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桌自动升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801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考桌自动升降系统,包括桌子,还包括挡板、升降机构、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桌子的前沿、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设置有升降机构,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通讯连接;每个升降机构均包括第一升降臂、第二升降臂、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第一增高升降臂活动连接在第一升降臂的上部,第二增高升降臂活动连接在第二升降臂的上部,每个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之间连接有挡板,传动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日常教学环境下可下降至适合的高度,在考试的时,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升高挡板且高度达1200mm,符合考场屏风的理想值,加大考生作弊难度,降低考试作弊率。

A test table automatic lif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桌自动升降系统
本技术涉及考试服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桌自动升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学校及考场,还局限于用课桌考试,这样因考试空间过度开放,容易造成考试舞弊现象。现有技术的折叠屏风,在考试时将屏风翻转,达到遮挡的效果,但是考试后需要人工将屏风翻转且不利于日常操作。现有技术也存在有电动屏风,虽然屏风能自动升降,但是对考桌侧立板的高度有较大要求,同时屏风的高度也未能达到1200mm的考场对屏风要求的理想要求。若单纯提高侧立板的高度,不利于日常教学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针对考试和日常教学的需要调整屏风高度、无需人工操作的考桌自动升降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考桌自动升降系统,包括桌子,还包括挡板、升降机构、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桌子的前沿、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设置有升降机构,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通讯连接;每个升降机构均包括第一升降臂、第二升降臂、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第一增高升降臂可活动连接在第一升降臂的上部,第二增高升降臂可活动连接在第二升降臂的上部,每个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之间连接有挡板,传动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连接。需要补充的是,桌子前沿的一端、桌子左边沿的一端和桌子右边沿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升降臂;桌子前沿的另一端、桌子左边沿的另一端和桌子右边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升降臂。特别地,控制机构可为遥控机构,可根据需求安装在考场任意地方,实现自动化控制驱动机构的作用。驱动机构为电机。用户根据考试或日常教学情况,利用遥控机构启动电机,电机输出动力给传动机构,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带动与第一升降臂活动连接的第一增高升降臂和与第二升降臂活动连接的第二增高升降臂上升或下降,从而使连接在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之间的挡板上升或下降。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增加了挡板的上升高度,对桌子本身自带的侧立板的高度要求放宽。进一步,所述考桌自动升降系统还包括升降盒,传动机构设置在升降盒内部。升降盒避免传动机构直接裸露在外,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再进一步,电机设置在升降盒内部并与传动机构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增高升降臂通过第一牵引件活动连接在第一升降臂的上部,第二增高升降臂通过第二牵引件活动连接在第二升降臂的上部,第一牵引件包括有第一升降牵引绳和第一增高升降牵引导轮;第二牵引件包括有第二升降牵引绳和第二增高升降牵引导轮,第一增高牵引导轮固定在第一升降臂上,第二增高牵引导轮固定在第二升降臂上。第一升降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增高升降臂的底部,另一端绕过第一增高牵引导轮固定在升降盒上;第二升降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增高升降臂的底部,另一端绕过第二增高牵引导轮固定在升降盒上。当第一升降臂上升时,由于第一增高牵引导轮设置在第一升降臂上,第一增高牵引导轮也同步上升,而绕在第一增高牵引导轮上的第一升降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升降盒,升降盒位置固定并给予第一升降牵引绳的另一端向下的拉力,使得第一增高牵引导轮转动,连接第一升降增高臂底部的第一升降牵引绳的一端向上释放,从而第一增高升降臂被带动上升。当第一升降臂下降时,第一增高牵引导轮同步下降,第一增高牵引导轮和第一升降牵引绳之间存在相对作用力,第一升降牵引绳的另一端向上收合,带动第一增高牵引导轮转动,而连接第一升降增高臂底部的第一升降牵引绳的一端向下拉动,从而第一增高升降臂被带动下降。同理,第二升降臂和第一升降臂同步上升或下降,所以第二增高牵引导轮和第一增高牵引导轮、第二升降牵引绳和第一升降牵引绳以及第二增高升降臂和第一增高升降臂的运动方向和幅度均一致。从而实现设置在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之间的挡板上升或下降。作为优选的,第一升降牵引绳和第二升降牵引绳的材质为金属和非金属,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金属材质。更进一步,升降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挡板通过支撑架连接在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之间。支撑架能更好地固定挡板的位置,避免在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同步上升或下降的时候,挡板出现移位。进一步,所述考桌自动升降系统还包括有上行限位挡片和下行限位挡片,上行限位挡片和下行限位挡片上均设置有触点开关,每个触点开关均与控制机构连接,上行限位挡片设置在第一升降臂的上部,下行限位挡片设置在第一升降臂的下部。