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雹暴单体回波识别、追踪与短时预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7391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雹暴单体回波识别、追踪与短时预报系统,包括:雷达回波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数据;雹暴单体预识别、追踪模块,基于三维交叉算法实现雹暴单体的初识别与追踪;雹暴单体回波特征提取模块,用于获取回波顶高、回波顶高处温度、回波厚度、正负温度区厚度比、最大回波强度、最强回波所在高度、最强回波处的温度、旁瓣回波强度、回波跃增速度、反射率阈值分别为40dBZ和45dBZ的悬垂体下方弱回波体体积;雹暴单体识别预报模块,以冰雹云回波特征为参数,基于inception v3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雹暴单体的识别。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雹暴单体的高效识别,且降低了雹暴单体的空报率。

A recognition, tracking and short-term prediction system of hailstorm ech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雹暴单体回波识别、追踪与短时预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雹暴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雹暴单体回波识别、追踪与短时预报系统。
技术介绍
冰雹云是不稳定大气层结出现后,在充足水汽供应条件下,经地面辐合流场触发而成的产物,归类于一种强对流风暴。在强天气识别中,冰雹云的识别占据重要的位置。。冰雹云识别研究大多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在识别时需根据冰雹云的结构特点和形态特征以及各仰角雷达反射率因子基数据,构建不同的冰雹云特征来识别。目前冰雹云识别方法大多只关注冰雹云的某一方面特征,而忽略了各种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使得冰雹云的识别率偏低、空报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雹暴单体回波识别、追踪与短时预报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雹暴单体回波识别、追踪与短时预报系统,包括:雷达回波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数据;雹暴单体预识别、追踪模块,基于三维交叉算法实现雹暴单体的初识别与追踪;雹暴单体回波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实现冰雹云回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雹暴单体回波识别、追踪与短时预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雷达回波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数据;/n雹暴单体预识别、追踪模块,基于三维交叉算法实现雹暴单体的初识别与追踪;/n雹暴单体回波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实现冰雹云回波特征的计算,获取回波顶高、回波顶高处温度、回波厚度、正负温度区厚度比、最大回波强度、最强回波所在高度、最强回波处的温度、旁瓣回波强度、回波跃增速度、反射率阈值分别为40dBZ和45dBZ的悬垂体下方弱回波体体积;/n雹暴单体识别预报模块,以所述冰雹云回波特征为参数,基于inception v3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雹暴单体的识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雹暴单体回波识别、追踪与短时预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雷达回波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数据;
雹暴单体预识别、追踪模块,基于三维交叉算法实现雹暴单体的初识别与追踪;
雹暴单体回波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实现冰雹云回波特征的计算,获取回波顶高、回波顶高处温度、回波厚度、正负温度区厚度比、最大回波强度、最强回波所在高度、最强回波处的温度、旁瓣回波强度、回波跃增速度、反射率阈值分别为40dBZ和45dBZ的悬垂体下方弱回波体体积;
雹暴单体识别预报模块,以所述冰雹云回波特征为参数,基于inceptionv3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雹暴单体的识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雹暴单体回波识别、追踪与短时预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雹暴单体预识别、追踪、预报模块基于三维交叉算法实现是否存在雹暴单体的判定,在发现雹暴单体后,雹暴单体回波特征提取模块启动进行回波特征的计算,进而实现雹暴单体的识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雹暴单体回波识别、追踪与短时预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三维数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雷达回波数据采集模块所采集到的多普勒天气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印孙巍侯宜广吕翔张方方武艳赵杰贾红王霄段培法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气象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