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五级尾气透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716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五级尾气透平,包括机匣和安装在机匣内的转轴,机匣上安装有静叶,转轴的轮毂上安装有动叶,机匣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5级静叶,转轴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5级动叶,静叶和动叶依次交替布设。所述的5级静叶分别为一级静叶、二级静叶、三级静叶、四级静叶和五级静叶;所述的5级动叶分别为一级动叶、二级动叶、三级动叶、四级动叶和五级动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节能五级尾气透平与四级尾气透平相比,效率大幅提升,最终优化方案的效率提升了1.38%,以17400kw的尾气透平为例,节能效果在原有方案基础上,每年可多回收约192万度电。

An energy saving five stage tail gas turb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五级尾气透平
本专利技术属于硝酸领域,涉及双加压法硝酸四合一机组,具体涉及一种节能五级尾气透平。
技术介绍
硝酸是化学工业中的基础产品,在化肥、有机、燃料、涂料、印染、塑料、冶金及国防等工业中均有重要应用,而在化学工业中消费量最大。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面对安全及环保日益严格的需求,具有明显节能减排效应的双加压法硝酸生产备受青睐,也带动了高效、节能、环保的四合一机组的技术发展。为了摆脱我国硝酸四合一机组受制于人的局面,硝酸四合一机组国产化从无到有,从产品开发到升级换代,并持续改进提升。硝酸四合一机组尾透,作为节能装置,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硝酸四合一机组的节能水平。尾气能量回收透平装置,简称尾气透平或尾透,国产化尾透技术,经过近20年现场运行的调研、设计经验总结及多次技术提升,形成了一套成熟可靠的透平开发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反动式三维弯扭叶片,尾透效率高,变工况性能良好。为了进一步提升尾透的节能效果,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尾透技术的性能,特别是目前市场有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其所带来的节能收益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五级尾气透平,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尾气透平的节能效果尚需进一步提升的技术问题,进一步突破性提升尾透的节能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节能五级尾气透平,包括机匣和安装在机匣内的转轴,机匣上安装有静叶,转轴的轮毂上安装有动叶,机匣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5级静叶,转轴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5级动叶,静叶和动叶依次交替布设。所述的5级静叶分别为一级静叶、二级静叶、三级静叶、四级静叶和五级静叶;所述的5级静叶的叶型均径处的叶型参分别为:所述的一级静叶,弦长为53.0mm,叶宽为35.1mm,最大厚度为19.1mm,进口几何角为3.5°,出口几何角为77.8°,节距为39.8mm,喉宽为10.3mm;所述的二级静叶,弦长为43.6mm,叶宽为29mm,最大厚度为15.4mm,进口几何角为-10.5°,出口几何角为76.7°,节距为34.6mm,喉宽为10.1mm;所述的三级静叶,弦长为43.6mm,叶宽为29.7mm,最大厚度为15.4mm,进口几何角为-10.9°,出口几何角为75.4°,节距为34.6mm,喉宽为10.6mm;所述的四级静叶,弦长为45.4mm,叶宽为30.7mm,最大厚度为16.3mm,进口几何角为-13.4°,出口几何角为76.1°,节距为33.4mm,喉宽为10.5mm;所述的五级静叶,弦长为49.6mm,叶宽为36.8mm,最大厚度为17.2mm,进口几何角为-15.3°,出口几何角为71.6°,节距为36.0mm,喉宽为12.8mm;所述的5级动叶分别为一级动叶、二级动叶、三级动叶、四级动叶和五级动叶。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的一级静叶的叶片数为56,二级静叶的叶片数为60,三级静叶的叶片数为60,四级静叶的叶片数为62,五级静叶的叶片数为62。所述的5级动叶的叶型均径处的叶型参数分别为:所述的一级动叶,弦长为45.5mm,叶宽为30.2mm,最大厚度为16.4mm,进口几何角为-11.9°,出口几何角为77.7°,节距为36.0mm,喉宽为9.4mm;所述的二级动叶,弦长为45.7mm,叶宽为31.4mm,最大厚度为16.7mm,进口几何角为-9.7°,出口几何角为74.8°,节距为32.8mm,喉宽为9.2mm;所述的三级动叶,弦长为43.0mm,叶宽为29.7mm,最大厚度为15.8mm,进口几何角为-3.7°,出口几何角为75.0°,节距为36.4mm,喉宽为11.3mm;所述的四级动叶,弦长为53.8mm,叶宽为38.6mm,最大厚度为19.0mm,进口几何角为0.9°,出口几何角为73.3°,节距为45.3mm,喉宽为15.3mm;所述的五级动叶,弦长为63.3mm,叶宽为48.2mm,最大厚度为11.0mm,进口几何角为-3.3°,出口几何角为72.0°,节距为45.8mm,喉宽为18.6mm。所述的一级动叶的叶片数为62,二级动叶的叶片数为65,三级动叶的叶片数为65,四级动叶的叶片数为58,五级动叶的叶片数为5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节能五级尾气透平与四级尾气透平相比,效率大幅提升,最终优化方案的效率提升了1.38%,以17400kw的尾气透平为例,节能效果在原有方案基础上,每年可多回收约192万度电。附图说明图1是静叶、动叶、子午流道及流道均径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叶型均径处叶型的几何参数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a)和(b)是CFD计算的对比例1的4级方案和对比例2的5级方案的总压示意图。