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无线相位伏安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62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无线相位伏安仪,包括主机、第一从机、第二从机、第一待测设备、第二待测设备以及第三待测设备,所述主机包括第一主控模块、第一AD采样模块、第一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一从机包括第二主控模块、第二AD采样模块、第二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二从机包括第三主控模块、第三AD采样模块、第三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一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一AD采样模块以及第一液晶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一AD采样模块与所述第一待测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对高中低三侧电压电流信号的分布式实时同步采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无线相位伏安仪
本技术涉及测试仪器
,更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无线相位伏安仪。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推广,智能站的检修维护工作也随之增加。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整体结构和信息传输原理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智能变电站中,互感器二次交流量在智能汇控柜中就地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光缆传送到中心控制柜。在工作现场,不同的互感器二次合并单元之间的距离较远(有的甚至可达100m),这就给二次交流量之间测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由于接线较复杂,未避免新投、技改项目中出现接错线的情况,采用测量仪器检测接线是否正确尤其重要。在变电站中,高中低三侧变压器绕组相距较远,实时同步观察三侧电压电流判断接线是否正确比较麻烦,很难实施,通过搭线实现的话,需要较多较长的接线才能实现,设计一种方便实施的对高中低三侧电压电流信号的分布式实时同步采样的设备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变电站实时同步观察高中低三侧电压电流比较复杂。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智能无线相位伏安仪,包括主机、第一从机、第二从机、第一待测设备、第二待测设备以及第三待测设备,所述主机包括第一主控模块、第一AD采样模块、第一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一从机包括第二主控模块、第二AD采样模块、第二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二从机包括第三主控模块、第三AD采样模块、第三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一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一AD采样模块以及第一液晶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一AD采样模块与所述第一待测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二AD采样模块以及第二液晶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二AD采样模块与所述第二待测设备连接;所述第三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三AD采样模块以及第三液晶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三AD采样模块与所述第三待测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以及所述第三无线通讯模块通讯连接。分布在三侧的三台无线伏安相位仪(即主机、第一从机和第二从机)在接收到同一个采样命令后同时开始采样,以保证三侧采样的同步性,同时三机无线通讯可以扩展为多机无线通讯。优选的,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第二主控模块以及第三主控模块均为STM32系列单片机,型号为STM32F103VET。优选的,所述第一AD采样模块包括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包括电阻R49、电阻R51、电容C46、电阻R62、电容C48、电解电容CD15、电容C45、电容C43、电解电容CD14、电容C44、电容C42、电解电容CD13、电容C41以及电容C40;所述芯片U1的第六引脚通过电阻R49接地,第八引脚通过电阻R51接地,第十一引脚通过电容C46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以及第十五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第九十七引脚、第九十六引脚、第九十五引脚、第九十三引脚、第九十二引脚、第九十一引脚、第六十七引脚、第六十六引脚、第六十五引脚、第六十四引脚以及第六十三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十六引脚至第三十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第八十八引脚、第八十七引脚、第八十六引脚、第八十五引脚、第八十四引脚、第八十三引脚、第八十二引脚、第八十一引脚、第六十二引脚、第六十一引脚、第六十引脚、第五十九引脚、第五十八引脚、第五十七引脚、第五十六引脚以及第五十五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三十四引脚通过电阻R62接地,芯片U1的第二引脚、第二十六引脚、第三十五引脚、第四十引脚、第四十一引脚以及第四十七引脚均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三十六引脚和第三十九引脚均连接电容C48的一端,电容C4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3的一端、电容C45的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D15的正极均接所述芯片U1的第四十二引脚,电容C43的另一端、电容C45的另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D15的负极均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四十三引脚接所述电解电容CD14的负极,所述电容C42的一端、电容C44的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D14的正极连接在一起并且均与所述芯片U1的第四十四引脚以及第四十五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电容C44的另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D14的负极连接在一起并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四十六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一引脚、第三十七引脚、第三十八引脚以及第四十八引脚均接电源V1,所述芯片U1的第二十三引脚接电解电容CD13的正极,所述电容C40的一端以及电容发C41的一端接所述电解电容CD13的负极,所述电容C40的一端接电源V2,所述电容C40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D13的正极以及电容C41的另一端均接地。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包括芯片U2、电阻R43、电阻R44、电容C16、电解电容CD11、磁珠L15以及电阻R153;所述芯片U2的第七引脚通过电阻R43接电源V1,芯片U2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44接电源V1,芯片U2的第二引脚通过磁珠L14与电源V3连接,芯片U2的第一引脚通过磁珠L15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D11的正极以及电容C36的一端均接芯片U2的第二引脚,所述电解电容CD11的负极以及电容C36的另一端均接芯片U2的第一引脚。优选的,所述芯片U2的型号为APC230-47。