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夏凉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04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2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羽绒夏凉被,包括被子本体以及凉感布条,所述被子本体上设有数个绗缝,所述被子本体通过数个绗缝分隔成数个充绒腔室,数个充绒腔室内填充有羽绒,所述凉感布条沿着数个所述绗缝设于所述被子本体的内部,用于自动调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羽绒夏凉被,吸湿干爽,轻盈蓬松,凉爽舒适,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

Duvet in sum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羽绒夏凉被
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羽绒夏凉被。
技术介绍
被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由于夏天天气潮湿、闷热,人体容易出汗,夏天的被子需要具备透气性好、质轻、吸湿及凉爽等特点,让使用者在睡眠中保持舒适和干爽。蚕丝被通过蚕丝面料提供与皮肤接触时的凉感,蚕丝是纯天然动物蛋白纤维,具有非常高的吸湿、透气性,因此蚕丝被刚盖上身时会有冰凉的感觉,但是由于蚕丝被内部的填充物为线性纤维,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板结,且蚕丝价格十分昂贵,性价比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羽绒夏凉被,吸湿干爽,轻盈蓬松,凉爽舒适,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羽绒夏凉被,包括被子本体以及凉感布条,所述被子本体上设有数个绗缝,所述被子本体通过数个绗缝分隔成数个充绒腔室,数个充绒腔室内填充有羽绒,所述凉感布条沿着数个所述绗缝设于所述被子本体的内部,用于自动调温。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绗缝为双线绗缝。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凉感布条采用相变材料布条;所述被子本体采用全棉材料制成。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绗缝包括纬向绗缝和经向绗缝,所述纬向绗缝和所述经向绗缝分别沿所述被子本体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纬向绗缝和所述经向绗缝将所述被子本体均匀分隔成数个方形充绒腔室,所述凉感布条沿着所述纬向绗缝和所述经向绗缝设置。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相邻的纬向绗缝之间的间距为10-25cm。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相邻的经向绗缝之间的间距为15-35cm。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凉感布条的宽度为2-5cm。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羽绒为拒水羽绒。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被子本体的形状为矩形,所述被子本体的设有数个角袢。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角袢的数量为八个,四个角袢分别设于所述被子本体的四个角处,另外四个角袢分别设于所述被子本体的四条边的中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羽绒夏凉被,被子本体内填充有羽绒,羽绒因其独特的三维立体结构,具有吸湿性,使被窝时刻保持干爽,不会有潮湿闷热感;羽绒中绒朵的立体球状结构,能饱含大量静止空气,阻绝热气过多散失,使得入睡后的体温也能稳定维持在恒定舒适的状态,避免因空调房的低温引起感冒;羽绒是最轻的天然填充材质,睡眠时无压迫感,使得身心放松;长时间使用不会发生板结,使用寿命长,性价比较高。羽绒通过绗缝分隔,可以避免出现跑绒的情况。被子本体内设有凉感布条,能够进行自动调温,使得使用者能够感到凉爽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羽绒被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羽绒被的截面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被子本体;2、凉感布条;3、绗缝;4、充绒腔室;5、角袢;11、第一层被面;12、第二层被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请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羽绒夏凉被,包括被子本体1以及凉感布条2,所述被子本体1上设有数个绗缝3,所述被子本体1通过数个绗缝3分隔成数个充绒腔室4,数个充绒腔室4内填充有羽绒,所述凉感布条2沿着数个所述绗缝3设于所述被子本体1的内部,用于自动调温。被子本体1内填充有羽绒,羽绒因其独特的三维立体结构,具有吸湿性,使被窝时刻保持干爽,不会有潮湿闷热感;羽绒中绒朵的立体球状结构,能饱含大量静止空气,阻绝热气过多散失,使得入睡后的体温也能稳定维持在恒定舒适的状态,避免因空调房的低温引起感冒;羽绒是最轻的天然填充材质,睡眠时无压迫感,使得身心放松;长时间使用不会发生板结,使用寿命长,性价比较高。