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7039 阅读:6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氮车,特别适用于对各种需要增加氮气压力的蓄能器,将所需氮气压力增加到超过氮气瓶或性能稳定无害气体气瓶的最高充气压力的装置。由氮气瓶、增压缸固定在带电机的油泵装置、油箱的小车上及由单向阀组成的气阀装置、仪表、液压控制器所构成,而液压控制器为带有上、下滑塞的阀体分别与节流阀及其间的垫片连接成先导换向阀,其上的两主油嘴分别通过主油管与增压缸的油接头连接,两管接头一端通过副油管与增压缸低压缸上的两油接头连接,另端与下滑塞两端连接。其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噪声低。(*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压充气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对囊式、隔膜式、活塞式等各种需要增加氮气压力的蓄能器,将所需充气压力增加到超过氮气瓶或其它无害性能稳定气体气瓶的最高充气压力的装置充氮车。现有的充氮车是采用电磁换向阀通过压力继电器来控制液压回路的自动换向,从而进行增压充气的,但电磁换向阀易损坏、工作不稳定、工作噪声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氮车其结构紧凑,工作稳定、节能、噪声低,不需配备其它动力设施就可使用,操作、使用方便。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充氮车由氮气瓶、增压缸固定在带电机的油泵装置、油箱的小车上,仪表、和由单向阀组成的气阀装置,液压控制器所构成,而液压控制器为带有上、下滑塞的阀体分别与节流阀及其间的垫片连接成整体的先导换向阀;先导换向阀上的两主油嘴A、B分别通过主油管与增压缸上的油接头连接,而节流阀上的两管接头一端通过付油管与增压缸低压缸上的两油接头连接,另端与下滑塞两端的油腔连接,下滑塞上的P1腔接单向阀、溢流阀和仪表,B1腔接上滑塞的右端,A1腔接上滑塞的左端,O1腔接油箱。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增压缸结构示意图(省略对称的下半部)。图3、先导换向阀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液压线路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带有气孔(11)、油接头(14)和用螺钉固定有轴套(29)的高压缸(10)的腔体中安装有小活塞(12),轴套(29)与高压缸(10)间用密封件(13)隔离,小活塞(12)的一端通过止推环(15)用螺钉固定在活塞(17)的一端上,活塞(17)外周凹槽嵌放有气环、油环,高、低压缸(10)、(16)用螺钉连接成一体构成增压缸(2)。阀体(19)上有上、下两平行并带有间隔的A、P、B、O环形槽形成油腔的通孔,上、下通孔内分别安装有上、下滑塞(20)、(23),顶部有两垂直并正对通孔并分别与主油管(6)及A、B油腔连接的主油嘴A、B。管接头(24)用螺纹固定在端盖(22)的侧面横向通孔处,带手轮的阀杆(25)通过与其螺纹连接的接头体(26)用螺纹、密封圈固定在端盖(22)的下端面垂直通孔处组成节流阀(18)。带有上、下滑塞(20)、(23)的阀体(19),分别与左、右边的节流阀(18)及其间的垫片(21)用螺钉连接成整体的先导换向阀(8)。溢流阀(7)用螺钉固定在先导换向阀(8)的一侧面上。电机(4)、先导换向阀(8)固定在油箱(9)上端的横隔板上,氮气瓶(3)、增压缸(2)分别用抱攀固定在小车(28)上,油泵装置为油泵和电机(4)。先导换向阀(8)上的两主油嘴A、B分别通过主油管(6)与增压缸(2)上下两端的油接头(14)连接,而节流阀(18)上的两管接头(24)一端通过付油管(5)与增压缸(2)低压缸(16)上的两油接头C、D连接(图未画),另端与下滑塞(23)两端油腔连接。下滑塞(23)上的P1腔接单向阀(27)、溢流阀(7)和仪表,B1腔接上滑塞(20)的右端,A1腔接上滑塞(20)的左端,O1腔接油箱(9)。由四个相同的单向阀组成气伐装置(1),其中两接头分别接氮气瓶(3)和负载蓄能器。而另两接头分别接增压缸(2)的上、下两气孔(11)。使用此充氮车对蓄能器充氮增压,接通电源启动电机(4),油泵工作,刚开始压力油从P腔到A腔从主油嘴A到增压缸(2),从下端的油接头(14)进入油缸中推动小活塞(12)向上运动,使上腔的氮气增压,从增压缸(2)上端气孔(11)出来经过增压的氮气,经充气工具进入蓄能器,同时氮气瓶(3)中的氮气经气阀装置(1)另一回路进入下增压缸(2),当小活塞(12)运动到终点露出低压缸(16)上的油孔C时,压力油就从C孔流出,通过付油管(5)到先导换向阀(8)的右边节流阀(18),推动下滑塞(23)向左移动,下滑塞(23)中的压力油由P1流向B1,经油管流向与B1腔连接的上滑塞(20)的右腔,压力油就推动上滑塞(20)向左移动,压力油就从P腔流向B腔经主油道B出来到增压缸(2),从上端的油接头(14)进入油缸中推动小活塞(12)向下运动,使下腔的氮气增压,从增压缸(2)下端气孔(11)出来经过增压的氮气,经充气工具进入蓄能器,同时氮气瓶中的氮气经气阀装置(1)进入上增压缸(2)。