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7111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07
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钻孔;在钻好的孔中采用分段式下放钢套管并构成桩基钢管;在桩基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其对施工工艺的优化改进,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狭小空间内无法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桩基的难题,同时克服了采用人工作业的低效、高风险,亦避免了采用小型设备施作小直径桩基的承载力不足问题。(2)在密贴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下穿隧道中施作的钢管混凝土群桩既可以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起到临时支撑的作用,又可以在施工完成后将其作为永久支护结构,实现永临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pile group suitable for narrow spac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施工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以及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的快速发展,在既有结构物下方紧邻通过新建隧道通道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比如,多个城市已经遇到新建地铁通道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底板的情况。这类工程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既有结构物的柱子下方需要打设相应的桩基,而在密贴下穿隧道中施工桩基空间受限,尤其是当密贴下穿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在上台阶施作桩基更是空间狭小。如果,当上部既有结构荷载较大时,就需要大直径桩来提供更大的承载力,传统的大型钻孔机械在狭小空间内无法进行大直径桩基施工,而小直径桩只适用于一些上部荷载小一点的桩基,其无法满足大的载荷要求。在机械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即便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形式,受空间限制,也难以下放钢筋笼。另外,人工挖孔桩效率低下,在高风险的密贴下穿隧道施工中非常不适用。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小型钻孔机械进行小直径桩基施工,又会出现承载力不足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密贴下穿隧道施工所存在的不适于机械施工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其包括:步骤一、使用潜孔钻机在位于结构物下方的施工场地的底部进行钻孔,所述钻孔的数量为多个;步骤二、在每个钻好的孔中采用分段式下放钢套管并构成桩基钢管;步骤三、在每个所述桩基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在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步骤一的具体操作为:根据所述施工场地的空间确定所述钢套管尺寸;根据确定好的所述钢套管尺寸以及所述钻孔设计深度选择所述潜孔钻机进行钻孔操作。在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操作为:在同一个所述钻孔中,逐一下放所述钢套管,并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固定相连接的两个所述钢套管。在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步骤三的具体操作为:在所述桩基钢管中填充微膨胀混凝土。在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中,优选地,在所述桩基钢管的顶端与所述结构物底板下方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还位于所述结构物底板上设置的结构柱下方。在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中,优选地,采用台阶法施工,开挖出所述施工场地,所述施工场地的底部为台阶法施工时形成的上台阶的底部。在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中,优选地,多个所述钻孔采用梅花形布置。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其包括有设置在既有结构物底板下方的施工场地的底部的群桩,所述群桩包括有多个桩基钢管,所述桩基钢管由至少两根钢套管拼接而成,于所述桩基钢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填料,所述群桩与所述结构物底板之间有距离。在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中,优选地,于同一个所述桩基钢管中,相拼接的两个所述钢套管螺纹连接。在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中,优选地,全部的所述桩基钢管成梅花形布局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以及该群桩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在作业空间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小型机械钻孔方法钻孔,分段将钢套管下放在钻孔中,然后灌注混凝土,最后根据承载力需要,组合若干根钢管混凝土桩形成群桩的一种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其对施工工艺的优化改进,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在狭小空间内无法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桩基的难题,同时克服了采用人工作业的低效、高风险,亦避免了采用小型设备施作小直径桩基的承载力不足问题。(2)在密贴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下穿隧道中施作的钢管混凝土群桩既可以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起到临时支撑的作用,又可以在施工完成后将其作为永久支护结构,实现永临结合,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根据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进行现场施工时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桩群的布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既有建筑物1、施工空间2、结构柱3、群桩4、初期支护5、箭头A的指向为开挖施工空间时的开挖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示例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专利技术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专利技术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根据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进行现场施工时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桩群的布局结构示意图。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的核心构思如下:步骤一、钻孔;步骤二、在钻好的孔中采用分段式下放钢套管并构成桩基钢管;步骤三、在桩基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其中,狭小空间,具体是指:对开展施工有限制的狭小的施工场地。优选地该施工场地位于地下,如采用台阶法在位于地下空间的结构物下方进行施工形成的施工场地,可以为上台阶形成的施工场地。该结构物可以为地下车站的底板,优选地,为地下车站的结构柱的正下方。台阶法是指先开挖隧道上台阶(或称上部断面),上台阶超前一定距离后开始开挖下台阶(或称下部断面),上、下台阶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钢筋笼而言,本专利技术采用由多个钢套管组装成一个桩基钢管,然后根据施工要求再布置多根桩基钢管形成群桩,这样群桩就能够满足桩基的结构强度要求。对于单根桩基钢管而言,其由多个钢套管组装而成,每一个钢套管的长度显著减小,这样便于在狭小空间内施工。对于群桩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n步骤一、使用潜孔钻机在位于结构物下方的施工场地的底部进行钻孔,所述钻孔的数量为多个;/n步骤二、在每个钻好的孔中采用分段式下放钢套管并构成桩基钢管;/n步骤三、在每个所述桩基钢管中填充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使用潜孔钻机在位于结构物下方的施工场地的底部进行钻孔,所述钻孔的数量为多个;
步骤二、在每个钻好的孔中采用分段式下放钢套管并构成桩基钢管;
步骤三、在每个所述桩基钢管中填充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一的具体操作为:
根据所述施工场地的空间确定所述钢套管尺寸;
根据确定好的所述钢套管尺寸以及所述钻孔设计深度选择所述潜孔钻机进行钻孔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操作为:
在同一个所述钻孔中,逐一下放所述钢套管,并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固定相连接的两个所述钢套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三的具体操作为:
在所述桩基钢管中填充微膨胀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智慧农兴中郭宏博章慧健杨宇杰郭洋洋李少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