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油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27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油水分离器,其包括左右两端分别由左封头和右封头封闭的卧式筒体,左封头上有进水管,右封头上有出水管,所述卧式筒体由分隔板分成进水室及集水室;所述进水室内设置沉降室,所述沉降室由沉降室上格栅板、沉降室下格栅板、沉降室侧挡板组成;沉降室侧挡板顶部与卧式筒体顶部垂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沉降室与分离室,对含油污水进行二次分离,并分别对分离的油、水进行回收处理,油水分离效率高,处理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罐体内部结构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适应范围广,运行成本低,可实现连续生产作业,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处理能力和形式的油水分离器,适合复杂的应用场合,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油水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集成式油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显现,其中水污染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健康,对于石化及油田产生污染量最大的就是含油污水。对于含油污水的处理,目前主要瓶颈就是油与水的分离及油的去除率问题,针对除油现在的处理方法有许多,例如重力分离法,粗粒化发,过滤法,气浮选法,吸附法,膜分离,超声波,化学法,生物法等等。但是这些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重力法,对于高密度的油很难分离,设备体积大,耗电量大;粗粒化法,易堵塞,长期使用效果下降明显;过滤法,易堵塞,反冲洗要求高,易堵塞,再生难度大;气浮法,占地面积大,需要添加化学药剂,会产生大量浮渣,产生二次污染;吸附法,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吸附剂再生困难,存在二次污染;膜分离法,费用高,易堵塞,再生困难;超声波法,费用高,对原水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应用范围狭小;化学法,易产生二次污染,费用高;生物法,占地面积大,对运行条件要求苛刻。如何找到一种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对环境污染少的油水分离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油水分离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油水分离器,其具体的方案如下:一种集成式油水分离器,其包括左右两端分别由左封头9和右封头32封闭的卧式筒体,左封头上有进水管8,右封头上有出水管32,所述卧式筒体由分隔板17分成进水室45及集水室50;所述进水室45内设置沉降室46,所述沉降室46由沉降室上格栅板11、沉降室下格栅板6、沉降室侧挡板10组成;所述沉降室上格栅板11、沉降室下格栅板6右侧与分隔板17连接,左侧连接沉降室侧挡板10;沉降室侧挡板10顶部与卧式筒体顶部垂直连接;沉降室46内设置第一折挡板7、第二折挡板12,所述第二折挡板12和分隔板17之间为填装粗粒化材料的粗粒化床51;卧式筒体顶部设置有与进水室45连通的主集油包13、集水管18;所述集水室50内设置有若干分离室47;相邻分离室由隔板31间隔;隔板31顶部与卧式筒体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分离室47由分离室上格栅板22、分离室中格栅板44、分离室下格栅板43组成;所述分离室47内装有低密度阻截材料;所述卧式筒体顶部还设置有与分离室47连通的若干副集油包20、布水管19;所述集水管18通过管路与布水管19连接;副集油包20通过管路与主集油包13连接。进一步,所述左封头9上设置有沉降室冲洗管4及沉降室曝气管排5。进一步,所述右封头32上设置有分离室曝气管排34及分离室冲洗管35。进一步,所述分离室47设置有三个,每个分离室47均对应设置有分离室上格栅板22、分离室中格栅板44、分离室下格栅板43、副集油包20、布水管19。进一步,所述沉降室46对应的筒体底部设置有沉降室排污口2。进一步,所述分离室47对应的筒体底部设置有分离室排污口39。进一步,所述主集油包13设置有顶接口14、主排油口15、侧接口16。进一步,所述卧式筒体底部设置有支腿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设置沉降室与分离室,对含油污水进行二次分离,并分别对分离的油、水进行回收处理,油水分离效率高,处理效果好,实验验证,当进水含油量≤2000mg/l时,出水含油量≤10mg/l;本技术罐体内部结构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适应范围广,运行成本低,可实现连续生产作业,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处理能力和形式的油水分离器,适合复杂的应用场合,应用前景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集成式油水分离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筒体;2.沉降室排污口;3.支腿;4.沉降室冲洗管;5.沉降室曝气管排;6.沉降室下格栅板;7.第一折挡板;8.进水口;9.