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南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791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菌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凸台套筒、打孔导向套、弹簧顶块结构、槽轮间歇运动机构。其中的槽轮间歇运动机构驱动凸台套筒进行间歇转动,弧面凸台顶动顶轮使得顶轮带动连接杆沿径向方向向木柱或菌棒轴线方向推动,钻头对木柱或菌棒进行打孔,转动之前顶轮处于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在此转动周期过程结束时,凸台套筒转动使得顶轮处于下一个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凸台套筒转动使顶轮从上一个弧面凸台高点的位置到下一个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钻头复位。这是一个整个装置完整周期的运动行程,整个装置不停运转,无限制周期性重复此周期性运动行程,打孔效率高,简单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菌类种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木耳、蘑菇等菌类通常是人们喜欢的食物。然而野生菌类往往生长在腐朽的木材上,菌类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人工培养菌类的方法,通过模拟菌类生长环境,在菌棒上种植菌丝,将菌棒放置在模拟环境中使菌类生长,菌类长成后即从菌棒上采菇。在食用菌培育中,一般将菌料装入袋中形成菌棒,或者直接使用木柱作为生长根基。一方面在长出菌类之前,为了使得菌类在木柱或菌棒上生长地更加均匀,需要对其打孔,打孔要求也是尽量均匀一致。另一方面在菌棒产出二、三茬后,因吸水和蒸发,菌棒重量明显下降,水分严重缺乏,使得菌类产量明显降低。此时,需给菌棒进行补水,以利菌棒继续出菇。菌棒需反复补水,才能使出菇菌料完全出菇,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菌棒补水方法多种多样,生产上常用浸泡法。浸泡法是在菌棒上打若干孔,放入水池中浸泡,至含水量达到要求后捞出。浸泡池浸泡补水法,补水效果好,浸水均匀透心,吸水快,出菇集中。常用的菌棒打孔方式为铁针扎孔和电钻钻孔,铁针扎孔为人工手持铁针在菌棒上进行扎孔,电钻钻孔通常为人工手持手枪钻对菌棒进行钻孔,这两种打孔方式在打孔时均会出现菌棒断裂或碎裂的现象,断裂或碎裂的菌棒无法继续使用,这造成了大量的菌棒被废弃,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生产成本很高。打孔时菌棒会断裂的原因是因为不管是用铁针还是电钻在插进菌棒时对菌棒内部的挤压较大,造成菌棒内部结构被损坏,产生裂纹导致菌棒断裂或碎裂。中国专利技术CN105409588A提供了菌棒打孔机构,其仅具有打孔功能,不具有上料和下料功能,需要人工进行上料和下料操作,只有一个钻头,需要人工不断地调整菌棒的位置形态,因此不仅耗费人力,而且打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孔效果较高的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凸台套筒、打孔导向套、弹簧顶块结构、槽轮间歇运动机构;打孔导向套设置在工作台上,凸台套筒套设在打孔导向套上,槽轮间歇运动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与凸台套筒动力连接驱动凸台套筒进行间歇转动,打孔导向套上开设有多个导向孔,凸台套筒内设置有多个与导向孔分布相对应的弧面凸台,弹簧顶块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簧顶块结构设置在凸台套筒与打孔导向套之间,弹簧顶块结构包括:钻头、连接杆、复位弹簧、顶轮;连接杆的一端与钻头连接,另一端与顶轮铰接;顶轮滑动设置在弧面凸台上,连接杆穿设在导向孔内,复位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上且抵顶打孔导向套;弹簧顶块结构通过凸台套筒的转动由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滑动至最高点位置使得钻头伸入打孔导向套内对棒料进行打孔,并通过凸台套筒的间歇转动对下一棒料进行周期反复式打孔。进一步地,打孔导向套外壁为平面与弧面依次相邻分布,多个导向孔所在的面为平面。进一步地,打孔导向套轴向方向为列,多个导向孔成行列分布,每一列的导向孔在其相邻列的导向孔的行中间间隔交错分布。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轴承,轴承设置在凸台套筒与打孔导向套之间。进一步地,弹簧顶块结构还包括顶块,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顶块连接,顶轮铰接在顶块上,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打孔导向套及顶块。进一步地,连接杆为方形连接杆,导向孔为方形导向孔。进一步地,凸台套筒上设置有齿轮外圈,槽轮间歇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旋转圆盘、旋转杆、导向柱、旋转卡盘、转轴、第一齿轮;旋转卡盘与第一齿轮通过转轴连接,第一齿轮与齿轮外圈啮合,转轴铰接设置在工作台上,旋转卡盘上开设有若干缺口部,缺口部包括圆弧凹形缺口与卡槽,圆弧凹形缺口与卡槽呈圆周交替均匀分布,第一电机与旋转圆盘动力连接,旋转杆连接在旋转圆盘上伸出旋转圆盘外,导向柱设置在旋转杆上,圆弧凹形缺口与旋转圆盘的周部形状相吻合,第一电机转动时可带动旋转圆盘远离或贴合圆弧凹形缺口、导向柱旋入或旋出卡槽依次传动旋转卡盘、第一齿轮、齿轮外圈使得凸台套筒交替进行旋转与静止。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螺旋盘、螺旋推进块、手轮、转杆、第二齿轮、支撑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结构相同,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设置在工作台上且位于凸台套筒的两端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内开设有螺旋盘腔及多个螺旋推进块导槽,螺旋盘端面设置有螺旋齿,多个螺旋推进块与螺旋齿啮合,螺旋盘设置在螺旋盘腔内,多个螺旋推进块对应设置在多个螺旋推进块导槽内,多个支撑架呈圆周布置在打孔导向套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内的螺旋推进块连接,转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齿轮,两个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内的螺旋盘啮合,手轮设置在转杆上。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底板、第二电机、第一偏心转盘、第二偏心转盘、同步带结构、第一偏心转轴、第二偏心转轴、推进架;第二电机设置在底板上,第一偏心转盘与第二电机动力连接,第二偏心转盘铰接设置在底板上,第一偏心转盘、第二偏心转盘上设置有同步带结构,第一偏心转盘、第二偏心转盘上相同的偏心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偏心转轴、第二偏心转轴,第一偏心转轴、第二偏心转轴铰接在推进架上,推进架上设置有若干组立齿。