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81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包括散热盖罩和天线,散热盖罩由盖罩主体、散热安装架和底部盖板构成,天线设置于盖罩主体的一侧,天线与散热盖罩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盖罩主体外表面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盖罩主体的侧面安装有无人机连接插座,散热安装架嵌入于盖罩主体的内部,散热安装架的邻侧设有风扇,风扇与盖罩主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风扇与无人机连接插座电性连接,底部盖板设置于盖罩主体的底部,散热安装架与底部盖板焊接固定,且底部盖板与盖罩主体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具有提高干扰吊舱散热性能,提升干扰发射设备续航的优点。

A kind of UAV jamming pod struc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
本技术涉及吊舱
,具体讲是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战在现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电子干扰技术是电子战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阻止或破坏敌方电磁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利用的重要措施,是进攻性电子战的“软杀伤”手段。电子干扰是有意识发射、转发或反射特定性能的电磁波,以扰乱、欺骗和压制敌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和武器制导控制系统,使其不能正常工作。无人机载干扰吊舱是吊挂在无人机身下部,在地面操作指挥吊舱对目标地域发射特定电磁波以干扰欺骗敌方雷达和电子信息系统,干扰吊舱的供电由无人机提供。然而目前干扰吊舱的散热性能较差,对干扰发射设备的续航存在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具有提高干扰吊舱散热性能,提升干扰发射设备续航的优点。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包括散热盖罩和天线,散热盖罩由盖罩主体、散热安装架和底部盖板构成,天线设置于盖罩主体的一侧,天线与散热盖罩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盖罩主体外表面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盖罩主体的侧面安装有无人机连接插座,散热安装架嵌入于盖罩主体的内部,散热安装架的邻侧设有风扇,风扇与盖罩主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风扇与无人机连接插座电性连接,底部盖板设置于盖罩主体的底部,散热安装架与底部盖板焊接固定,且底部盖板与盖罩主体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散热安装架为矩形框架结构,且散热安装架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2片散热齿片,干扰器设备根据功能、需求或成本预算等因素考虑选用相应的型号设备,干扰器设备通过螺丝安装在散热安装架上,并确保安装时干扰器设备与散热齿片接触,在干扰器设备与散热齿片间还需涂抹散热硅胶,随后将天线和无人机连接插座与干扰器设备连接,最后将散热安装架装入散热盖罩后,在底部盖板打入螺丝完成安装,由于盖述罩主体外表面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无人机载飞行过程中,由散热齿片吸收干扰器设备工作产生的热量,依靠飞行的速度使空气灌入降低散热齿片温度,同时在端部由风扇抽离空气产生气流一同进行低散热齿片的散热,通过这样被动加主动的散热方式,大幅提高了散热效率,且采用散热安装架这样的矩形框架结构安装设备,使得散热盖罩内部不具有内隔板,也方便了连接线的布线。进一步的,进风口采用百叶窗式开槽,采用百叶窗式设计,一方面可以将空气通入该吊舱内部,另一方面也能防止水珠进入。进一步的,无人机连接插座采用20芯航空插座。通过设置的无人机连接插座连接无人机,由无人机进行吊舱内部设备的供电和控制信号输入。进一步的,盖罩主体的顶部设有吊装槽。通过设置的吊装槽使用吊装件将该吊舱安装至无人机的腹部位置。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与现有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具有提高干扰吊舱散热性能,提升干扰发射设备续航的优点,具体体现为:优点1:散热安装架为矩形框架结构,且散热安装架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2片散热齿片,干扰器设备根据功能、需求或成本预算等因素考虑选用相应的型号设备,干扰器设备通过螺丝安装在散热安装架上,并确保安装时干扰器设备与散热齿片接触,在干扰器设备与散热齿片间还需涂抹散热硅胶,随后将天线和无人机连接插座与干扰器设备连接,最后将散热安装架装入散热盖罩后,在底部盖板打入螺丝完成安装,由于盖述罩主体外表面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无人机载飞行过程中,由散热齿片吸收干扰器设备工作产生的热量,依靠飞行的速度使空气灌入降低散热齿片温度,同时在端部由风扇抽离空气产生气流一同进行低散热齿片的散热,通过这样被动加主动的散热方式,大幅提高了散热效率,且采用散热安装架这样的矩形框架结构安装设备,使得散热盖罩内部不具有内隔板,也方便了连接线的布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的拆解图。