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控制盒及使用该控制盒的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941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耳机控制盒及使用该控制盒的耳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和接线端子,下壳体上设有穿线孔;上壳体盖设于下壳体上,上壳体上设有限位筋,限位筋的底部与上壳体固定连接,限位筋的顶部与下壳体的内表面抵接;接线端子包括接线柱,接线柱上设有与穿线孔相适配的第一卡接部,接线柱上在第一卡接部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设有与限位筋相适配的卡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接线端子与壳体的连接处设有限位筋,限位筋的一端连接上壳体,另一端连接下壳体,中部卡接在接线端子上,增加了接线端子与壳体的接触面积,结构牢固,提高了抗冲击性能,避免了跌落时发生接线端子脱出而使焊线折断的现象。

A headset control box and a headset using the control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控制盒及使用该控制盒的耳机
本技术涉及耳机的
,特别是指一种耳机控制盒及使用该控制盒的耳机。
技术介绍
目前的耳机都会佩戴有耳机控制盒,耳机控制盒是颈戴和头戴耳机的重要控制部件,用户根据自身的听力习惯通过控制盒上的按键选择音量的大小,或者通过控制盒上的功能键选择播放/暂停键。另外,耳机控制盒也是整个耳机接线的端子载体。因此,耳机控制盒一旦失效,耳机将出现较严重的功能性损伤。当前,各大厂商对耳机控制盒及其与接线端子的可靠性连接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现有的耳机控制盒通常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和两个接线端子,上壳体盖设于下壳体上,上壳体和下壳体组合形成一个安装腔,上壳体的两端均设有上安装孔,下壳体的两端均设有下安装孔,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连接时,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分别扣合在接线端子的上部和下部使两个接线端子分别位于安装腔的两端。这种接线端子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扣合连接结构简单,抗冲击强度低,其在挂重为450g高度为60cm自然跌落一次的冲击状态下就会发生接线端子脱出焊线折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旨在解决了现有耳机控制盒中接线端子与壳体的连接结构简单而导致其抗冲击强度低容易发生接线端子脱出焊线折断的现象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一个方面,本技术的一种耳机控制盒,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和接线端子;所述下壳体的上端为开口设置,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具有空腔结构,所述下壳体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穿线孔;所述上壳体盖设于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下壳体卡接连接,所述上壳体上在所述穿线孔的两侧均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的底部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筋的顶部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抵接;所述接线端子为两个且均包括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上设有与所述穿线孔相适配的第一卡接部,所述接线柱上在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设有与所述限位筋相适配的卡接槽,所述限位筋在横向方向上与所述卡接槽卡接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限位筋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为平行设置且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三限位板也为平行设置且其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与所述卡接槽卡接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板位于所述卡接槽的外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第三限位板均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上,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侧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卡接槽卡接且其顶部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抵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凸字型结构且包括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第一卡接部通过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抵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长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穿线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适配的穿线座,所述穿线座的周向上设有用于将其限制在所述穿线孔内的限位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通过卡扣扣合连接,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公扣,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公扣相适配的母扣。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公扣包括导向部和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上设有三个间隔分布所述导向部,所述母扣包括扣合座和设置所述扣合座上的扣合槽,所述扣合座上设有导向面。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公扣的个数为六个并沿着所述下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另一个方面,本技术的一种耳机,包括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控制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接线端子与壳体的连接处设有限位筋,限位筋的一端连接上壳体,另一端连接下壳体,中部卡接在接线端子上,大大增加了接线端子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和配合刚性,这种连接的接线端子结构牢固,接线端子稳固地卡接在穿线孔的内部,大大提高了其抗冲击性能,避免了跌落时发生接线端子脱出而使焊线折断的现象,该耳机控制盒使用方便,性能好,寿命长,提升了用户体验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出的耳机控制盒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接线端子与下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限位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限位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接线端子的结构放大图;图8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沿着A-A处横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沿着A-A处纵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3中公扣的结构放大图;图12为图4中母扣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下壳体;11-公扣;111-导向部;112-扣合部;2-上壳体;21-限位筋;210-支撑板;211-第一限位板;212-第二限位板;213-第三限位板;214-第二限位部;215-第一限位部;22-母扣;221-扣合座;222-扣合槽;3-接线端子;31-接线柱;32-第一卡接部;33-第二卡接部;34-卡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附图1至附图12,本实施例是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耳机控制盒,该耳机控制盒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和接线端子3;下壳体1的上端为开口设置,下壳体1的内部具有空腔结构,下壳体1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穿线孔;上壳体2盖设于下壳体1上并与下壳体1卡接连接,上壳体2上在穿线孔的两侧均设有限位筋21,限位筋21的底部与上壳体2固定连接,限位筋21的顶部与下壳体1的内表面抵接;接线端子3为两个且均包括接线柱31,接线柱31上设有与穿线孔相适配的第一卡接部32,接线柱31上在第一卡接部32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卡接部33,第一卡接部32和第二卡接部33之间设有与限位筋21相适配的卡接槽34,限位筋21在横向方向上与卡接槽34卡接连接。本技术在纵向方向上,限位筋21的一端连接上壳体2,另一端连接下壳体1,在横向方向上,限位筋21的中部卡接在接线端子3上的卡接槽34内,大大增加了接线端子3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和配合刚性,这种连接的接线端子3结构牢固,接线端子3稳固地卡接在穿线孔的内部,大大提高了其抗冲击性能,避免了跌落时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壳体,其上端为开口设置,内部具有空腔结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穿线孔;/n上壳体,其盖设于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下壳体卡接连接,所述上壳体上在所述穿线孔的两侧均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的底部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筋的顶部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抵接;/n接线端子,其为两个且均包括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上设有与所述穿线孔相适配的第一卡接部,所述接线柱上在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设有与所述限位筋相适配的卡接槽,所述限位筋在横向方向上与所述卡接槽卡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体,其上端为开口设置,内部具有空腔结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穿线孔;
上壳体,其盖设于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下壳体卡接连接,所述上壳体上在所述穿线孔的两侧均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的底部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筋的顶部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抵接;
接线端子,其为两个且均包括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上设有与所述穿线孔相适配的第一卡接部,所述接线柱上在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设有与所述限位筋相适配的卡接槽,所述限位筋在横向方向上与所述卡接槽卡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控制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筋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为平行设置且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三限位板也为平行设置且其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与所述卡接槽卡接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卡接槽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控制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第三限位板均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上,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侧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良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