优选的,智能无线相位伏安仪还包括数据读写模块,所述数据读写模块与第一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数据读写模块包括芯片U3、电容C35、电容C37、晶振X1、电容C39、发光二极管D6以及电阻R45;所述芯片U3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第三十七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第三十八引脚连接,所述U3的第二引脚通过电容C35接电源V1;所述芯片U3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均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九引脚接电源V1,第十二引脚接地;电容C37的一端接电源V1,另一端接地;晶振X1的第一引脚接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晶振X1的第二引脚接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电容C39的一端接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另一端接晶振X1的第三引脚;所述芯片U3的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第二十引脚、第二十一引脚、第二十二引脚分别与第一主控模块的第四十引脚、第三十九引脚、第三十引脚、第三十二引脚、第三十一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二十四引脚接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通过电阻R45接电源V1;所述芯片U3的第二十八引脚接电源V1。优选的,所述芯片U3的型号为CH376S。优选的,智能无线相位伏安仪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与所述数据读写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包括芯片U4、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42、电阻R41、电解电容CD10以及电容C34;所述芯片U4的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38接电源V1,所述芯片U4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37接电源V1,所述芯片U4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42接地,所述芯片U4的第四引脚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无线相位伏安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第一从机、第二从机、第一待测设备、第二待测设备以及第三待测设备,所述主机包括第一主控模块、第一AD采样模块、第一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一从机包括第二主控模块、第二AD采样模块、第二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二从机包括第三主控模块、第三AD采样模块、第三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三无线通讯模块;/n所述第一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一AD采样模块以及第一液晶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一AD采样模块与所述第一待测设备连接;/n所述第二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二AD采样模块以及第二液晶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二AD采样模块与所述第二待测设备连接;/n所述第三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三AD采样模块以及第三液晶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三AD采样模块与所述第三待测设备连接;/n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以及所述第三无线通讯模块通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无线相位伏安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第一从机、第二从机、第一待测设备、第二待测设备以及第三待测设备,所述主机包括第一主控模块、第一AD采样模块、第一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一从机包括第二主控模块、第二AD采样模块、第二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二从机包括第三主控模块、第三AD采样模块、第三液晶显示屏以及第三无线通讯模块;
所述第一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一AD采样模块以及第一液晶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一AD采样模块与所述第一待测设备连接;
所述第二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二AD采样模块以及第二液晶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二AD采样模块与所述第二待测设备连接;
所述第三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三AD采样模块以及第三液晶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三AD采样模块与所述第三待测设备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以及所述第三无线通讯模块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相位伏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第二主控模块以及第三主控模块均为STM32系列单片机,型号为STM32F103VE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相位伏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D采样模块包括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包括电阻R49、电阻R51、电容C46、电阻R62、电容C48、电解电容CD15、电容C45、电容C43、电解电容CD14、电容C44、电容C42、电解电容CD13、电容C41以及电容C40;
所述芯片U1的第六引脚通过电阻R49接地,第八引脚通过电阻R51接地,第十一引脚通过电容C46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以及第十五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第九十七引脚、第九十六引脚、第九十五引脚、第九十三引脚、第九十二引脚、第九十一引脚、第六十七引脚、第六十六引脚、第六十五引脚、第六十四引脚以及第六十三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十六引脚至第三十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第八十八引脚、第八十七引脚、第八十六引脚、第八十五引脚、第八十四引脚、第八十三引脚、第八十二引脚、第八十一引脚、第六十二引脚、第六十一引脚、第六十引脚、第五十九引脚、第五十八引脚、第五十七引脚、第五十六引脚以及第五十五引脚连接;
所述芯片U1的第三十四引脚通过电阻R62接地,芯片U1的第二引脚、第二十六引脚、第三十五引脚、第四十引脚、第四十一引脚以及第四十七引脚均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三十六引脚和第三十九引脚均连接电容C48的一端,电容C4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3的一端、电容C45的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D15的正极均接所述芯片U1的第四十二引脚,电容C43的另一端、电容C45的另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D15的负极均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四十三引脚接所述电解电容CD14的负极,所述电容C42的一端、电容C44的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D14的正极连接在一起并且均与所述芯片U1的第四十四引脚以及第四十五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电容C44的另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D14的负极连接在一起并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四十六引脚接地;
所述芯片U1的第一引脚、第三十七引脚、第三十八引脚以及第四十八引脚均接电源V1,所述芯片U1的第二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友赵峻岭鲍晓菲赵创业渠海涛王明刚石桂平赵勇呓杜朋齐慧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北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