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栽培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790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植物栽培桶,突破传统植物栽培装置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土壤吸收后余下的水会向下流动,积累在透水滤孔下方的蓄水部,多余的水经透水滤孔由下水孔流出,确保多余的水不会进入到栽培部的土壤中,在保证栽培部土壤湿润的同时不会导致水分过量,避免植物根部长期泡水而影响生长甚至烂根坏死;当土壤中的水分逐渐被植物吸收后,蓄水部作为水源,土壤会从蓄水部向上汲取水分供植物持续生长需要;而且在浇水后,土壤中的水分在土壤毛细作用下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流动,与重力对水分的作用形成平衡,土壤不易出现上干下湿的分层情况,土壤中的水分更加均匀,充分且高效地对植物进行供应,水分不易流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A kind of planting barr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栽培桶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栽培桶。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乡村还是城市都越来越多的人工栽培花草和蔬菜等,其中使用花盆等栽培桶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城市中,在家里、阳台和天台等处,为了植物管理更加方便,栽培桶更是越来越广泛。然而传统的栽培桶在浇水时很难掌控浇水量,有的栽培桶底部密封,一旦失手,水量就会过多,而且挽救难度大,对植物生长造成损伤,影响生长甚至烂根坏死,而且下部不透气,土壤中氧气缺乏,不利于植物生长;有的改进一些的栽培桶在底部设有下水孔,多余的水会从下水孔流出,而且在浇水后,土壤中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会持续从下水孔流出,导致土壤上干下湿,水分不均匀,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水分会过快流失,需要频繁浇水,浪费水资源、管理繁琐且成本高。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传统栽培桶浇水频繁且水量难控的操作难度大等缺陷,具有定量蓄水功能,浇水次数少,供水温和且持久,水分利用率高,管理方便,实用性强的植物栽培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植物栽培桶,包括桶主体,所述桶主体包括桶侧壁和桶底壁;所述桶底壁形成有下水孔,所述下水孔的上方罩设有蓄水罩,所述蓄水罩的上部形成有透水滤孔。所述蓄水罩包括竖向罩侧壁和设于竖向罩侧壁上端的罩顶壁,所述透水滤孔形成于所述竖向罩侧壁的上部。所述透水滤孔包括多个竖向设置并环绕所述竖向罩侧壁设置的长条形孔。所述下水孔形成于所述桶底壁的中心。所述竖向罩侧壁包括处于上部的上罩侧壁和处于下部的下罩侧壁,所述透水滤孔形成于所述上罩侧壁上,所述上罩侧壁和下罩侧壁可拆装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罩侧壁和下罩侧壁套接在一起,通过调节套接接触的长度来调节所述透水滤孔的高度。还包括盖在所述桶主体上端口的凝水罩,所述凝水罩形成有供植物伸出的伸出孔。所述凝水罩包括两个相拼接的罩瓣,所述罩瓣的拼接线通过所述伸出孔。所述凝水罩套于所述桶侧壁内侧。所述凝水罩包括罩在土层上的罩主体,设于罩主体外边缘供插入所述桶主体内并与所述桶侧壁相接触的插入壁,和设于罩主体内边缘并与土层接触的内封壁。所述罩主体包括由上至下逐渐由外至内倾斜的聚水斜面部。所述罩主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聚水斜面部下端并向下突出的聚水台阶。所述插入壁由上至下逐渐由外至内倾斜设置。所述插入壁的上端与所述罩主体的外边缘连接在一起。所述桶侧壁的上端具有与所述插入壁相接触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由上至下逐渐由外至内倾斜设置。所述内封壁插入土层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植物栽培桶,其突破传统植物栽培装置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植物栽培在蓄水罩的上方,本技术在透水滤孔的下方形成盛装水的蓄水部,在透水滤孔的上方形成栽培植物的栽培部;当栽培植物后,在土壤中浇水,被土壤吸收后余下的水会向下流动,积累在透水滤孔下方的蓄水部,多余的水会从透水滤孔进入到蓄水罩内并从下水孔流出,确保多余的水不会进入到栽培部的土壤中,在保证栽培部土壤湿润的同时不会导致水分过量,避免植物根部长期泡水而影响生长甚至烂根坏死;当土壤中的水分逐渐被植物吸收后,蓄水部作为水源,土壤会从蓄水部向上汲取水分供植物持续生长需要;而且在浇水后,土壤中的水分在土壤毛细作用下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流动,与重力对水分的作用形成平衡,土壤不易出现上干下湿的分层情况,土壤中的水分更加均匀,充分且高效地对植物进行供应,水分不易流