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伞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06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伞具,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伞具。太阳能伞具,包括伞杆;可折叠的伞面,设于伞杆顶端;光伏组件,设于伞面的外表面上;以及接线盒,沿伞杆高度方向可调节地设于伞杆上,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蓄电池和用电接口,光伏组件电连接于蓄电池为蓄电池供电,用电接口包括电连接端和充电口,电连接端电连接于蓄电池,充电口暴露于壳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太阳能伞具接线盒高度可调,使用更加方便。

Solar umbrel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伞具
本技术涉及伞具,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伞具。
技术介绍
伞具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其中,户外伞主要用于户外休闲、旅游时起到遮阳、挡雨等作用,利用率较低,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利用户外伞进行太阳能发电储能,进而可对用户移动设备进行临时充电或临时照明的多功能户外伞。但是这些遮阳伞用电接口及多种功能均集成在伞杆的固定位置处,这就给用户使用造成不便,例如用户在为移动设备充电时,各种移动设备的充电线的长度往往不同,当充电线较短时,由于用电接口位置不可调整,当用户边充电边使用移动设备时十分不方便。再有当用户使用照明功能时,往往需要根据场景不同使用不同聚集度的灯光,阅读时需要调低灯光,多人休闲娱乐时需要调至高度较高的灯光。因此,现有的遮阳伞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多功能户外伞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接线盒高度的太阳能伞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太阳能伞具,包括:伞杆;可折叠的伞面,设于所述伞杆的顶端;光伏组件,设于所述伞面的外表面上;以及接线盒,沿所述伞杆高度方向可调节地设于所述伞杆上,其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蓄电池和用电接口,所述光伏组件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为所述蓄电池供电,所述用电接口包括电连接端和充电口,所述电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所述充电口暴露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对接以使所述第一豁口与所述第二豁口形成用于装配于所述伞杆的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连接件夹持在所述伞杆上。所述伞杆上设有沿径向贯穿所述伞杆的调节孔,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调节孔、以及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调节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调节孔的位置调节所述壳体在所述伞杆上的高度。所述调节孔为沿所述伞杆轴向的长滑孔。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固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长滑孔滑动配合。所述调节孔为沿所述伞杆轴向均匀设置的多个通孔,通过调节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通孔的位置以调节所述壳体在所述伞杆上的高度。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伞杆上,其上设有沿所述伞杆轴向的滑道;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与所述滑道相适配的滑块,所述连接件在所述伞杆外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以使两者对接,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滑块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以调节所述壳体在所述伞杆上的高度。所述滑道为开设于所述第三壳体上的滑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夹持在所述伞杆上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接形成的空腔上下两端设有密封圈。所述的太阳能伞具,还包括:照明装置,设于所述壳体下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伞具,包括伞杆、可折叠的伞面、光伏组件和接线盒,伞面设于伞杆顶端,光伏组件设于伞面的外表面上,接线盒沿伞杆高度方向可调节地设于伞杆上,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蓄电池和用电接口,光伏组件电连接于蓄电池为蓄电池供电,用电接口包括电连接端和充电口,电连接端电连接于蓄电池,充电口暴露于壳体外。接线盒在伞杆上的高度可调,便于用户对不同长度充电线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2)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伞具,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豁口,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豁口,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接以使两个豁口形成用于装配伞杆的空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连接件夹持在伞杆上。通过连接件将两个壳体夹持在伞杆外,接线盒连接更稳固,同时与伞杆的一体性更好,更美观方便。3)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伞具,伞杆上设有沿径向贯穿伞杆的调节孔,连接件穿过第一壳体、调节孔、以及第二壳体,通过调节连接件位于调节孔的位置以调节壳体在伞杆上的高度。连接件依次贯穿壳体和伞杆,使得接线盒在伞杆连接更牢固,同时连接件位于调节孔中,无需完全拆卸接线盒即可实现接线盒高度方向的调节,调节更加方便。4)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伞具,调节孔为长滑孔,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导向块,导向块与长滑孔配合从而使接线盒长滑孔滑动调节时,导向块始终在长滑孔内,不会偏转,便于用户对接线盒调节,并且长滑孔实现接线盒的无级调节,调节更方便。5)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伞具,调节孔为沿伞杆轴向均匀设置的若干通孔,通过通孔的位置对接线盒高度进行有级调节,接线盒与伞杆连接更加稳定牢固。6)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伞具,壳体还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壳体固定设置在伞杆上,其上设有沿伞杆轴向的滑道,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设有与滑道配合的滑块,连接件在伞杆外穿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使两者对接,滑块与滑道配合从而调节接线盒的高度。连接件在伞杆外与壳体配合,从而无需在伞杆上开设避让孔,降低加工成本,实现接线盒的通用性,同时滑块与滑道配合使用户对接线盒调节更方便。7)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伞具,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夹持在伞杆上时,壳体上下两端设有密封圈,以防止接线盒内壁进水进尘。8)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伞具,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下方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随接线盒上下移动,以提供不同用途的光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接线盒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伞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替代实施方式中伞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壳体;11-突出部;12-触控面板;13-触控面板胶;14-触控按键PCB板;15-充电口;16-照明装置;2-第二壳体;21-定位部;22-导向块;3-蓄电池;4-主板;5-密封圈;6-USB胶塞;7-伞杆;71-长滑孔;72-通孔;8-第三壳体;81-滑槽;82-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太阳能伞具,包括伞体(附图未示出),伞体可为常规户外遮阳伞,伞体包括伞杆7以及位于伞杆7顶部的可折叠的伞面,伞杆7可插接在例如地面、桌面或任何适于实施的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伞杆(7);/n可折叠的伞面,设于所述伞杆(7)的顶端;/n光伏组件,设于所述伞面的外表面上;以及/n接线盒,沿所述伞杆(7)高度方向可调节地设于所述伞杆(7)上,其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蓄电池(3)和用电接口,所述光伏组件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3),为所述蓄电池(3)供电,所述用电接口包括电连接端和充电口(15),所述电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3),所述充电口(15)暴露于所述壳体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伞杆(7);
可折叠的伞面,设于所述伞杆(7)的顶端;
光伏组件,设于所述伞面的外表面上;以及
接线盒,沿所述伞杆(7)高度方向可调节地设于所述伞杆(7)上,其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蓄电池(3)和用电接口,所述光伏组件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3),为所述蓄电池(3)供电,所述用电接口包括电连接端和充电口(15),所述电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3),所述充电口(15)暴露于所述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伞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二壳体(2)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对接以使所述第一豁口与所述第二豁口形成用于装配于所述伞杆(7)的空腔,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通过连接件夹持在所述伞杆(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伞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杆(7)上设有沿径向贯穿所述伞杆(7)的调节孔,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调节孔、以及所述第二壳体(2),通过调节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调节孔的位置调节所述壳体在所述伞杆(7)上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伞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孔为沿所述伞杆(7)轴向的长滑孔(7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波
申请(专利权)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