7修剪:幼年茶树修剪分定型修剪和轻修剪;
茶苗定植后,当苗高达到30cm以上,主枝粗达3mm以上时,即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剪后留高15cm左右;
第二次修剪,剪后留高30—35cm,第三次修剪,茶树高度达到40—50cm,这时茶树骨架已经形成;
定型修剪应选用整枝剪逐丛进行,剪口距剪口下第一个腋芽3—5mm,并尽量保留外侧芽,以利今后成长健壮的骨干枝;
2.8茶叶采摘:成龄茶园在每年春、夏、秋季进行茶叶采摘,以采取新长出的新芽和嫩稍为主;
S3套种猕猴桃
3.1种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明程繁杨马梦君涂修亮潘国雄余子铭胡园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