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加密通信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7783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加密通信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S1,验证信息发送端和信息接收端的身份;S2,信息接收端根据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本次传输的公钥K‑Pu和私钥K‑Pr,并将公钥K‑Pu发送到信息发送端;S3,信息发送端根据对称加密算法生成本次传输的秘钥K‑A,并根据非对称加密算法利用公钥K‑Pu对秘钥K‑A进行加密得到密文M‑K;S4,信息发送端随机产生干扰信息W‑G;S5,信息发送端将对待发送的明文使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密文M‑M;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解决使用单一的对称加密算法对系统造成的风险,有效避免了秘钥传输中被截取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无线传输装置的信息传输安全性。

A method and system of wireless encrypted commun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加密通信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加密通信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通信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使得通信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移动终端设备,通信的传输快速性为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在通信设备进行识别、连接和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不法份子盗用数据,这将危害用户信息安全。在现有的技术中,两个短距通信段间的数据传输信息加密等级还比较低。目前常见的无线通信系统间的加密防护技术包括:1、只采用单一的AES等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而对称加密算法的秘钥在无线网络中传输时,容易被截获、破解从而导致信息的泄露。2、只采用单一的RSA等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但将导致系统用于加密的资源消耗大大增加。使系统完成一次加密传输的时间变长,无法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领域。3、不采用加密算法对信息进行加密,直接透传的方法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信息被截获导致信息的泄露。综上所述,行业内急需研发一种安全性高且加解密时资源消耗小的短距离快速安全通信的方法或者系统。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加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验证信息发送端和信息接收端的身份;/nS2,信息接收端根据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本次传输的公钥K-Pu和私钥K-Pr,并将公钥K-Pu发送到信息发送端;/nS3,信息发送端根据对称加密算法生成本次传输的秘钥K-A,并根据非对称加密算法利用公钥K-Pu对秘钥K-A进行加密得到密文M-K;/nS4,信息发送端随机产生干扰信息W-G;/nS5,信息发送端将对待发送的明文使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密文M-M;/nS6,信息发送端将干扰信息W-G、密文M-K、和密文M-M按照预设方式进行串联,并将串联后的所有信息通过无线传输发送给本次通过身份验证的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加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验证信息发送端和信息接收端的身份;
S2,信息接收端根据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本次传输的公钥K-Pu和私钥K-Pr,并将公钥K-Pu发送到信息发送端;
S3,信息发送端根据对称加密算法生成本次传输的秘钥K-A,并根据非对称加密算法利用公钥K-Pu对秘钥K-A进行加密得到密文M-K;
S4,信息发送端随机产生干扰信息W-G;
S5,信息发送端将对待发送的明文使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密文M-M;
S6,信息发送端将干扰信息W-G、密文M-K、和密文M-M按照预设方式进行串联,并将串联后的所有信息通过无线传输发送给本次通过身份验证的信息接收端;
S7,信息接收端接收信息发送端发送的信息,并对所述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明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加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包括:信息接收端对所述信息进行拆分,通过私钥K-Pr对拆分后的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秘钥K-A;使用所述秘钥K-A对拆分后的信息解密,得到明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加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包括:根据非对称加密算法通过私钥K-Pr对拆分后的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秘钥K-A;根据对称加密算法使用所述秘钥K-A对拆分后的信息解密,得到明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加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信息发送端将干扰信息W-G、密文M-K、和密文M-M按照预设方式进行串联的步骤包括:信息发送端将干扰信息W-G、密文M-K、和密文M-M依次组成数据队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加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信息发送端产生无线信号,和信息接收端进行无线连接,信息接收端接收用户输入的登录密码完成身份验证。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加密通信方法的无线加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身份验证的信息发送端和信息接收端;所述信息接收端包括第一秘钥生成模块、所述信息发送端包括第二秘钥生成模块、秘钥加密模块、干扰信息生成模块、信息加密模块、信息串联模块和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以勤谢树禄覃健诚程喆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