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缸磨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565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气缸磨头机构,包括有机座和活动穿设于机座上下的中轴、设置于中轴底端的磨头、和设置于机座上且对称位于中轴两侧的两气缸;所述中轴顶端设置一顶盖,每一所述气缸具有与机座连接的活塞座和与顶盖连接的活塞杆;借助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气缸磨头机构在中轴对称设置有两气缸,两气缸可同步驱动中轴上下运动进而平衡地带动磨头上下运动,打磨效果好。

Double cylinder grinding head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气缸磨头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材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气缸磨头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加工建筑材料的机械也被广泛的利用,比如加工打磨石板的磨石机;现有磨石机具有多个磨头机构,工作效率比较高;可在磨石机的石材输送带上方横设一承重梁,并将多个磨头机构设置于承重梁上,承重梁和磨石机之间设置有驱动整个承重梁前后移动的滑动机构;每一磨头机构设置有驱动磨头自转打磨石材的单独的驱动机构,且每一磨头机构设置有驱动磨头上下运动的气缸,使得磨头实现前后、上下运动及自转运动来打磨石材,石材打磨效果更好;但是,现有磨头机构只在磨头的中轴其中一侧设置气缸,气缸驱动带动中轴上下运动过程中无法平衡地带动磨头上下平衡运动;磨头会出现倾斜状态,无法平稳打磨石材,会出现打磨不平整现象,影响打磨效果。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磨头机构上下运动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气缸磨头机构,在中轴对称设置有两气缸,两气缸可同步驱动中轴上下运动进而平衡地带动磨头上下运动,打磨效果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双气缸磨头机构,包括有机座和活动穿设于机座上下的中轴、设置于中轴底端的磨头、和设置于机座上且对称位于中轴两侧的两气缸;所述中轴顶端设置有一顶盖,每一所述气缸具有与机座连接的活塞座和与顶盖连接的活塞杆。所述顶盖设置有供中轴穿设的中心贯穿孔,所述中心贯穿孔内设置有穿设在中轴外的第一轴承。所述顶盖对称设置有两耳座,两所述活塞杆分别连接于两耳座上。位于机座上方的中轴套设有上套筒座,所述上套筒座具有第一外套筒和与第一外套筒滑动套设的第一内套筒,所述第一外套筒的顶端抵顶连接于顶盖下方,所述第一内套筒的底端与机座固定连接。位于机座下方的中轴套设有下套筒座,所述下套筒座具有与机座连接的第二外套筒和与第二外套筒滑动套设的第二内套筒,所述第二内套筒的顶端和底端皆与中轴连接,且在底端设置有底盖。所述第二内套筒的顶端和底端设置有与中轴连接的第二轴承。所述双气缸磨头机构还包括有设置于机座上方的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主动轮、与主动轮皮带传动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穿设于中轴上。所述机座具有一矩形体的空腔,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设置于空腔内。所述中轴设置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的顶端连接有进水管路。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双气缸磨头机构在磨头的中轴对称设置有两气缸,且所述中轴顶端设置有一顶盖,所述气缸具有与机座连接的活塞座和与顶盖连接的活塞杆;当两气缸同时工作时,活塞杆伸出活塞座并推动顶盖向上运动进而带动中轴向上运动,最终带动磨头向上运动;活塞杆缩回活塞座内并带动顶盖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中轴向下运动,最终带动磨头向下运动,实现磨头上下运动;且两气缸同步驱动中轴上下运动进而平衡地带动磨头上下运动,打磨效果好;避免单一气缸带动磨头运动而产生磨头倾斜影响打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磨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磨头机构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磨头机构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磨头机构的剖视示意图。