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以及具备该控制阀的制冷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7263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电磁驱动器支撑于阀主体的控制阀中将电磁驱动器高精度地定位于阀主体并且切实且容易地固定。配设于定子线圈单元(10)的带状的托架部件(14)的可动片部(14M)具有卡合于电动阀(3)的中枢部(20)的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24)的凹坑(24ai)的定位用突起部(14N),在定位用突起部(14N)的具有前端部的圆角的顶部被推入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24)的凹坑(24ai)内,从而卡合于凹坑(24ai)的周缘的情况下,形成切口部(14Ka)的一部分的定位用突起部(14N)的端部(14Na)以及(14Nb)卡合于凹坑(24ai)的周缘,并且形成切口部(14Kb)的一部分的定位用突起部(14N)的端部(14Nc)以及(14Nd)卡合于凹坑(24ai)的周缘。

Control valv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with the control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阀以及具备该控制阀的制冷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驱动器支撑于阀主体的控制阀以及具备该控制阀的制冷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制冷循环系统中,作为膨胀阀的电动阀配设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且用于制冷剂等的流量控制。就作为这种流体控制阀的步进马达式的电动阀而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包括以下主要要素而构成,该主要要素为:驱动转子的电磁驱动器;将连结于转子的螺纹进给机构以及连结于螺纹进给机构的外螺纹部件的阀芯等容纳于内部的阀主体。内部具有电磁线圈的环状的电磁驱动器的外壳主体支撑于形成阀主体的驱动外壳主体。电磁驱动器的外壳主体具有供驱动外壳主体插入并贯通的装配孔。另外,固定于外壳主体的托架的弯曲卡定部的凸状的托架卡定部与形成于驱动外壳主体的下端的阀芯外壳的凹状的卡合部卡合。在上述结构中,在电磁驱动器组装于阀主体的情况下,驱动外壳主体的上部抵抗上述弯曲卡定部自身的弹性力而插入电磁驱动器的装配孔后,弯曲卡定部的凸状的托架卡定部利用其恢复力卡合且按压于阀芯外壳的凹状的卡合部。由此,电磁驱动器的外壳主体定位于阀主体的阀芯外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51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关于对上述电动阀的阀口进行开闭的阀芯的开度,为了高精度地维持制冷剂的流量控制,有时期望在微小的开度范围内进行控制。另外,上述那样的将电磁驱动器组装于阀主体而成为一体的电动阀通常安装于空调机等的室外机。更详细而言,例如,如图10(A)及(B)所示,这样的电动阀构成为包括:阀驱动部,其与定子线圈单元1协作而驱动阀芯单元;阀主体部9,其与转子外壳的端部相连,且在内部具有通过阀芯(未图示)的前端部开闭的阀座(未图示);以及阀芯单元,其配设于阀主体部9内且包括对阀座进行开闭的阀芯而成。在阀主体部9的阀芯容纳部形成有:在与阀芯的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轴线上与作为第一通路的连接用管13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端口;在与阀芯的中心轴线共通的轴线上与作为第二通路的连接用管17的一端连接的第二端口;以及与第二端口连通的阀座。阀主体部9的外周部的与供连接用管13的一端接合的部分对置的部分、以及形成于该部分周边的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沿圆周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地具有多个大致半球状的凹坑9ai(i=1~3)。供后述的托架部件7的定位用突起部7N选择性地卡合的各凹坑9ai具有大致半圆状剖面,该大致半圆状剖面具有预定的深度。定子线圈单元1包括:对经由引线15供给电力的线圈(未图示)进行保持的线圈架11;支撑于线圈架11的脚部11A以及11B且将外壳1C相对于上述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定位于预定位置的托架部件7;以及在内侧隔着密封材料容纳线圈架11的外壳1C。外壳1C在内侧具有容纳线圈架11以及线圈的内部容纳部。带状的托架部件7例如由薄板金属材料制成,且包括:固定于外壳1C的内周部的固定端部7F;具有卡合于上述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的凹坑9ai的定位用突起部7N且能够弹性位移的可动片部7M;以及连结可动片部7M的另一端部和固定端部7F的连结片部7C。上述阀主体部9的阀芯外壳19的半球状的凹坑9ai(凹状的卡合部)形成于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9的外周的曲面上,因此,如图10(C)以及(E)所示,与半球状的凹坑9ai冲压成形于平板的情况不同,凹坑9ai的整个周缘不在共通的平面上,凹坑9ai的周缘9s的一部分形成为在阀芯外壳19的圆周方向上弯曲。由此,有时上述托架部件7的定位用突起部7N(弯曲卡定部的凸状的托架卡定部)的外周缘相对于如图10(D)所示地从箭头XD所示的方向观察时呈椭圆状的凹坑9ai的周缘9s,如图10(C)所示,仅在沿阀主体部9的中心轴线的抵接部Ta以及Tb两处抵接,如图10(E)所示,在定位用突起部7N的外周部与凹坑9ai的周缘9s之间,沿阀主体部9的阀芯外壳19的圆周方向形成有间隙CLA以及CLB。在这样的情况下,组装好的电磁驱动器相对于阀主体沿圆周方向产生游隙。其结果为,有时由于室外机的振动等,电磁驱动器的外壳主体的相对于阀主体的阀芯外壳的圆周方向的位置在该游隙的范围内在图10(E)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偏移。由此,产生开阀启动脉冲的偏差,并且在预定的驱动脉冲数下,产生阀芯相对于阀口的阀开度的偏差,有可能无法得到与阀芯的微小的开度范围相应的所期望的流量特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提高上述弯曲卡定部的凸状的托架卡定部的按压力,以使电磁驱动器的外壳主体相对于阀主体的阀芯外壳的圆周方向的位置不从预定的位置偏移。