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管材施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管材,是建筑工程必需的材料,常用的有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电线导管、雨水管等。其中有涉及到窗体的铝合金管材,通过在铝合金管材上打孔,再利用连接管将铝合金管材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窗具,应用于建筑楼层中,目前工程建设中的铝合金管材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打孔,有方形孔、圆孔、锥形孔、菱形孔等,且孔位与孔位的间距都有一定的间隔要求,由于工地现场或施工场地缺少打孔定位工具,通常是直接将铝合金管材放在垫板上,然后用脚踩住定位打孔,这种定位方式极其不稳定,铝合金管材易打滑,易发生位置偏移,打孔质量下降,导致铝合金管材成品合格率降低,次品材料消耗率直线上升,再加上建筑施工需求量较大,进而导致生产成本急剧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解决打孔时铝合金管材易打滑,易发生位置偏移,打孔质量下降,导致铝合金管材成品合格率降低,次品材料消耗率直线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托架(1),支撑托架(1)由四条支撑腿(11)、固定于支撑腿(11)顶部的托板(1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托架(1)上设有打孔定位装置(2),打孔定位装置(2)包括移动夹持外框(21)、移动传输装置(22)、移动卡位装置(23)、打孔定位器(24)及打孔机(25);/n所述移动夹持外框(21)滑动连接于托板(12);/n所述移动传输装置(22)位于移动夹持外框(21)之间;/n所述移动卡位装置(23)位于移动夹持外框(21)上部;/n所述打孔定位器(24)、打孔机(25)均固定于移动卡位装置(2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托架(1),支撑托架(1)由四条支撑腿(11)、固定于支撑腿(11)顶部的托板(1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托架(1)上设有打孔定位装置(2),打孔定位装置(2)包括移动夹持外框(21)、移动传输装置(22)、移动卡位装置(23)、打孔定位器(24)及打孔机(25);
所述移动夹持外框(21)滑动连接于托板(12);
所述移动传输装置(22)位于移动夹持外框(21)之间;
所述移动卡位装置(23)位于移动夹持外框(21)上部;
所述打孔定位器(24)、打孔机(25)均固定于移动卡位装置(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2)为中空长方形环状,分为前横梁板(13)与后横梁板(14)、左右竖梁板(15、16),所述前横梁板(13)与后横梁板(14)上设有前后导轨槽(17、18);
所述移动夹持外框(21)分为左外框(211)、右外框(212),左外框(211)前后两端底平面上均设有滑杆A(26),右外框(212)前后两端底平面上均设有滑杆B(27);
所述滑杆A(26)、滑杆B(27)均与前后导轨槽(17、18)相匹配,左外框(211)通过滑杆A(26)滑动连接于前横梁板(13)与后横梁板(14)上,右外框(212)通过滑杆B(27)滑动连接于前横梁板(13)与后横梁板(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板(13)、后横梁板(14)中央前后两侧面均设有向上凸出的耳板(19),位于耳板(19)顶部设有水平高度一致的通孔,通孔中转动连接有旋转轴(20),所述旋转轴(20)前端贯穿至前横梁板(13)前侧面耳板(19),后端贯穿于后横梁板(14)后侧面耳板(19)并在其端部设有旋转把手(10),位于相邻两耳板(19)之间的旋转轴(20)上均设有齿轮(201);
所述左外框(211)前后两内侧面各设有一横向齿条M(213),右外框(212)前后两内侧面各设有一横向齿条N(214),所述齿条M(213)位置处于左外框(211)底部且齿条M(213)上表面设有锯齿,所述齿条N(214)位置高于右外框(212)底部且齿条N(214)下表面设有锯齿;
所述齿条M(213)均贯穿于同侧的两耳板(19)之间且从齿轮(201)下方穿过,并与齿轮(201)相啮合,所述齿条N(214)均从齿轮(201)上方穿过并与齿轮(201)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传输装置(22)包括双排支撑滑杆(221)、左移动支撑立板(222)与右移动支撑立板(223)、左支撑辊组(224)与右支撑辊组(225)组成,所述双排支撑滑杆(221)两端部固定于左右竖梁板(15、16)之间,左移动支撑立板(222)与右移动支撑立板(223)底部均设有双排滑槽C(226),滑槽C(226)与支撑滑杆(221)相匹配;
所述左移动支撑立板(222)与左外框(211)之间设有左支撑辊组(224),右移动支撑立板(223)与右外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严晨,马从国,丁晓红,马海波,王建国,杨玉东,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