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机架、第三电机、第三偏心转盘、曲柄推杆、推进杆、固定导套;第三电机设置在机架上,第三电机与第三偏心转盘动力连接,第三偏心转盘在偏心位置处与曲柄推杆铰接,曲柄推杆与推进杆铰接,固定导套活动套设在推进杆上且设置在机架上。本技术的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中,槽轮间歇运动机构驱动凸台套筒进行间歇转动,凸台套筒内壁的弧面凸台顶动顶轮使得顶轮带动连接杆沿径向方向向木柱或菌棒轴线方向推动,打孔的钻头对木柱或菌棒进行打孔,转动之前顶轮处于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在此转动周期过程结束时,凸台套筒转动使得顶轮处于下一个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凸台套筒转动使顶轮从上一个弧面凸台高点的位置到下一个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钻头复位。这是一个整个装置完整周期的运动行程,整个装置不停运转,无限制周期性重复此周期性运动行程,打孔效率高,简单方便实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一种角度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另一种角度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中凸台套筒、打孔导向套套设后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中打孔导向套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中凸台套筒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中弹簧顶块结构进行钻孔的应用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中弹簧顶块结构一种状态的结构图;图9是图8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凸台套筒、打孔导向套、弹簧顶块结构、槽轮间歇运动机构;所述打孔导向套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凸台套筒套设在所述打孔导向套上,所述槽轮间歇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与所述凸台套筒动力连接驱动所述凸台套筒进行间歇转动,所述打孔导向套上开设有多个导向孔,所述凸台套筒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向孔分布相对应的弧面凸台,所述弹簧顶块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簧顶块结构设置在所述凸台套筒与所述打孔导向套之间,所述弹簧顶块结构包括:钻头、连接杆、复位弹簧、顶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钻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轮铰接;所述顶轮滑动设置在所述弧面凸台上,所述连接杆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抵顶所述打孔导向套;所述弹簧顶块结构通过所述凸台套筒的转动由所述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滑动至最高点位置使得所述钻头伸入所述打孔导向套内对棒料进行打孔,并通过所述凸台套筒的间歇转动对下一棒料进行周期反复式打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凸台套筒、打孔导向套、弹簧顶块结构、槽轮间歇运动机构;所述打孔导向套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凸台套筒套设在所述打孔导向套上,所述槽轮间歇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与所述凸台套筒动力连接驱动所述凸台套筒进行间歇转动,所述打孔导向套上开设有多个导向孔,所述凸台套筒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向孔分布相对应的弧面凸台,所述弹簧顶块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簧顶块结构设置在所述凸台套筒与所述打孔导向套之间,所述弹簧顶块结构包括:钻头、连接杆、复位弹簧、顶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钻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轮铰接;所述顶轮滑动设置在所述弧面凸台上,所述连接杆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抵顶所述打孔导向套;所述弹簧顶块结构通过所述凸台套筒的转动由所述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滑动至最高点位置使得所述钻头伸入所述打孔导向套内对棒料进行打孔,并通过所述凸台套筒的间歇转动对下一棒料进行周期反复式打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导向套外壁为平面与弧面依次相邻分布,多个所述导向孔所在的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导向套轴向方向为列,多个所述导向孔成行列分布,每一列的所述导向孔在其相邻列的所述导向孔的行中间间隔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凸台套筒与所述打孔导向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顶块结构还包括顶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块连接,所述顶轮铰接在所述顶块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打孔导向套及所述顶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方形连接杆,所述导向孔为方形导向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套筒上设置有齿轮外圈,所述槽轮间歇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旋转圆盘、旋转杆、导向柱、旋转卡盘、转轴、第一齿轮;所述旋转卡盘与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轮外圈啮合,所述转轴铰接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旋转卡盘上开设有若干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纪梁刘华博张艳华赵轩孙奇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