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索桥锚碇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71007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索桥锚碇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悬索桥锚碇设计施工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洞、第一锚室和第二锚室,所述导洞的长度被配置为其终端下方一侧的岩层厚度不小于预定厚度,所述第一锚室设于所述导洞的下方并与所述导洞的终端连通,所述第一锚室内设有一转向件,且所述转向件位于厚度不小于预定厚度的所述岩层处,所述第二锚室竖直设于所述第一锚室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锚室连通,所述第二锚室内填设有锚块,所述锚块内埋设有固定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悬索桥锚碇及其施工方法,其同时结合了隧道锚和重力锚的结构优点,适用于陡峭坡地及岩体破碎的地段。

A kind of suspension bridge anchorag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索桥锚碇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悬索桥锚碇设计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悬索桥锚碇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悬索桥由于其卓越的跨越能力日益成为超大跨径桥梁的首选桥型,是跨越峡谷、江河及海峡的理想桥型,在我国多山的西部地区,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悬索桥是一种柔性结构,其主要包括主梁、塔墩、缆索及锚碇四大部分,其中,锚碇是悬索桥的主要承力结构,也是悬索桥锚固主缆的关键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主缆的张力传递给地基,一般悬索桥锚碇分为自锚式和地锚式两种,地锚式又可以分为重力锚和隧道锚。隧道锚能较好结合锚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利用锚塞体与周边岩体共同作用,隧道锚的工程规模一般远小于承载力相同的重力锚,是一种体积小、避免大规模开挖、节约投资、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锚碇结构形式。但已有的隧道锚一般都只适合设置在围岩条件好的硬质岩体,少数位于软岩中,这些隧道锚所处的岩体整体性好,能充分利用围岩的“夹持效应”所提供的巨大抗拔力。而当岩体节理构造发育属于破碎岩,甚至为碎屑岩时,围岩难以为锚塞体提供有效的“夹持效应”;大面积、大角度、变截面锚室暗挖施工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索桥锚碇,其设于山体岩层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倾斜设置的导洞(1),所述导洞(1)的长度被配置为其终端下方一侧的岩层厚度不小于预定厚度;/n第一锚室(2),其设于所述导洞(1)的下方并与所述导洞(1)的终端连通,所述第一锚室(2)内设有一转向件(20),且所述转向件(20)位于厚度不小于预定厚度的所述岩层处;/n第二锚室(3),其竖直设于所述第一锚室(2)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锚室(2)连通,所述第二锚室(3)内填设有锚块(30),所述锚块(30)内埋设有固定组件(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索桥锚碇,其设于山体岩层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倾斜设置的导洞(1),所述导洞(1)的长度被配置为其终端下方一侧的岩层厚度不小于预定厚度;
第一锚室(2),其设于所述导洞(1)的下方并与所述导洞(1)的终端连通,所述第一锚室(2)内设有一转向件(20),且所述转向件(20)位于厚度不小于预定厚度的所述岩层处;
第二锚室(3),其竖直设于所述第一锚室(2)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锚室(2)连通,所述第二锚室(3)内填设有锚块(30),所述锚块(30)内埋设有固定组件(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索桥锚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索桥锚碇还包括主缆(6),所述主缆(6)的一端用于固定在悬索桥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导洞(1)和第一锚室(2),并在经过所述第一锚室(2)时通过所述转向件(20)转向,且在转向后分散成多根间隔并排设置的钢绞线(60),多根所述钢绞线(60)远离所述转向件(20)的一端分别依次与固定组件(31)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索桥锚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锚固件,每一所述锚固件均与对应的其中一根所述钢绞线(60)相连,且多个所述锚固件沿一预定方向并排设置,以使多根所述钢绞线(60)之间的长度变化范围尽可能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索桥锚碇,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钢绞线(6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0°~90°。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腾飞胡骏陆金海曹春明余家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