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使得每次浇水后都可供植物长时间且逐渐汲取水分,供水更加持久且温和,对于以往一周至两周浇水一次的植物,现在只需一个月甚至更久浇水一次即可,节水且管理更加方便;而且土壤的下部可通过透水滤孔实现透气效果,使土壤中氧气充足,利于植物生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植物栽培桶,其克服传统栽培桶浇水频繁且水量难控的操作难度大等缺陷,具有定量蓄水功能,浇水次数少,供水温和且持久,水分利用率高,管理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凝水罩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桶主体11-桶侧壁111-套接部12-桶底壁121-下水孔2-蓄水罩21-透水滤孔22-竖向罩侧壁221-上罩侧壁222-下罩侧壁23-罩顶壁3-凝水罩31-伸出孔32-罩瓣33-罩主体331-聚水斜面部332-聚水台阶333-水平面部34-插入壁35-内封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的一种植物栽培桶,如图1-3所示,包括桶主体1,桶主体1包括桶侧壁11和桶底壁12;桶底壁12形成有下水孔121,下水孔121的上方罩设有蓄水罩2,蓄水罩2的上部形成有透水滤孔21。本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植物栽培在蓄水罩2的上方,本技术在透水滤孔21的下方形成盛装水的蓄水部,在透水滤孔21的上方形成栽培植物的栽培部;当栽培植物后,在土壤中浇水,被土壤吸收后余下的水会向下流动,积累在透水滤孔21下方的蓄水部,多余的水会从透水滤孔21进入到蓄水罩2内并从下水孔121流出,确保多余的水不会进入到栽培部的土壤中,在保证栽培部土壤湿润的同时不会导致水分过量,避免植物根部长期泡水而影响生长甚至烂根坏死;当土壤中的水分逐渐被植物吸收后,蓄水部作为水源,土壤会从蓄水部向上汲取水分供植物持续生长需要;而且在浇水后,土壤中的水分在土壤毛细作用下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流动,与重力对水分的作用形成平衡,土壤不易出现上干下湿的分层情况,土壤中的水分更加均匀,充分且高效地对植物进行供应,水分不易流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使得每次浇水后都可供植物长时间且逐渐汲取水分,供水更加持久且温和,对于以往一周至两周浇水一次的植物,现在只需一个月甚至更久浇水一次即可,节水且管理更加方便;而且土壤的下部可通过透水滤孔21实现透气效果,使土壤中氧气充足,利于植物生长。优选地,蓄水罩2包括竖向罩侧壁22和设于竖向罩侧壁22上端的罩顶壁23,透水滤孔21形成于竖向罩侧壁22的上部。即蓄水罩2的高度与蓄水部的深度相应,提高蓄水罩2的材料利用率,结构更加紧凑。优选地,透水滤孔21包括多个竖向设置并环绕竖向罩侧壁22设置的长条形孔。长条形孔形式的透水滤孔21确保了孔的截面面积,更利于水分渗出,而且使高于长条形孔下端高度的水分均具有流出的势能,水分越多会越快流出,直至蓄水部中的水分与长条形孔下端的高度相等,确保了水分流出和保水的效率。为了确保透水滤孔21的透水性能,且土壤不易流失,优选地,长条形孔的宽度为0.5-2mm,长度大于1mm。优选地,下水孔121形成于桶底壁12的中心。此结构可使桶侧壁11同一高度的各处到下水孔121和透水滤孔21的距离相等,充分利用空间均匀性,可确保多余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栽培桶,包括桶主体,所述桶主体包括桶侧壁和桶底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桶底壁形成有下水孔,所述下水孔的上方罩设有蓄水罩,所述蓄水罩的上部形成有透水滤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栽培桶,包括桶主体,所述桶主体包括桶侧壁和桶底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桶底壁形成有下水孔,所述下水孔的上方罩设有蓄水罩,所述蓄水罩的上部形成有透水滤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罩包括竖向罩侧壁和设于竖向罩侧壁上端的罩顶壁,所述透水滤孔形成于所述竖向罩侧壁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滤孔包括多个竖向设置并环绕所述竖向罩侧壁设置的长条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孔形成于所述桶底壁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罩侧壁包括处于上部的上罩侧壁和处于下部的下罩侧壁,所述透水滤孔形成于所述上罩侧壁上,所述上罩侧壁和下罩侧壁可拆装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侧壁和下罩侧壁套接在一起,通过调节套接接触的长度来调节所述透水滤孔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在所述桶主体上端口的凝水罩,所述凝水罩形成有供植物伸出的伸出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霏霏傅贵华郭莉鸿张水参郭献忠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