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舒东专利>正文

一种显示设备、电梯及其可视对讲紧急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93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电梯及其可视对讲紧急报警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正面边框内固定有显示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加强部件;所述显示器设置于透明防护层内,且所述透明防护层与所述外壳正面边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节省安装空间、保持电梯外观整洁,并能有效避免装置本体受到外力破坏。

A display device, elevator and its visual intercom emergency alarm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设备、电梯及其可视对讲紧急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电梯及其可视对讲紧急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权威数据,2017年我国电梯保有量561万台,电梯年产量81万台,约为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二。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梯第一大国,但电梯整体故障率依然较高。以杭州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数据为例,2017年杭州市电梯总量11万台,受理报警电话64040个,电梯应急处置11723起(其中困人故障6239起,设备故障5484起),解救被困人员总计13762人,平均每天受理报警电话175个,现场应急处置32起,解救被困人员37人。随着我国电梯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了20年,大量在用电梯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使用15年以上电梯数量已达43万台,安全风险不断增加。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快速老龄化,社会公众包括残障人员对电梯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电梯紧急报警及应急救援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依据当前我国电梯技术法规、标准规定,在用电梯紧急报警普遍采用与有人值守的值班室连接的语音对讲系统,不适应语言、听力障碍的残障人员使用,报警可靠性差、执行效率和安全等级低,越来越难以满足乘客人性化安全需求。针对这一状况,我国相关电梯技术法规、标准正通过修订对电梯紧急报警装置和对讲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将明确规定“应设置符合GB/T24475要求的远程报警系统,确保有一个双向对讲系统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智慧电梯救援监示及炫动传媒平台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464976U],涉及电梯智能化技术。该技术包括“电梯物联智能传媒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远程报警功能,其外部结构示意图见该专利说明书图3。如该专利说明书中表述:“电梯物联智能传媒装置2安装于电梯1轿厢内”;“所述电梯物联智能传媒装置2包括RFID自动识别模块、运行数据采集监控传感模块、数字媒体模块、以及通信模块;所述RFID自动识别模块包括RFID电梯电子登记证、RFID电梯检验合格证、维保人员资质卡、业主电子签名卡、以及读卡端;所述运行数据采集监控传感模块包括运行状态传感模块、环境参数传感模块、音视频采集模块、以及一键救援按钮;所述数字媒体模块包括媒体数字显示器、以及信息互动终端;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固定通信网络模块、移动通信网络模2块、以及WiFi网络模块;所述数据中心6包括特种设备云计算中心、智能电梯数据中心、救援呼叫中心、实时监察中心、客户服务交流中心、地理信息中心、以及技术支持中心;其中,维保人员资质卡、业主电子签名卡均通过读卡端连接智能电梯数据中心;RFID电梯电子登记证、RFID电梯检验合格证均连接智能电梯数据中心;运行状态传感模块分别连接智能电梯数据中心、实时监察中心;环境参数传感模块分别连接实时监察中心、救援呼叫中心;音视频采集模块分别连接实时监察中心、救援呼叫中心;一键救援按钮连接救援呼叫中心;媒体数字显示器连接实时监察中心;信息互动终端分别连接救援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交流中心;固定通信网络模块、移动通信网络模块、WiFi网络模块均连接地理信息中心;固定通信网络模块、移动通信网络模块、WiFi网络模块均连接无线通信网络;智能电梯数据中心、救援呼叫中心、实时监察中心、客户服务交流中心、地理信息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均连接特种设备云计算中心;”该方案未涉及电梯物联智能传媒装置具体细节及安装位置(未表明装设于电梯轿厢轿壁及轿门、层门结构内),不能满足残障人员乘坐电梯时紧急报警相关技术标准要求。中国专利文献还公开了一种电梯门显示装置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078892U],涉及电梯设备
