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922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包括底座以及竖置设于底座上的模块A与模块B,所述模块A与模块B均是由多个组合件拼装而成的立柱状结构,它们的上端设有控制玻璃移门开闭的门禁刷卡器,所述模块A与模块B均由透明材质制得,所述底座内部设置LED灯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体化门禁装饰体设置,利用LED光影效果,体现现代科技化,安装在玻璃上,该装饰体为透明材质,与玻璃可成为一体,美观实用,同时解决现有玻璃移门开关问题。

A decorative body for glass sliding door access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
本技术涉及玻璃移门门禁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
技术介绍
玻璃移门门禁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规玻璃移门门禁装在移门两端的实体墙上,或在玻璃门之间竖立一立柱安装门禁。现有门禁装置,大多针对普通常规玻璃移门(玻璃宽度不超过3-4米,一旦超过3-4米以上的玻璃移门,当门禁刷卡设于门侧边时,如果宽度较长,移门系统设置的开关时间也较长,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如陌生人闯入);而当开关时间设置较短,当刷完卡走到室内的路线较长,容易出现人还未走到入口区域,移门已经关闭的局面,而如果在中间设立立柱,又极大的影响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包括底座以及竖置设于底座上的模块A与模块B,所述模块A与模块B均是由多个组合件拼装而成的立柱状结构,它们的上端设有控制玻璃移门开闭的门禁刷卡器,所述模块A与模块B均由透明材质制得,所述底座设置LED灯带。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木基层底座,所述模块A与模块B底部与底座卡接,模块A与模块B之间通过卡接连接并将玻璃夹在它们之间,模块A与模块B分别位于玻璃的内外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模块A包括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以及中间的模块A穿线立柱,所述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上部设有用于安装门禁刷卡器的模块A底盒及模块A底盒盖板。进一步地,所述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与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均为横截面呈“凹”字形的带槽柱,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与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组装形成中空柱,所述模块A穿线立柱底部通过模块A穿线立柱底座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的上端为斜坡设置,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的上端设有模块A盖板。进一步地,所述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的外部设有用于与模块B连接的槽口立柱,所述槽口立柱的横截面呈燕尾形。进一步地,所述模块B包括模块B前部饰面立柱、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以及中间的模块B穿线立柱,所述模块B前部饰面立柱上部设有用于安装门禁刷卡器的模块B底盒及模块B底盒盖板,所述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与所述槽口立柱相插接。进一步地,所述模块B高度低于模块A,所述槽口立柱高度高于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并在槽口立柱露出的上部插接模块C,使得模块A、模块B、模块C以及玻璃成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模块B前部饰面立柱为横截面呈“凹”字形的带槽柱,所述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由两部分组成,模块B前部饰面立柱与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组装形成中空柱,所述模块B穿线立柱底部通过模块B穿线立柱底座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模块B前部饰面立柱的上端为斜坡设置,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的上端设有模块B盖板。进一步地,该装饰体由亚克力材质制得。进一步地,所述模块A高度为70-90cm,模块B高度为90-110cm,模块A与模块B的总长度为30-40cm,模块A与模块B的宽度为10-15cm。本技术装饰体具体安装过程中,在竖立玻璃隔断的时候,在玻璃上预留卡口,底部设立木基层底座,模块A穿过玻璃预留卡口,与模块B配合安装,模块A与模块B将玻璃夹在中间,模块C沿模块A后部槽口下落,锁住模块A、B将玻璃固定连接,形成一体,模块A与模块B分别位于玻璃两侧。底部木基层板预留电源,内置LED灯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一体化门禁装饰体设置,利用LED光影效果,体现现代科技化,安装在玻璃上,该装饰体为透明材质,与玻璃可成为一体,美观实用,同时解决现有玻璃移门开关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模块A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模块B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模块C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模块A安装在玻璃上的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模块B与模块A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模块C安装在模块A与B的过程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模块A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模块B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A向剖视图;图12为图10的B向剖视图;图1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块A;101-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102-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103-模块A穿线立柱;104-模块A穿线立柱底座;105-模块A盖板;106-模块A底盒;107-模块A底盒盖板;108-槽口立柱;2-模块B;201-模块B前部饰面立柱;202-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203-模块B穿线立柱;204-模块B穿线立柱底座;205-模块B盖板;206-模块B底盒;207-模块底盒盖板;3-模块C;4-门禁刷卡器;5-底座;6-LED灯带;7-玻璃;8-玻璃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如图1及图10-13,包括底座5以及竖置设于底座5上的模块A1与模块B2,模块A1与模块B2均是由多个组合件拼装而成的立柱状结构,它们的上端设有控制玻璃移门开闭的门禁刷卡器4,模块A与模块B均由透明材质制得,如亚克力材质,底座5设置LED灯带6。底座5为木基层底座,模块A与模块B底部与底座5卡接,模块A与模块B之间通过卡接连接并将玻璃7夹在它们之间,模块A与模块B分别位于玻璃7的内外两侧。具体的,如图2,模块A包括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101、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102以及中间的模块A穿线立柱103,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101上部设有用于安装门禁刷卡器4的模块A底盒106及模块A底盒盖板107。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101与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102均为横截面呈“凹”字形的带槽柱,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101与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102组装形成中空柱,模块A穿线立柱103底部通过模块A穿线立柱底座104安装在底座5上,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101的上端为斜坡设置,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102的上端设有模块A盖板105。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102的外部设有用于与模块B连接的槽口立柱108,槽口立柱108的横截面呈燕尾形。如图3,模块B包括模块B前部饰面立柱201、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202以及中间的模块B穿线立柱203,模块B前部饰面立柱201上部设有用于安装门禁刷卡器4的模块B底盒206及模块B底盒盖板207,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202与槽口立柱108相插接。如图4,模块B高度低于模块A,槽口立柱108高度高于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202,并在槽口立柱108露出的上部插接模块C3,使得模块A1、模块B2、模块C3以及玻璃成为一体。模块B前部饰面立柱201为横截面呈“凹”字形的带槽柱,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202由两部分组成,模块B前部饰面立柱201与模块B后部饰面立柱202组装形成中空柱,模块B穿线立柱203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5)以及竖置设于底座(5)上的模块A(1)与模块B(2),所述模块A(1)与模块B(2)均是由多个组合件拼装而成的立柱状结构,它们的上端设有控制玻璃移门开闭的门禁刷卡器(4),所述模块A与模块B均由透明材质制得,所述底座(5)设置LED灯带(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5)以及竖置设于底座(5)上的模块A(1)与模块B(2),所述模块A(1)与模块B(2)均是由多个组合件拼装而成的立柱状结构,它们的上端设有控制玻璃移门开闭的门禁刷卡器(4),所述模块A与模块B均由透明材质制得,所述底座(5)设置LED灯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为木基层底座,所述模块A与模块B底部与底座(5)卡接,模块A与模块B之间通过卡接连接并将玻璃夹在它们之间,模块A与模块B分别位于玻璃(7)的内外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A包括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101)、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102)以及中间的模块A穿线立柱(103),所述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101)上部设有用于安装门禁刷卡器(4)的模块A底盒(106)及模块A底盒盖板(1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101)与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102)均为横截面呈“凹”字形的带槽柱,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101)与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102)组装形成中空柱,所述模块A穿线立柱(103)底部通过模块A穿线立柱底座(104)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模块A前部饰面立柱(101)的上端为斜坡设置,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102)的上端设有模块A盖板(1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玻璃移门门禁系统的装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A后部饰面立柱(102)的外部设有用于与模块B连接的槽口立柱(108),所述槽口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斌
申请(专利权)人:康新中国设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