上行限位挡片和下行限位挡片分别用于限制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的升降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当第一升降臂上升到最高点或下降到最低点时,触发到上行限位挡片或下行限位挡片的控制开关时,控制机构停止电机运转,从而使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以及第一升降臂上的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上的第二增高升降臂停止升降。需要补充的是,当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同步上升至上行限位挡片并碰到触点开关时,此时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完全伸出,即挡板达到最高上升点,控制机构停止电机运转;当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同步下降至下行限位挡片并碰到触点开关时,此时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完全收起,即挡板达到最低下降点,控制机构停止电机运转。再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主动齿轮、变相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二传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一传动齿轮连接,第二传动齿轮与变相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一升降臂上并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条设置在第二升降臂上并与变相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决定主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变相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的转动方向,进而决定了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上下方向,然后决定了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决定了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的上升或下降,最后决定了设置在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之间的支撑架上的挡板的上升和下降。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主动齿轮、变相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设置在升降盒内部。升降盒避免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主动齿轮、变相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直接裸露在外,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所述电机设置在升降盒内部,并与主动齿轮连接。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上升的最高高度为1200mm。即第一升降臂带动第一增高升降臂以及第二升降臂带动第二增高升降臂同步上升的最高高度为1200mm,从而带动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之间的支撑架上的挡板也最高能升高1200mm,达到目前考场对屏风的理想值。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遥控机构控制电机启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使得第一传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带动第二传动齿轮和变相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带动第一升降齿条,变相传动齿轮带动第二升降齿条,使得第一升降齿条和第二升降齿条的上升或下降的速度和方向保持一致。第一升降臂被第一升降齿条带动和第二升降臂被第二升降齿条同步带动上升时,第一增高牵引导轮和第二增高牵引导轮也同步上升,而绕在第一增高牵引导轮上的第一升降牵引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考桌自动升降系统,包括桌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升降机构、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桌子的前沿、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设置有升降机构,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通讯连接;每个升降机构均包括第一升降臂、第二升降臂、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第一增高升降臂可活动连接在第一升降臂的上部,第二增高升降臂可活动连接在第二升降臂的上部,每个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之间连接有挡板,传动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桌自动升降系统,包括桌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升降机构、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桌子的前沿、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设置有升降机构,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通讯连接;每个升降机构均包括第一升降臂、第二升降臂、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第一增高升降臂可活动连接在第一升降臂的上部,第二增高升降臂可活动连接在第二升降臂的上部,每个第一增高升降臂和第二增高升降臂之间连接有挡板,传动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桌自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考桌自动升降系统还包括升降盒,传动机构设置在升降盒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考桌自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升降盒内部并与传动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桌自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高升降臂通过第一牵引件活动连接在第一升降臂的上部,第二增高升降臂通过第二牵引件活动连接在第二升降臂的上部,第一牵引件包括有第一升降牵引绳和第一增高升降牵引导轮;第二牵引件包括有第二升降牵引绳和第二增高升降牵引导轮,第一增高升降牵引导轮设置在第一升降臂上,第二增高升降牵引导轮设置在第二升降臂上,第一升降牵引绳一端设置在第一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龟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