该技术功能仅为一种电梯门显示装置,不具备可视对讲功能,仅限定安装在电梯门,未涉及安装于电梯轿厢轿壁结构空间内。且该方案中显示器安装时需在电梯门结构上加装L形支撑架、加强板、加强筋、防护层等,工艺较复杂,且未体现对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响应,如防护层采用亚克力板不符合GB7588“应使用夹层玻璃”的要求,不便于产品标准化大规模应用。当前市场上通用的显示器表层一般采用单层钢化玻璃,不符合电梯技术法规和标准对相关电梯透明部件“应使用夹层玻璃或夹层钢化玻璃”的规定,不能直接装设于非透明材质的电梯轿厢轿壁、轿门、层门面板窗口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金属材质,所述外壳正面边框内固定有显示器;所述外壳上背面固定设置有加固强部件;所述显示器设置于透明防护层内,且所述透明防护层与所述外壳正面边框固定连接。所述透明防护层为夹层玻璃或夹层钢化玻璃;所述夹层玻璃或夹层钢化玻璃包括由外向内层合布置的夹层玻璃或夹层钢化玻璃外层和夹层玻璃或夹层钢化玻璃内层。所述加固强部件为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多根加强筋和/或方管;加强筋和/或方管根据强度要求合理布置在所述外壳背面或内部。所述显示器包括水平并列布置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所述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相对的一端沿竖向拼接形成一体;使所述显示器能够分屏或同屏显示播放源。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显示设备的电梯,包括层门和轿厢;所述层门和/或轿厢上开设有与所述显示设备透明防护层的表层尺寸匹配的安装口;所述显示设备正面不超出所述安装口外侧壁。所述轿厢内还安装有图像采集单元和、声音采集单元和声音播放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声音采集单元、声音播放单元和显示设备均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通信设备与外部处理终端连接,所述外部处理终端与外部显示设备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声音采集单元、显示设备、声音播放单元、处理器均与电源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声音采集单元、声音播放单元、显示设备均通过报警触发装置启动,实现可视对讲功能。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声音采集单元、声音播放单元均固定于所述显示设备的外壳内。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为摄像头。所述声音采集单元为拾音器;所述声音播放单元为扬声器。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电梯的可视对讲紧急报警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声音采集单元、声音播放单元和显示设备;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声音采集单元、声音播放单元和显示设备均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通信设备与外部处理终端连接,所述外部处理终端与外部显示设备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声音采集单元、显示设备、处理器均与电源连接。本技术中的外部处理终端包括外部救援服务组织监控平台等。本技术中,加强筋设置于外壳背面,方管设置于外壳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图像采集单元、声音单元装设于电梯部件结构空间内,有利于节省安装空间、保持电梯外观整洁,并能有效避免装置本体受到外力破坏;本装置显示器采用多层夹层玻璃或夹层钢化玻璃防护,进而无需再加装额外的防护层,外壳采取加强措施确保装置本体满足标准规定的机械强度。显示器采用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拼接的方式确保显示器能够实现同屏同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为金属材质,所述外壳(1)正面边框内固定有显示器(26);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加强部件;所述显示器(26)设置于透明防护层内,且所述透明防护层与所述外壳(1)正面边框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8 CN 201821975368X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为金属材质,所述外壳(1)正面边框内固定有显示器(26);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加强部件;所述显示器(26)设置于透明防护层内,且所述透明防护层与所述外壳(1)正面边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防护层为夹层玻璃或夹层钢化玻璃(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为设置于所述外壳(1)上的多根加强筋(22)和/或方管(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或夹层钢化玻璃(25)包括由外向内层合布置的夹层玻璃或夹层钢化玻璃外层(2501)和夹层玻璃或夹层钢化玻璃内层(25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26)包括水平并列布置的第一屏幕(2601)和第二屏幕(2602),所第一屏幕(2601)和第二屏幕(2602)相对的一端沿竖向拼接形成一体;使所述显示器(26)能够分屏或同屏显示播放源。


6.一种安装有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显示设备的电梯,包括层门和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门和/或轿厢上开设有与所述显示设备透明防护层的表层尺寸匹配的安装口(24);所述显示设备正面不超出所述安装口外侧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东
申请(专利权)人:舒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