符号说明机座10中轴1磨头2气缸3顶盖11活塞座31活塞杆32中心贯穿孔111第一轴承112耳座113上套筒座12第一外套筒121第一内套筒122下套筒座13第二外套筒131第二内套筒132底盖133第二轴承134驱动机构41主动轮42从动轮43空腔101轴向通孔14进水管路1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双气缸磨头机构,包括有机座10和活动穿设于机座10上下的中轴1、设置于中轴1底端的磨头2、和设置于机座10上且对称位于中轴1两侧的两气缸3;所述中轴1顶端设置有一顶盖11,每一所述气缸3具有与机座10连接的活塞座31和与顶盖11连接的活塞杆32。本技术双气缸磨头机构在磨头2的中轴1对称设置有两气缸3,且所述中轴1顶端设置有一顶盖11,所述气缸3具有与机座10连接的活塞座31和与顶盖11连接的活塞杆32;当两气缸3同时工作时,活塞杆32伸出活塞座31并推动顶盖11向上运动进而带动中轴1向上运动,最终带动磨头2向上运动;活塞杆32缩回活塞座31内并带动顶盖11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中轴1向下运动,最终带动磨头2向下运动,实现磨头2上下运动;且两气缸3同步驱动中轴1上下运动进而平衡地带动磨头2上下运动,打磨效果好;避免单一气缸带动磨头运动而产生磨头倾斜影响打磨效果。本技术的所述顶盖11设置有供中轴1穿设的中心贯穿孔111,所述中心贯穿孔111内设置有穿设在中轴1外的第一轴承112;所述第一轴承112设置可使中轴1顺畅自转而带动磨头2自转打磨石材。本技术的所述顶盖11对称设置有两耳座113,两所述活塞杆32分别连接于两耳座113上;两气缸3对称连接顶盖11,使得气缸3平衡带动磨头2上下运动。本技术位于机座10上方的中轴1套设有上套筒座12,所述上套筒座12具有第一外套筒121和与第一外套筒121滑动套设的第一内套筒122,所述第一外套筒121的顶端抵顶连接于顶盖11下方,所述第一内套筒122的底端与机座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套筒121和第一内套筒122之间滑动伸缩空间可为活塞杆32伸缩提供让位空间;且所述上套筒座12不仅可将中轴1套设在内,而且在顶盖11向下运动时可支撑顶盖11。本技术位于机座10下方的中轴1套设有下套筒座13,所述下套筒座13具有与机座10连接的第二外套筒131和与第二外套筒131滑动套设的第二内套筒132,所述第二内套筒132的顶端和底端皆与中轴1连接,且在底端设置有底盖133;所述下套筒座13可将中轴1包裹在内,可避免打磨石材时灰尘贴覆在中轴1上,影响中轴1带动磨头2自转打磨。本技术的所述第二内套筒132的顶端和底端设置有与中轴1连接的第二轴承134;所述第二轴承134设置可使中轴1顺畅自转而带动磨头2自转打磨石材。本技术的所述双气缸磨头机构还包括有设置于机座10上方的驱动机构41、与驱动机构41连接的主动轮42、与主动轮42皮带传动的从动轮43,所述从动轮43穿设于中轴1上;所述驱动机构41驱动主动轮42转动,主动轮42通过皮带传动从动轮43,从动轮43转动带动中轴1自转进而带动磨头2自转打磨石材。本技术的所述机座10具有一矩形体的空腔101,所述主动轮42和从动轮43设置于空腔101内;可避免磨头2打磨石材时灰尘粘附在主动轮42、从动轮43和皮带上,影响转动效果。本技术的所述中轴1设置轴向通孔14,所述轴向通孔14的顶端连接有进水管路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气缸磨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座和活动穿设于机座上下的中轴、设置于中轴底端的磨头、和设置于机座上且对称位于中轴两侧的两气缸;所述中轴顶端设置有一顶盖,每一所述气缸具有与机座连接的活塞座和与顶盖连接的活塞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缸磨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座和活动穿设于机座上下的中轴、设置于中轴底端的磨头、和设置于机座上且对称位于中轴两侧的两气缸;所述中轴顶端设置有一顶盖,每一所述气缸具有与机座连接的活塞座和与顶盖连接的活塞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气缸磨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设置有供中轴穿设的中心贯穿孔,所述中心贯穿孔内设置有穿设在中轴外的第一轴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气缸磨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对称设置有两耳座,两所述活塞杆分别连接于两耳座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气缸磨头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机座上方的中轴套设有上套筒座,所述上套筒座具有第一外套筒和与第一外套筒滑动套设的第一内套筒,所述第一外套筒的顶端抵顶连接于顶盖下方,所述第一内套筒的底端与机座固定连接。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敏洪培英华新陆吴江文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海恩德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