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克烘缸的制造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08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干燥纤维幅材的钢制扬克烘缸的制造过程中的中间产品。该中间产品包括具有圆柱形形状且关于中心轴线在轴向上延伸的外壳,该外壳具有两个轴向端部和内表面;对于每个轴向端部,端壁通过至少一个焊道连接至轴向端部。外壳的每个轴向端部具有突出引导件且每个端壁具有与外壳的轴向端部的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接合并配合的突出引导件,端壁通过至少一个焊道连接至轴向端部。突出引导件具有相互邻接的相对表面以限定端壁相对于外壳的预定位置,并且在预定位置中端壁和外壳之间限定有周向凹槽。突出引导件在中间产品的内表面上形成凸出部,且凸出部能通过磨削或机加工去除,使得在外壳的内表面与端壁的内部表面之间能存在平滑过渡。

Intermediate products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Yankee dr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克烘缸的制造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本技术涉及扬克烘缸的制造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所述扬克烘缸用于干燥湿纤维幅材的目的。
技术介绍
在用于干燥最初是湿的纤维幅材的扬克烘缸的制造过程中,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法,上述方法可以根据中间产品进行描述,所述中间产品是通往最终产品(即,扬克烘缸)的一个步骤。在WO2015/076718中,公开了一种中间产品,其随后将成为扬克烘缸。在该文献中,与外壳连接的端壁可以设置有唇缘,该唇缘是环形的并且用作背衬材料(backingmaterial),使得仅能从外部执行焊接。焊接后,可以通过磨削去除唇缘。以这种方式形成中间产品的方式使得仅能从外部执行焊接,但是唇缘不能用于同时限定端壁相对于外壳的轴向位置和径向位置。CN203977226U公开了一种扬克烘缸,其中端壁通过焊接连接至外壳,并且在端壁和外壳两者上均具有配合的引导部件。然而,配合的引导部件形成在一个点处,该点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扬克烘缸的外表面(outersurface)与扬克烘缸的内表面(innersurface)之间。这意味着在端壁与外壳之间形成内凹槽和外凹槽两者,并且必须既从外壳的内部又从外壳的外部执行焊接。这使得制造过程更加复杂并且带来最终焊接连接变弱的风险。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间产品,该中间产品能容易地制造,并且能实现高精度,并且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扬克烘缸。通过本技术实现了这些和其他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用于干燥纤维幅材的钢制扬克烘缸的制造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本技术的中间产品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圆柱形形状并且关于中心轴线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外壳具有内表面和两个轴向端部,在该内表面中形成有周向凹槽。对于外壳的每个轴向端部,中间产品包括端壁,该端壁通过至少一个焊道(weldbead,焊珠,焊缝)连接到轴向端部,以使得外壳和端壁在中间产品内限定封闭空间。每个端壁具有形成中间产品的外部表面(exteriorsurface)的一部分的外表面和面向封闭空间的内部表面(interiorsurface),使得端壁的内部表面相互面对,并且外壳的内表面与端壁的内部表面一起形成整个中间产品的内部表面。圆柱形外壳的每个轴向端部沿其圆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突出引导件。每个端壁沿其圆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突出引导件,所述突出引导件与圆柱形外壳的轴向端部的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接合并配合,所述端壁通过至少一个焊道连接至圆柱形外壳的轴向端部的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突出引导件具有相对的表面,所述相对的表面相互邻接以限定端壁相对于外壳的预定位置,并且在所述预定位置中,在端壁与外壳之间限定有周向凹槽。周向凹槽从外壳的外表面径向向内延伸至凹槽的底部,该底部由突出引导件中的至少一个限定。突出引导件在中间产品的内表面上形成凸出部(bulge),该凸出部朝向中间产品的中心轴线突出到封闭空间中。能通过磨削或机加工来去除凸出部,以使得在去除凸出部之后,在外壳的内表面与端壁的内部表面之间能存在平滑过渡。