但是,由于提高托架部件7的定位用突起部7N(弯曲卡定部的凸状的托架卡定部)的推压力,电磁驱动器相对于阀主体的手动操作的组装变得困难,因此,这不是一个良策。考虑到以上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磁驱动器支撑于阀主体的控制阀以及具备该控制阀的制冷循环系统,且为能够将电磁驱动器高精度地定位于阀主体并切实且容易地固定的控制阀以及具备该控制阀的制冷循环系统。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具备:阀主体部,其具备具有连接于第一通路的第一端口和连接于第二通路的第二端口且能够移动地容纳阀芯单元的容纳部,阀芯单元与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连通,且包括对设于第二端口的阀座的阀口进行开闭控制的阀芯而成;电磁驱动器,其包括使驱动机构工作的定子线圈单元而成,驱动机构使阀芯单元进行对阀座的阀口进行开闭控制的动作,以调整通过阀芯的前端部与阀座的阀口的周缘之间的流体的流量;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托架部件,其配设于电磁驱动器,将定子线圈单元定位并保持于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托架部件具有卡合于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上的至少一个凹坑的周缘的至少一个定位用突起部,定位用突起部的至少一个切口部的周缘以及外周部在沿着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的圆周方向以及轴线方向的至少三部位以上卡合于凹坑的周缘。也可以是,托架部件的定位用突起部设于定子线圈单元的内周部的周缘,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形成于转子外壳的外周部。也可以是,托架部件的定位用突起部设于与定子线圈单元的端部分离的位置,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形成于阀主体部的外周部。也可以是,定位用突起部的切口部沿着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的轴线方向分离地形成于两部位。也可以是,定位用突起部的切口部的形状在从包含线圈架的中心轴线的平面正对地观察切口部时为大致扇形或大致弓形,线圈架构成与定位用突起部对置的定子线圈单元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定位用突起部的切口部仅形成于定位用突起部的外周部上的沿着线圈架的中心轴线的一方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蒸发器、压缩机、以及冷凝器,上述的控制阀设于配设在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的配管。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阀以及具备该控制阀的制冷循环系统,具备电磁驱动器和配设于电磁驱动器且将定子线圈单元定位并保持于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托架部件,托架部件具有卡合于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上的至少一个凹坑的周缘的至少一个定位用突起部,定位用突起部的至少一个切口部的周缘以及外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备:/n阀主体部,其具备具有连接于第一通路的第一端口和连接于第二通路的第二端口且能够移动地容纳阀芯单元的容纳部,上述阀芯单元与该第一端口以及该第二端口连通,且包括对设于该第二端口的阀座的阀口进行开闭控制的阀芯而成;/n电磁驱动器,其包括使驱动机构工作的定子线圈单元而成,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阀芯单元进行对上述阀座的阀口进行开闭控制的动作,以调整通过上述阀芯的前端部与上述阀座的阀口的周缘之间的流体的流量;以及/n能够弹性变形的托架部件,其配设于上述电磁驱动器,将上述定子线圈单元定位并保持于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n上述托架部件具有卡合于上述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上的至少一个凹坑的周缘的至少一个定位用突起部,该定位用突起部的至少一个切口部的周缘以及外周部在沿着上述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的圆周方向以及轴线方向的至少三部位以上卡合于上述凹坑的周缘。/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2 JP 2018-118986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阀主体部,其具备具有连接于第一通路的第一端口和连接于第二通路的第二端口且能够移动地容纳阀芯单元的容纳部,上述阀芯单元与该第一端口以及该第二端口连通,且包括对设于该第二端口的阀座的阀口进行开闭控制的阀芯而成;
电磁驱动器,其包括使驱动机构工作的定子线圈单元而成,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阀芯单元进行对上述阀座的阀口进行开闭控制的动作,以调整通过上述阀芯的前端部与上述阀座的阀口的周缘之间的流体的流量;以及
能够弹性变形的托架部件,其配设于上述电磁驱动器,将上述定子线圈单元定位并保持于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
上述托架部件具有卡合于上述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上的至少一个凹坑的周缘的至少一个定位用突起部,该定位用突起部的至少一个切口部的周缘以及外周部在沿着上述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的圆周方向以及轴线方向的至少三部位以上卡合于上述凹坑的周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部件的上述定位用突起部设于上述定子线圈单元的内周部的周缘,上述定子线圈单元支撑部形成于转子外壳的外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井琢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