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
本技术涉及虚拟现实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
技术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其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能够在虚拟三维空间中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交互环境。近几年来,虚拟现实因其在娱乐、游戏、教育、医疗、艺术创作、工程设计等各个领域的巨大潜力而备受重视。多家电子设备厂商推出了消费级的设备套装,基于虚拟现实的应用软件、游戏和全景视频随之大量出现。在虚拟现实领域中,由于价格及便利性的优势,市场上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主要是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用户通过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的显示器透过光学镜片在距离很近的屏幕上观看虚拟场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虚拟现实设备,例如,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其对视力缺陷的人员,例如,对于眼睛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需要佩戴眼镜的操作人员,不够友好,佩戴舒适性差,影响使用效果。同时,现有技术中脑电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脑-机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包括壳体、显示器和透镜,所述显示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透镜的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n其还包括脑电采集设备、屈光度调节装置、瞳距检测装置和瞳距调节装置,所述透镜的两个镜筒通过各自的透镜连接件分别与瞳距调节装置的相对应的滑块固接;且各屈光度调节装置分别与相应的瞳距调节装置相连,所述屈光度调节装置通过托架连接杆与所述瞳距调节装置的滑块连接;所述瞳距检测装置设置两个透镜的连线的中点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包括壳体、显示器和透镜,所述显示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透镜的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脑电采集设备、屈光度调节装置、瞳距检测装置和瞳距调节装置,所述透镜的两个镜筒通过各自的透镜连接件分别与瞳距调节装置的相对应的滑块固接;且各屈光度调节装置分别与相应的瞳距调节装置相连,所述屈光度调节装置通过托架连接杆与所述瞳距调节装置的滑块连接;所述瞳距检测装置设置两个透镜的连线的中点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瞳距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光源发射器和摄像头,所述红外光源发射器位于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外侧壁且朝向操作人员眼部的方向,其位于两个透镜的之间连线的中点的上方且所述红外光源发射器与所述摄像头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垂直于两个透镜的中心之间的连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电采集设备包括内衬、外壳和设置在内衬和外壳之间的各个弹性连接件;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或外侧壁设置有屏蔽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设置有地电极、参考电极和数据采集电极,所述数据采集电极与注入导管连通,工作前通过注入导管将导电膏注入至相应的数据采集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为弹性层,所述内衬设置有在操作者的两侧的耳部向下延伸的绑带,以便当佩戴所述脑电采集设备时,通过张紧所述绑带时所述内衬紧贴头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为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三部分为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部,所述第四部分为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部,所述壳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处为流线形,所述第五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前部,所述第六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后部,所述壳体的后部靠近操作人员的眼部;
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上设置透镜孔,所述透镜的镜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浩宸,李春永,岳敬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