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突出引导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周向引导件,其在端壁或外壳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可以设想,端壁的突出引导件和外壳的每个轴向端部处的突出引导件都是在端壁和外壳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周向引导件。这样的实施例也是可行的,其中至少一个端壁具有相互分开并沿着端壁的圆周分布的多个突出引导件,而外壳的与该端壁连接的轴向端部具有连续的突出引导件,该连续的突出引导件在外壳的轴向端部处在外壳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端壁具有连续的突出引导件,该连续的突出引导件在端壁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外壳的与该端壁连接的轴向端部具有相互分开并在外壳的轴向端部处沿着外壳的圆周分布的多个突出引导件。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端壁的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相对于外壳的与其配合的突出引导件被放置成使得端壁的突出引导件的至少一部分径向放置在外壳的突出引导件的内侧。至少一个端壁通过多个焊道焊接至外壳的轴向端部,所述多个焊道沿所述周向凹槽的圆周分布,并相互分开且布置为以175°-185°相互分开的成对的相对焊道。附图说明图1是造纸过程中的扬克烘缸的侧视图。图2是扬克烘缸的示意性剖视图,该扬克烘缸已经经历了完整的制造过程并准备投入使用。图3是即将成为扬克烘缸的中间产品的示意图。图4是端壁的一部分和圆柱形外壳的一部分在它们相互连接以形成本技术的中间产品之前的截面图。图5是与图4类似的图,但示出了当已被放在一起时的端壁和圆柱形外壳。图6是与图5类似的图,但示出了端壁和外壳如何相互连接,因此图6可以看作表示本技术的中间产品的一部分。图7是与图6类似的图,但示意性地示出了后续制造步骤。图8是与图6和图7类似的图,但示出了先前磨削或机加工步骤的结果。图9是外壳的侧视图,并示出了焊道的可能分布。图10是可如何执行焊接的示意图。图11是与图4类似的图,但示出了替代实施例。图12是与图5类似的图,但示出了与图11相同的实施例。图13是与图6类似的图,但示出了与图11和图12相同的实施例。图14是与本技术不同的技术的完全示意图,旨在解释由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图15是与图14类似的示意图,示出了制造顺序中的后续步骤。图16是示出了本技术背后的原理之一的简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简要描述最终产品将如何使用。在图1中,扬克烘缸1显示为沿箭头R的方向绕轴线A旋转。在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扬克烘缸1如何具有允许旋转的轴颈24和轴承25。扬克烘缸1由可能处于过压(overpressure)的热蒸汽从内部加热。湿纤维幅材W在织物30上行进,该织物可以是例如围绕引导辊(未示出)成环(inaloop)的环形吸水毛毡,或者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是不吸水但具有纹路的织物,以使得该织物可在纤维幅材W中压印出三维结构。在图1中,织物30的移动方向由箭头C表示。辊31被放置在织物30的环内并且被布置成与扬克烘缸1的外表面形成压区(nip)。在辊31与扬克烘缸1之间的压区中,纤维幅材W被转移到扬克烘缸1的外表面上。扬克烘缸1的外表面通常比织物30的表面更光滑,这使得更容易实现幅材W到扬克烘缸1的转移,因为湿纤维幅材W趋向于追随/粘附至最光滑的表面。随着扬克烘缸1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纤维幅材W随后将在扬克烘缸1的外表面上行进。随着纤维幅材W与扬克烘缸1的外表面接触,由于扬克烘缸因从内部被蒸汽加热而非常热,因而纤维幅材W被干燥。因此,最初相当湿的纤维幅材W将通过蒸发而被干燥。然后扬克烘缸1上的已干燥的纤维幅材W可以通过刮刀29从扬克烘缸1上刮绉(crepedoff)。应该理解的是,已从扬克烘缸刮绉的纤维幅材W通常将被传递并最终卷绕在卷取机(reel-up)的辊上,例如美国专利5,816,528号或美国专利9,511,968号中所公开的这种卷取机。进一步参考图2,可以看出扬克烘缸1具有外壳2,该外壳为圆柱形外壳。