图3(c)和(d)是CFD计算的对比例1的4级方案和对比例2的5级方案动叶相对速度矢量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节能五级尾气透平的子午流道上下壁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二级静叶、三级静叶和四级静叶的二维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二级静叶、三级静叶和四级静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三级动叶、四级动叶和五级动二维叶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二级静叶、三级静叶和四级静叶与对比例2的二级静叶、三级静叶和四级静叶的叶型二维对比示意图。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机匣,2-转轴,3-轮毂,4-静叶,5-动叶,6-流道均径处;401-一级静叶,402-二级静叶,403-三级静叶,404-四级静叶,405-五级静叶;501-一级动叶,502-二级动叶,503-三级动叶,504-四级动叶,505-五级动叶。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子午流道上下壁面如图1所示,子午流道上壁面即机匣1,子午流道下壁面即轮毂3。叶型均径处的叶型参数如图2所示。图中,弦长为L1,叶宽为D1,最大厚度为d,进口几何角为α,出口几何角为β,节距为L2,喉宽为D2。本专利技术中,CFD指的是计算流体动力分析。尾气透平的效率为等熵效率,采用CFD方法进行计算或者获取。CFD方法为本领域已知的常用方法。以下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4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节能五级尾气透平,包括机匣1和安装在机匣1内的转轴2,机匣1上安装有静叶4,转轴2的轮毂3上安装有动叶5,机匣1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5级静叶4,转轴2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5级动叶5,静叶4和动叶5依次交替布设;5级静叶4分别为一级静叶401、二级静叶402、三级静叶403、四级静叶404和五级静叶405;5级静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五级尾气透平,包括机匣(1)和安装在机匣(1)内的转轴(2),机匣(1)上安装有静叶(4),转轴(2)的轮毂(3)上安装有动叶(5),其特征在于,机匣(1)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5级静叶(4),转轴(2)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5级动叶(5),静叶(4)和动叶(5)依次交替布设;/n所述的5级静叶(4)分别为一级静叶(401)、二级静叶(402)、三级静叶(403)、四级静叶(404)和五级静叶(405);所述的5级静叶(4)的叶型均径处的叶型参分别为:/n所述的一级静叶(401),弦长为53.0mm,叶宽为35.1mm,最大厚度为19.1mm,进口几何角为3.5°,出口几何角为77.8°,节距为39.8mm,喉宽为10.3mm;/n所述的二级静叶(402),弦长为43.6mm,叶宽为29mm,最大厚度为15.4mm,进口几何角为-10.5°,出口几何角为76.7°,节距为34.6mm,喉宽为10.1mm;/n所述的三级静叶(403),弦长为43.6mm,叶宽为29.7mm,最大厚度为15.4mm,进口几何角为-10.9°,出口几何角为75.4°,节距为34.6mm,喉宽为10.6mm;/n所述的四级静叶(404),弦长为45.4mm,叶宽为30.7mm,最大厚度为16.3mm,进口几何角为-13.4°,出口几何角为76.1°,节距为33.4mm,喉宽为10.5mm;/n所述的五级静叶(405),弦长为49.6mm,叶宽为36.8mm,最大厚度为17.2mm,进口几何角为-15.3°,出口几何角为71.6°,节距为36.0mm,喉宽为12.8mm;/n所述的5级动叶(5)分别为一级动叶(501)、二级动叶(502)、三级动叶(503)、四级动叶(504)和五级动叶(5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五级尾气透平,包括机匣(1)和安装在机匣(1)内的转轴(2),机匣(1)上安装有静叶(4),转轴(2)的轮毂(3)上安装有动叶(5),其特征在于,机匣(1)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5级静叶(4),转轴(2)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5级动叶(5),静叶(4)和动叶(5)依次交替布设;
所述的5级静叶(4)分别为一级静叶(401)、二级静叶(402)、三级静叶(403)、四级静叶(404)和五级静叶(405);所述的5级静叶(4)的叶型均径处的叶型参分别为:
所述的一级静叶(401),弦长为53.0mm,叶宽为35.1mm,最大厚度为19.1mm,进口几何角为3.5°,出口几何角为77.8°,节距为39.8mm,喉宽为10.3mm;
所述的二级静叶(402),弦长为43.6mm,叶宽为29mm,最大厚度为15.4mm,进口几何角为-10.5°,出口几何角为76.7°,节距为34.6mm,喉宽为10.1mm;
所述的三级静叶(403),弦长为43.6mm,叶宽为29.7mm,最大厚度为15.4mm,进口几何角为-10.9°,出口几何角为75.4°,节距为34.6mm,喉宽为10.6mm;
所述的四级静叶(404),弦长为45.4mm,叶宽为30.7mm,最大厚度为16.3mm,进口几何角为-13.4°,出口几何角为76.1°,节距为33.4mm,喉宽为10.5mm;
所述的五级静叶(405),弦长为49.6mm,叶宽为36.8mm,最大厚度为17.2mm,进口几何角为-15.3°,出口几何角为71.6°,节距为36.0mm,喉宽为12.8mm;
所述的5级动叶(5)分别为一级动叶(501)、二级动叶(502)、三级动叶(503)、四级动叶(504)和五级动叶(5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五级尾气透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静叶(401)的叶片数为56,二级静叶(402)的叶片数为60,三级静叶(403)的叶片数为60,四级静叶(404)的叶片数为62,五级静叶(405)的叶片数为6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五级尾气透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5级动叶(5)的叶型均径处的叶型参数分别为:
所述的一级动叶(501),弦长为45.5mm,叶宽为30.2mm,最大厚度为16.4mm,进口几何角为-11.9°,出口几何角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传美陈红梅陈党民张利民郑秀萍杨星张小龙高少华杨岐平邱启家杨刚奚忠李旭晶李春满任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