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亲性大分子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6934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助剂领域,公开了一种两亲性大分子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静电剂包括由ε‑己内酯、聚乙二醇和ε‑己内酯为单体共聚而成的三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和ε‑己内酯的质量比为1:2‑60,且构成不同聚己内酯嵌段的两种ε‑己内酯单体的质量比为(35:65)~(45:55)。本发明专利技术抗静电剂中聚合物为三嵌段共聚物,其在具有出色抗静电能力的同时,与PVC等塑料的相容性更好,该抗静电剂向塑料表面的迁移速率较慢,可达到长期的抗静电的效果。

A amphiphilic macromolecular antistatic agen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亲性大分子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助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亲性大分子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塑料品种之一,其具有难燃、抗化学腐蚀、耐磨、电绝缘性优良和机械强度较高等优点。在加工过程中可加入添加剂或采用适当的工艺和设备生产出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被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品、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但PVC表面电阻高达1014Ω-1017Ω,使得其在制品加工或最终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摩擦而积聚静电,不仅会影响制品的透明性及表面洁净和美观,而且还可影响制品的使用性能,造成吸尘损害外观、电击、IC短路等不良现象,甚至由于静电放电产生火花而引起爆炸或火灾,因此阻碍了PVC材料在煤矿、危险品仓库等场合的应用。提高PVC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可以拓宽其在化工厂、煤矿等领域的应用。对聚氯乙烯而言,防止静电产生和积累的一种有效办法是加入抗静电改性剂改变树脂的导电性能,特别是材料的表面导电性能,使静电荷能够很快地泄漏掉。然而传统采用的抗静电添加剂在炭黑的基础上加入小分子抗静电剂,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亲性大分子抗静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包括由ε-己内酯、聚乙二醇和ε-己内酯为单体共聚而成的三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其中,所述聚乙二醇和ε-己内酯的质量比为1:2-60,且构成不同聚己内酯嵌段的两种ε-己内酯单体的质量比为(35:65)~(45:5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亲性大分子抗静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包括由ε-己内酯、聚乙二醇和ε-己内酯为单体共聚而成的三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其中,所述聚乙二醇和ε-己内酯的质量比为1:2-60,且构成不同聚己内酯嵌段的两种ε-己内酯单体的质量比为(35:65)~(45:5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和ε-己内酯的质量比为1:5-3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和ε-己内酯的质量比为1:8-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中的一种或多种。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二醇,部分ε-己内酯与部分催化剂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100~150℃下反应2-6h;
2)将剩余ε-己内酯与剩余催化剂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110~160℃下继续反应6-10h;
3)减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莎莎林巧巧李皓岩王军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