左封头;10.沉降室侧挡板;11.沉降室上格栅板;12.第二折挡板;13.主集油包;14.顶接口;15.主排油口;16.侧接口;17.分隔板;18.集水管;19.布水管;20.副集油包;21.副排油口;22.分离室上格栅板;31.隔板;32.右封头;33.出水口;34.分离室曝气管排;35.分离室冲洗管;39.分离室排污口;43.分离室下格栅板;44.分离室中格栅板;45.进水室;46.沉降室;47.分离室;50.集水室;51.粗粒化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集成式油水分离器,其包括左右两端分别由左封头9和右封头32封闭的卧式筒体,左封头上有进水管8,右封头上有出水管32。所述卧式筒体由分隔板17分成进水室45及集水室50;所述进水室45内设置沉降室46,所述沉降室46由沉降室上格栅板11、沉降室下格栅板6、沉降室侧挡板10组成;所述沉降室上格栅板11、沉降室下格栅板6右侧与分隔板17连接,左侧连接沉降室侧挡板10;沉降室侧挡板10顶部与卧式筒体顶部垂直连接;沉降室46内设置第一折挡板7、第二折挡板12,所述第二折挡板12和分隔板17之间为填装粗粒化材料的粗粒化床51;所述左封头9上设置有沉降室冲洗管4及沉降室曝气管排5。所述右封头32上设置有分离室曝气管排34及分离室冲洗管35。所述分离室47设置有三个,每个分离室47均对应设置有分离室上格栅板22、分离室中格栅板44、分离室下格栅板43、副集油包20、布水管19。卧式筒体顶部设置有与进水室45连通的主集油包13、集水管18;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主集油包13设置有顶接口14、主排油口15、侧接口16。所述集水室50内设置有若干分离室47;相邻分离室由隔板31间隔;隔板31顶部与卧式筒体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分离室47由分离室上格栅板22、分离室中格栅板44、分离室下格栅板43组成;所述分离室47内装有低密度阻截材料;所述卧式筒体顶部还设置有与分离室47连通的若干副集油包20、布水管19;所述集水管18通过管路与布水管19连接;副集油包20通过管路与主集油包13连接。所述沉降室46对应的筒体底部设置有沉降室排污口2。所述分离室47对应的筒体底部设置有分离室排污口39。所述卧式筒体底部设置有支腿3,保证整个卧式筒体结构稳定。本技术的集成式油水分离器使用时,油水混合物经进口8进入进水室45,经沉降室下格栅板6进入沉降室46以稳定流速在沉降室46中沉降,并经第二折挡板12进入粗粒化床51,含油污水初步分离,分离出的油上浮经沉降室上格栅板11进入主集油包13,经主排油口15回收处理。未处理完全的油水混合物由集水管18、布水管19进入分离室中。根据处理要求,分离室数量可设置多个。图1所示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油水分离器,其包括左右两端分别由左封头(9)和右封头(32)封闭的卧式筒体,左封头上有进水管(8),右封头(32)上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n所述卧式筒体由分隔板(17)分成进水室(45)及集水室(50);所述进水室(45)内设置沉降室(46),所述沉降室(46)由沉降室上格栅板(11)、沉降室下格栅板(6)、沉降室侧挡板(10)组成;所述沉降室上格栅板(11)、沉降室下格栅板(6)右侧与分隔板(17)连接,左侧连接沉降室侧挡板(10);沉降室侧挡板(10)顶部与卧式筒体顶部垂直连接;沉降室(46)内设置第一折挡板(7)、第二折挡板(12),所述第二折挡板(12)和分隔板(17)之间为填装粗粒化材料的粗粒化床(51);/n卧式筒体顶部设置有与进水室(45)连通的主集油包(13)、集水管(18);/n所述集水室(50)内设置有若干分离室(47);相邻分离室由隔板(31)间隔;隔板(31)顶部与卧式筒体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分离室(47)由分离室上格栅板(22)、分离室中格栅板(44)、分离室下格栅板(43)组成;所述分离室(47)内装有低密度阻截材料;/n所述卧式筒体顶部还设置有与分离室(47)连通的若干副集油包(20)、布水管(19);所述集水管(18)通过管路与布水管(19)连接;副集油包(20)通过管路与主集油包(1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油水分离器,其包括左右两端分别由左封头(9)和右封头(32)封闭的卧式筒体,左封头上有进水管(8),右封头(32)上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卧式筒体由分隔板(17)分成进水室(45)及集水室(50);所述进水室(45)内设置沉降室(46),所述沉降室(46)由沉降室上格栅板(11)、沉降室下格栅板(6)、沉降室侧挡板(10)组成;所述沉降室上格栅板(11)、沉降室下格栅板(6)右侧与分隔板(17)连接,左侧连接沉降室侧挡板(10);沉降室侧挡板(10)顶部与卧式筒体顶部垂直连接;沉降室(46)内设置第一折挡板(7)、第二折挡板(12),所述第二折挡板(12)和分隔板(17)之间为填装粗粒化材料的粗粒化床(51);
卧式筒体顶部设置有与进水室(45)连通的主集油包(13)、集水管(18);
所述集水室(50)内设置有若干分离室(47);相邻分离室由隔板(31)间隔;隔板(31)顶部与卧式筒体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分离室(47)由分离室上格栅板(22)、分离室中格栅板(44)、分离室下格栅板(43)组成;所述分离室(47)内装有低密度阻截材料;
所述卧式筒体顶部还设置有与分离室(47)连通的若干副集油包(20)、布水管(19);所述集水管(18)通过管路与布水管(19)连接;副集油包(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亿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