羽绒通过绗缝3分隔,可以避免出现跑绒的情况。被子本体1内设有凉感布条2,能够进行自动调温,使得使用者能够感到凉爽舒适。优选地,所述绗缝3为双线绗缝,可以对凉感布条2更好地固定。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被子本体1包括第一层被面11和第二层被面12。制作羽绒被时先将数个凉感布条2的一侧依次车缝在第一层被面11的内部,然后再将第一层被面11的缝有凉感布条2另一侧的位置与第二层被面12相应的位置缝合,形成数个双线绗缝,接着将第一层被面11和第二层被面12的边缘缝合形成被子本体1,数个双线绗缝将被子本体1分隔成数个充绒腔室4,被子本体1的边缘和双线绗缝均留有充绒口,充绒口连通外部和充绒腔室4,通过充绒口向充绒腔室4充入羽绒,充绒结束后将充绒口缝合封闭。但不限于此,第一层被面11和第二层被面12之间也先通过车缝的方式进行缝合,形成双线绗缝,通过双线绗缝与被子本体1形成放置凉感布条2的区域,凉感布条2插设于双线绗缝中,需要更换凉感布条2时,凉感布条2的拆装更为方便,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优选地,各充绒腔室4内羽绒量相同,使得羽绒分布均匀。所述凉感布条2采用相变材料布条。相变材料加载到布条上形成相变材料布条。相变材料是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材料,能够吸收或释放相变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从而保持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恒定,实现自动调温功能。相变材料可以为熔融盐类、金属或合金类等无机相变材料;也可以为石蜡、醋酸等有机相变材料;也可以为无机物和有机物复合的复合相变材料。优选地,凉感布条2采用相变无纺布制成。将相变材料加载到无纺布上,形成可调温的相变无纺布,结构柔软,可以很好地与被子本体1贴合。所述被子本体1采用全棉材料制成。现有的夏季羽绒被通常使用涤纶、氨纶等化纤面料提供与皮肤接触时的凉感,但是涤纶、氨纶等化纤面料亲肤舒适感不强,且会与被套摩擦产生噪音,影响睡眠质量。全棉材料较为柔软,亲肤舒适,且不会产生噪音;全棉材料中有大量的棉纤维,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排湿性,使得被子本体1能够保持一种水平衡状态;棉纤维具有多孔性,棉纤维之间会储存大量的空气,而空气又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使得被子本体1具有较好的保暖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与皮肤接触无任何刺激和副作用。优选地,所述被子本体1采用全棉防绒布制成,能够保证舒适亲肤、无声的前提下,且能够防止羽绒钻出来。所述绗缝3包括纬向绗缝和经向绗缝,所述纬向绗缝和所述经向绗缝分别沿所述被子本体1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纬向绗缝和所述经向绗缝将所述被子本体1均匀分隔成数个方形充绒腔室4,所述凉感布条2沿着所述纬向绗缝和所述经向绗缝设置。优选地,相邻的纬向绗缝之间的间距为10-25cm,相邻的经向绗缝之间的间距为15-35cm。优选地,所述凉感布条2的宽度为2-5cm。所述羽绒为拒水羽绒。拒水羽绒的每根羽绒纤维的表面覆盖一层拒水膜,使得羽绒不易受潮,时常保干燥蓬松、增加保暖性、快速干燥和减少异味。优选地,所述羽绒为拒水白鹅绒,鹅绒纤维的体积较大,固定空气量较大,较为保暖;鹅绒纤维质量更轻,膨胀度较高,无异味,不会影响睡眠质量。所述被子本体1的形状为矩形,所述被子本体1的角上设有角袢5,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羽绒夏凉被,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子本体以及凉感布条,所述被子本体上设有数个绗缝,所述被子本体通过数个绗缝分隔成数个充绒腔室,数个充绒腔室内填充有羽绒,所述凉感布条沿着数个所述绗缝设于所述被子本体的内部,用于自动调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羽绒夏凉被,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子本体以及凉感布条,所述被子本体上设有数个绗缝,所述被子本体通过数个绗缝分隔成数个充绒腔室,数个充绒腔室内填充有羽绒,所述凉感布条沿着数个所述绗缝设于所述被子本体的内部,用于自动调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夏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绗缝为双线绗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夏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凉感布条采用相变材料布条;所述被子本体采用全棉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夏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绗缝包括纬向绗缝和经向绗缝,所述纬向绗缝和所述经向绗缝分别沿所述被子本体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纬向绗缝和所述经向绗缝将所述被子本体均匀分隔成数个方形充绒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凤伟方虹沣汤丽芬王孜怡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星羽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