当小活塞(12)运动到终点露出低压缸(16)上的油孔D时,压力油就从D孔流出,通过付油管(5)到先导换向阀(8)的左边节流阀(18),推动下滑塞(23)向右移动,则压力油由P1流向A1腔经油管流向与A1腔连接的上滑塞(20)的左腔,推动上滑塞(20)向右移动,如此不断循环,不断从增压缸(2)的上、下两端流出经过增压的氮气,经气阀装置(1)始终对蓄能器充比氮气瓶(3)压力高的经过增压的氮气,直到达到蓄能器所需的压力值,电接点压力表发出讯号切断电源,使液压系统自动停止工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因此充氮车是采用先导换向阀来代替原有的电磁阀来控制增压缸换向从而连续完成对氮气的增压。而先导换向阀结构紧凑,工作稳定,节能,噪声低,不需配置其它动力设施只要接上电源就可使用,操作、使用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权利要求1.一种充氮车,由氮气瓶(3)、增压缸(2)固定在带有电机(4)的油泵装置、油箱(9)的小车(28)上和由单向阀组成的气阀装置(1),仪表、液压控制器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液压控制器为带有上、下滑塞(20)、(23)的阀体(19)分别与节流阀(18)及其间的垫片(21)连接成整体的先导换向阀(8);先导换向阀(8)上的两主油嘴A、B分别通过主油管(6)与增压缸(2)上的油接头(14)连接,而节流阀(18)上的两管接头(24)一端通过付油管(5)与增压缸(2)上的低压缸(16)的两油接头连接,另端与下滑塞(23)两端的油腔连接,下滑塞(23)上的P1腔接单向阀(27)、溢流阀(7)和仪表,B1腔接上滑塞(20)的右端,A1腔接上滑塞(20)的左端,O1腔接油箱(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氮车,其特征在于节流阀(18)由管接头(24)用螺纹固定在端盖(22)的侧面横向通孔处,带手轮的阀杆(25)通过与其连接的接头体(26)用螺纹、密封圈固定在端盖(22)的下端面垂直通孔处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氮车,其特征在于阀体(19)上有上、下两平行并带有间隔的A、P、B、O环形槽形成油腔的通孔,上、下通孔内分别安装有上、下滑塞(20)、(23),顶部有两垂直并正对通孔并分别与主油管(6)及A、B油腔连接的主油嘴A、B;带有上、下滑塞(20)、(23)的阀体(19),分别与左、右边的节流阀(18)及其间的垫片(21)用螺钉连接成整体的先导换向阀(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氮车,其特征在于增压缸(2)由带有气孔(11)、油接头(14)和用螺钉固定有轴套(29)的高压缸(10)的腔体中安装有小活塞(12),轴套(29)与高压缸(10)间用密封件(13)隔离,小活塞(12)的一端通过止推环(15)用螺钉固定在活塞(17)的一端上,活塞(17)外周凹槽嵌放有气环、油环,高、低压缸(10)、(16)用螺钉连接成一体构成。专利摘要一种充氮车,特别适用于对各种需要增加氮气压力的蓄能器,将所需氮气压力增加到超过氮气瓶或性能稳定无害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氮车,由氮气瓶(3)、增压缸(2)固定在带有电机(4)的油泵装置、油箱(9)的小车(28)上和由单向阀组成的气阀装置(1),仪表、液压控制器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液压控制器为带有上、下滑塞(20)、(23)的阀体(19)分别与节流阀(18)及其间的垫片(21)连接成整体的先导换向阀(8);先导换向阀(8)上的两主油嘴A、B分别通过主油管(6)与增压缸(2)上的油接头(14)连接,而节流阀(18)上的两管接头(24)一端通过付油管(5)与增压缸(2)上的低压缸(16)的两油接头连接,另端与下滑塞(23)两端的油腔连接,下滑塞(23)上的P1腔接单向阀(27)、溢流阀(7)和仪表,B1腔接上滑塞(20)的右端,A1腔接上滑塞(20)的左端,01腔接油箱(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永智周忠孝王行义
申请(专利权)人:奉化液压件二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