图中所示序号:天线1、散热盖罩2、盖罩主体3、风扇4、无人机连接插座5、进风口6、吊装槽7、散热安装架8、散热齿片9和底部盖板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如说明书附图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散热盖罩2和天线1,散热盖罩2由盖罩主体3、散热安装架8和底部盖板10构成,天线1设置于盖罩主体3的一侧,天线1与散热盖罩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盖罩主体3外表面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6,盖罩主体3的侧面安装有无人机连接插座5,散热安装架8嵌入于盖罩主体3的内部,散热安装架8的邻侧设有风扇4,风扇4与盖罩主体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风扇4与无人机连接插座5电性连接,底部盖板10设置于盖罩主体3的底板,散热安装架8与底部盖板10焊接固定,且底部盖板10与盖罩主体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本技术中,散热安装架8为矩形框架结构,且散热安装架8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2片散热齿片9,干扰器设备根据功能、需求或成本预算等因素考虑选用相应的型号设备,干扰器设备通过螺丝安装在散热安装架8上,并确保安装时干扰器设备与散热齿片9接触,在干扰器设备与散热齿片9间还需涂抹散热硅胶,随后将天线1和无人机连接插座5与干扰器设备连接,最后将散热安装架8装入散热盖罩2后,在底部盖板10打入螺丝完成安装,由于盖述罩主体3外表面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6,无人机载飞行过程中,由散热齿片9吸收干扰器设备工作产生的热量,依靠飞行的速度使空气灌入降低散热齿片9温度,同时在端部由风扇4抽离空气产生气流一同进行低散热齿片9的散热,通过这样被动加主动的散热方式,大幅提高了散热效率,且采用散热安装架8这样的矩形框架结构安装设备,使得散热盖罩2内部不具有内隔板,也方便了连接线的布线;进风口6采用百叶窗式开槽,采用百叶窗式设计,一方面可以将空气通入该吊舱内部,另一方面也能防止水珠进入;无人机连接插座5采用20芯航空插座。通过设置的无人机连接插座5连接无人机,由无人机进行吊舱内部设备的供电和控制信号输入;盖罩主体3的顶部设有吊装槽7。通过设置的吊装槽7使用吊装件将该吊舱安装至无人机的腹部位置。该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包括散热盖罩(2)和天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盖罩(2)由盖罩主体(3)、散热安装架(8)和底部盖板(10)构成,所述天线(1)设置于盖罩主体(3)的一侧,所述天线(1)与散热盖罩(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盖罩主体(3)外表面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6),所述述盖罩主体(3)的侧面安装有无人机连接插座(5),所述散热安装架(8)嵌入于盖罩主体(3)的内部,所述散热安装架(8)的邻侧设有风扇(4),所述风扇(4)与盖罩主体(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风扇(4)与无人机连接插座(5)电性连接,所述底部盖板(10)设置于盖罩主体(3)的底部,所述散热安装架(8)与底部盖板(10)焊接固定,且所述底部盖板(10)与盖罩主体(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载干扰吊舱结构装置,包括散热盖罩(2)和天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盖罩(2)由盖罩主体(3)、散热安装架(8)和底部盖板(10)构成,所述天线(1)设置于盖罩主体(3)的一侧,所述天线(1)与散热盖罩(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盖罩主体(3)外表面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6),所述述盖罩主体(3)的侧面安装有无人机连接插座(5),所述散热安装架(8)嵌入于盖罩主体(3)的内部,所述散热安装架(8)的邻侧设有风扇(4),所述风扇(4)与盖罩主体(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风扇(4)与无人机连接插座(5)电性连接,所述底部盖板(10)设置于盖罩主体(3)的底部,所述散热安装架(8)与底部盖板(10)焊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睿奥电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