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干燥纤维幅材(W)的钢制扬克烘缸(1)的制造过程中的中间产品(IP),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产品(IP)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具有圆柱形状并且关于中心轴线(A)在轴向方向上延伸,所述外壳(2)具有两个轴向端部(3、4)和一内表面(5),在所述内表面(5)中形成有第一周向凹槽(6);对于每个轴向端部(3、4),端壁(8、9)通过至少一个焊道(11)连接至所述轴向端部(3、4),使得所述外壳(2)和所述端壁(8、9)在所述中间产品(IP)内限定封闭空间(V),每个端壁(8、9)具有形成所述中间产品(IP)的外部表面的一部分的外表面(34、35)和面向所述封闭空间(V)的内部表面(32、33),使得所述端壁(8、9)的内部表面(32、33)相互面对,且所述外壳(2)的内表面(5)与所述端壁(8、9)的内部表面(32、33)一起形成整个中间产品(IP)的内部表面(7),并且其中圆柱形外壳(2)的每个轴向端部(3、4)沿其圆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突出引导件(12),并且每个端壁(8、9)沿其圆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圆柱形外壳(2)的轴向端部(3、4)的所述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12)接合并配合的突出引导件(13),所述端壁(8、9)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焊道(11)连接至所述轴向端部的所述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所述突出引导件(12、13)具有相互邻接的相对表面,以限定所述端壁(8、9)相对于所述外壳(2)的预定位置,并且在所述预定位置中,在所述端壁(8、9)和外壳(2)之间限定有第二周向凹槽(28),所述第二周向凹槽(28)从所述外壳(2)的外表面径向向内延伸到第二周向凹槽(28)的底部,所述底部由突出引导件(12、13)中的至少一个限定,并且所述突出引导件(12、13)在所述中间产品(IP)的内表面(7)上形成凸出部(36),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中心轴线(A)突出到所述封闭空间中,并且所述凸出部(36)能通过磨削或机加工去除,使得在去除所述凸出部(36)之后,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5)与所述端壁(8、9)的内部表面(32、33)之间能存在平滑过渡。/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22 SE 1751437-31.一种用于干燥纤维幅材(W)的钢制扬克烘缸(1)的制造过程中的中间产品(IP),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产品(IP)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具有圆柱形状并且关于中心轴线(A)在轴向方向上延伸,所述外壳(2)具有两个轴向端部(3、4)和一内表面(5),在所述内表面(5)中形成有第一周向凹槽(6);对于每个轴向端部(3、4),端壁(8、9)通过至少一个焊道(11)连接至所述轴向端部(3、4),使得所述外壳(2)和所述端壁(8、9)在所述中间产品(IP)内限定封闭空间(V),每个端壁(8、9)具有形成所述中间产品(IP)的外部表面的一部分的外表面(34、35)和面向所述封闭空间(V)的内部表面(32、33),使得所述端壁(8、9)的内部表面(32、33)相互面对,且所述外壳(2)的内表面(5)与所述端壁(8、9)的内部表面(32、33)一起形成整个中间产品(IP)的内部表面(7),并且其中圆柱形外壳(2)的每个轴向端部(3、4)沿其圆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突出引导件(12),并且每个端壁(8、9)沿其圆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圆柱形外壳(2)的轴向端部(3、4)的所述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12)接合并配合的突出引导件(13),所述端壁(8、9)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焊道(11)连接至所述轴向端部的所述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所述突出引导件(12、13)具有相互邻接的相对表面,以限定所述端壁(8、9)相对于所述外壳(2)的预定位置,并且在所述预定位置中,在所述端壁(8、9)和外壳(2)之间限定有第二周向凹槽(28),所述第二周向凹槽(28)从所述外壳(2)的外表面径向向内延伸到第二周向凹槽(28)的底部,所述底部由突出引导件(12、13)中的至少一个限定,并且所述突出引导件(12、13)在所述中间产品(IP)的内表面(7)上形成凸出部(36),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中心轴线(A)突出到所述封闭空间中,并且所述凸出部(36)能通过磨削或机加工去除,使得在去除所述凸出部(36)之后,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5)与所述端壁(8、9)的内部表面(32、33)之间能存在平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产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恩斯特伦A·耶尔特奎斯特S·蒂贝里鲁内·斯科格斯贝里M·霍格曼E·沃姆兰德
申请(专利权)人:维美德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